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议论文之文化篇5

 晓梅老师lahb2j 2021-02-18

【名言警句】

在今天的环境中,哗众取宠很容易,讨好这样那样的势力很容易,趣味向下滑落很容易,但要坚持自己的思想格调反而是件很难的事情。

——汪晖(作家)

人生本来是一个蛮物,唯有文化才使他高于禽兽。

——格拉西安(十七世纪西班牙思想家)

收视率不高可能是个人的遗憾,但文化内涵的缺失却是一个民族的遗憾。

——网上警句

岂能“争夺”

①初闻赵丽宏提议设立“李太白文学奖”之事,不禁窃喜,以为书友墨客们又得一可饕餮享用精神食粮之文化盛事!但一细想,不禁大惊失色,大惊失色后是不寒而栗,不寒而栗之余是声声失魂落魄的叹惋。

批注:开头用顶真的手法表现情感的变化,突出贬抑之情,新颖独特。

②有人甚至说:“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去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多么触目惊心的文字!“争夺”二字仿佛刀枪剑戟一般直贯我们的胸膛,淋漓的鲜血自我们本不健壮的心脏喷出,溅在七尺绫上,嘲笑着那所谓迷人的“话语权”。何时起,文学界也有了“话语权”这等庸俗的概念?也有了政客一般钩心斗角的争夺?

③是什么让文学蒙尘陷落?是什么让文人磨刀霍霍?是什么让阳春白雪蜕化为下里巴人?又是什么让文无第一的礼让沦为了新时代人眼中旧时代的“虚伪做作”?

批注:连续的反问句式直击我们的心灵,让人深思。

④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不希望自小醉心的精神汉堡被抹上苏丹红,不愿意一直仰望的文化高原上降临一群专啃牧草根基的山羊。我们的担忧与心痛并不是多余的,因为这样的人或事很久以前就开始了。或许是2002年初,金庸、王朔在网络上互相慰问各自家中女眷的文字;或许是网络上以销量和收入为依据的各大排行榜单;或许是余光中匿名著作因不合时尚被婉拒;或许是韩寒面对质疑时扯皮卖萌式的做派;又或许是有“中国作家富豪榜网络作家之王”称号的唐家三少在电视上炫耀极品羊脂玉时暴发户般的嘴脸……这些人、这些事所背负的沉重,恰是文人文坛所不可承受的。

⑤当一切感性的浪漫与怀想被冷静默然的理性掩埋,当精神的麦田与果林被巨大的工业车轮碾过——难道那些企图“争夺话语权”的文坛政客们,就没有一丝丝的痛和悔?

⑥我不禁想起一直埋头笔耕,即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依然潜心创作的莫言;不禁怀念起心系地坛的史铁生、致力于文化苦旅的余秋雨、尽心救治国人灵魂的周树人……他们才是真的猛士、活的灵魂……

批注:几个事例并举,一正一反,通过对比,论证文坛上的丑陋现象。

⑦奖项的设立原本是为了更广、更久、更有效地传播时代福音,不想如今却被多事者赋予了这样那样的“深意”。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大奖,唯缺大家;不缺嬉笑怒骂的批评家,只缺妙手回春的心灵医者。此时此刻,我真想梦回当年,一觉醒来,文坛又回归为避媚俗之风的心灵港湾。没有喧嚣与聒噪,没有争夺与权威,回归平淡,化朽为奇。

批注:呼吁式结尾,期望文学能够回归平淡。

【总评】

阅读此文,犹如品尝麻辣烫,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开头从赵丽宏提议设立“李太白文学奖”之事谈起,接着针对“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去评鉴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一句展开论述,旁征博引,直击当今文坛乱象,追问是什么让文学蒙尘陷落,并大声疾呼:文学应该没有喧嚣与聒噪,没有争夺与权威,应该回归平淡。全文感情强烈,语言犀利,观点独到,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