分享

温家拳

 聰哥的寶藏 2021-02-18

以武学打开世界


明代民间流行的重要拳派之一。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称之为“温家七十二行拳”,唐顺之《武编》则称之为“温家长打七十二行著”。唐顺之自言:“温家拳则钺所专习,家有谱。”并对温家拳有较多的叙述。据唐顺之所述,温家拳既有长拳,也有短打。“长拳变势,短打不变势;逼近用短打,若远离则用长拳。”“温家钩挂拳”应为温家拳系中的一分支。另外,从招势名称看,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中多来自于温家拳。

温家拳 是武术史研究者所熟习的拳种,早在元明时期,就有许多军事家、武学大师在其著作中有所记载。明将戚继光(公元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写道:'古今拳家,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明代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少林棍说》有如下记载:'长枪有杨家、马家、沙家之类。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皆因独步神奇,故不泥陈迹。' 明代大文学家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在其《武编·拳》中则对温家拳作了更详细的介绍。

文中写道:'……数温家七十二行拳、二十四寻腿、三十六合锁。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在这位文学家的书中记有不少有关温家拳的材料,而且唐荆川本人就可能是练温家拳的。因为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温家拳则钺所专习,家有谱,今不能尽述也。'但是他仍然'略具数节于后'地作了介绍,据记载戚继光也曾在武艺上向荆川先生请教过。唐荆川的论著已成为研究温家拳法和传统武术的重要史料。年辈略晚于唐、戚的兵学著作家何良臣也曾在其论著中谈及温家拳。

从明代的这几部武术经典著作来看,文中都曾明确地提到温家拳法,并且给以了很高的评价,可见温家拳法早在明代就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拳术体系。但是近百年来,则很少有人谈及温家。清末王道元先生在形意名家刘殿琛的《形意拳术抉微》(以下简称《抉》)一书的序言中就曾为温家拳法在近代'书缺有间乃无传人'而深为叹惜。事实上,现代有不少人多年所习拳法即属温家拳系,却对温家拳一无所知。在河北和北京的一些戳脚翻子传人手中就辈辈留传着手抄本的温家拳法之经典--《温家教育术》(以下简称《温》)。文中对温家拳法的主要内容,如地行拳、鸳鸯脚、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番等逐一作了介绍。从中不难看出,当今流传在北京的戳脚翻子和八闪番等拳种均属温家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