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海曲上人 2021-02-18

《朱元璋定都南京与朱棣迁都北京,哪个更有利?》,引发读者对“定都南京”的热议,部分读者偏激认定“江南无龙脉”,或“南京不利于大一统王朝治理”等,世人“都南京者国祚短”的观点是否准确?本文参照同时期北朝国祚,剖析定都南京乃明智之举。(创作者多臻贵,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支持原创请勿搬运!)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明朝南京城

定都南京的六个政权VS三国与五胡十六国!

南京被称作“六朝古都”,分别是三国时东吴、南北朝东晋、刘宋、萧齐、萧梁与陈朝,集中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至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352年间仅“西晋灭吴”与“晋室南渡”间断37年,统计称帝皇权315年平均52.5年(排除孙权221年起称吴王八年及朝代重叠期)。

东吴政权营造南京城始于公元198年,时孙策平定江东被朝廷册封吴侯授讨逆将军,欲讨伐袁术北上争霸中原遂将金陵邑扩修增建,公元前208年“赤壁之战”曹操受挫而刘备尚弱,孙权遂将都城迁至丹徒(江苏镇江)以金陵为屏障,荆州关羽军事威胁下公元前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南京)。

曹魏从汉献帝公元220年禅位称帝,至魏元帝曹奂公元266年禅位司马炎,忽略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权势被司马氏架空,曹魏都城洛阳国祚仅有46年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在汉中称帝,至蜀后主刘禅公元263年献城归降,蜀汉都城成都国祚仅42年西晋虽完成统一国祚也仅有50年,皆不及东吴51年长久且稳固!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十六国春秋》,实际有四十余割据政权,较强称帝并被认可仅十六国,分别是1.匈奴前赵(304~329年)25年;2.羯族后赵(319~350)31年;3.鲜卑前燕(337~370)33年;4.鲜卑后燕(384~409)25年;5.鲜卑南燕(398~410)12年;6.氐族前秦(350~394)44年;7.羌族后秦(384~417)34年;

8.鲜卑北燕(407~436)29年;9.汉族前凉(324~376)52年;10.氐族成汉(304~347)43年;11.匈奴北凉(412~439)27年;12.汉族西凉(400~421)21年;13.汉族后凉(386~403)17年;14.鲜卑南凉(397~414)17年;15.鲜卑西秦(385~431)37年;16.匈奴胡夏(407~431)24年;东晋103年国祚是“十六国”最久的前凉52年国祚倍数。

北魏借助刘裕北伐在公元439年统一北方,至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国祚95年;东魏公元550年被北齐取代仅16年,西魏在556年被北周取代仅22年;北齐国祚27年,北周国祚24年;南朝刘宋灭后秦与南燕抗北魏国祚59年,而萧齐23年与萧梁55系同宗合计78年,南朝陈国在北周和隋朝绝对压制下延续32年,相较北朝政治稳定长久经济文化更繁荣。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东晋与“五胡十六国”

明朝朱元璋完成统一VS元明清定都北京城!

定都南京的六个政权存在先天劣势,长江流域开发晚于黄河流域,东吴被曹魏压制甚至畏惧蜀汉,强征山越部落补充劳力及兵员,稻米较谷物产量低且不易存储,世族依附皇权亦遏制集权专制,东晋门阀政治下皇帝仅是代理,使南朝宋齐梁陈内部进行更迭,需夺取蜀地和襄樊才能威胁到都城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形势逆转,长江流域经唐朝和南宋开发,耕地增加数十倍可供给中原,中原民众因战乱南迁充实人口,纺织与制造繁荣商品行销海内,元朝马政使江南战马存栏百万,朱元璋据南京逆流而上击陈友谅,顺势而下灭张士诚与方国珍等,驱逐鞑虏复中原直捣蒙古王庭,挥师云贵抵岭南明朝实现统一。

《元史》载:'蒙古军取民田牧,久不归;阔端赤牧养马驼,岁有常法,分布郡县,各有常数。

南京距离边疆有千里之遥,但明朝实行封建集权制度,以粮饷遏制将领军事反叛,辅以监军制衡及军功授爵,朝廷调度边患未必就失控,若遭遇敌袭险关要隘拦截,各地城池驻守袭扰其补给,中央政府调动禁军以驰援,蒸汽战船未大规模应用前,东南千里海防没可能突破,江浙富庶物资就地征调免除运输损耗成本。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明太祖朱元璋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有两点原因:

其一、回师蒙古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北京便于调动中原与东北物资和兵员,对阿里不哥与蒙古诸王战略消耗,废除蒙古王公“忽里台大会”选举制度,忽必烈世系成为全蒙古帝国永久领袖;

其二、南宋有北伐之志避免两线作战,“端平入洛”证明南宋仍未忘却收复中原,南宋若与阿里不哥联手形势逆转,可截断物资并感召北方汉民族反叛,忽必烈以千里赤地缓冲南宋军事压力;

朱棣迁都北京只想摆脱建文帝阴影,以强势的战功证明皇位的正统性,但财政艰难且蒙古与女真军事威胁,明仁宗朱高炽曾想将都城迁回南京,因“靖难之役”北方将领掌握权势阻挠作罢,明朝曾降北京为“行在”,却从未废南京“都城”之地位,南京六部与宫苑齐备。

清朝在1644年击败李自成定鼎中原,但人口劣势没把握击败南明政权,“剃发令”掀起江南反清浪潮数年平息,清朝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大规模修“柳条边”,辽东疆域禁止汉族及蒙古族与朝鲜族开垦,在江南与中原地区难以统治后预留退路,清朝更不会迁往中原腹地防止被汉族包围。

哪来的自信说“都南京者国祚短”?看看同时期真实数据再下结论

北京故宫

综述:定都南京绝不比北方政权国祚短,而元明清定都北京符合各自利益!

通过对比,定都南京的六个朝代均系偏安政权,能够在北方强势政权压制得以延续,依托南京城“天堑”“地势”与“物资基础,其国祚远比同时期北方政权更加久远。

迁都耗费难以想象,元世祖忽必烈争夺汗位定都北京,明成祖朱棣巩固皇权转移舆论,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谨慎应对挑战,封建集权制度使国祚长久而非都城决定。

国祚是否长久与帝王密切相关,定都长安秦国、前赵、隋朝皆二世而亡;定都洛阳北魏、后唐、武周很快走向衰亡;定都开封后梁、后晋、北宋城破君王欺凌而亡;朱元璋定都南京无可争议,若后世帝王勤政爱民势必国泰民安,若荒废朝政压榨民众注定被推翻。

文献参考:《三国志》、《明史》、《清史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