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与思考:我的开学第一课

 堪寻 2021-02-18

高一入学的前四天,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为学生们引进了以色列工程课。

所有孩子都亲自经历了杠杆、滑轮、轮轴、齿轮等机械的使用。这恰好为我提供了开学第一课的素材。

其实关于初高中衔接课,我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一套方案。但觉得针对学生的新情况做一些改变总是好的。教学就是要不断的更新自己,不能固守旧有的东西。

我的引课就是用孩子们STEAM课上齿轮传动的照片,并且两个班各自用了本班同学作品的照片。

我先让同学们回忆了一下他们上课的场景,并提问,为什么要使用齿轮?

他们都能很顺利的答出使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提高速度。

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使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能够提高速度呢?两个齿轮有什么不同?在运转时有什么相同?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实际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有意识的寻找相同量和不同量,从而发现影响因素。

正如我预想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速度和转速两个概念。此刻他们是不能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的。

学生能用自己原始的语言说出由于两个齿轮咬合,所以他们运动快慢是一样的。

我能明白学生的意思,但这样表述还不够规范,所以就进一步追问:不是说了两个齿轮一个快一个慢,那又提到运动快慢一样,这不是矛盾吗?小齿轮快和由于咬合快慢一样,这两个快慢是相同的意思吗?

先授课的班级是一班,我利用板图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们发现并且能够表述,是两个齿轮边缘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的弧长相等,但是由于半径不同,通过的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同。利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认知冲突:齿轮转动快慢和齿轮边缘某点的运动快慢,显然不能都用原有初中所学过的速度来描述,我们势必要引入新的概念。

一班的同学还能类比速度的定义,给出用圆心角除以时间的定义方式来描述转动快慢,当然角速度这个术语是我提出来的。

新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怎样定义,就这样水到渠成。

在一班,我把角速度定义和线速度的定义进行对比,让他们找到角速度跟线速度与半径的定量关系。这样处理,略显急躁,因为孩子们还没有学习过弧度制。

虽然初中已经学习过弧长公式,但由于物理课上没有过多的时间做数学普及,所以孩子们对弧长等于对应圆心角乘以半径,还是理解起来略有困难。

因此在二班上课的时候,我又做了调整。只交代了我们必须要引入新的物理概念,但是不涉及定量表述。不过二班给了我一个足够的惊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了周期,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名词。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让体会物理学习的思路。

我们总是会观察到一些物理现象,想要描述这一现象,发现其背后的规律,就要引入相应的物理概念,定义了物理概念后再精确描述规律,再用规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过程意识,明确每个概念建立的意义和过程,而不是把物理学成死记硬背公式。

当然,这只是开学第一课的一个环节。

接下来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

--水流星耍起来,单缝衍射条纹晒出来。

欢欢喜喜又充满思考和趣味的一节课上下来。

当然也不能少了我自己的特色,物理怎么能没有诗和远方呢!

不过做好的的PPT,在第一天1班上课没用上,电脑临时罢工。两节连堂啊,我就临场发挥,一根粉笔走天下了。

说好的图片,视频,诗和远方都木有了,还好有实验救场。

招贤令

欢迎各位物理同行、物理爱好者投稿“堪寻”,小随笔,小感悟,小困惑不限,文章有趣、有料是关键。投稿信箱:342037055@qq.com。(赞赏所得归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