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间质纤维化,可用加味升陷抗纤汤

 ZHENGNS331 2021-02-18


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赵进喜教授

肺间质纤维化以不可逆的肺功能丧失为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音以及进行性低氧血等症状,是呼吸系统较为难治的疾病。

赵进喜教授师承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对内科多种复杂疾病学验俱丰,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诊疗有一定的经验。

今天,小师妹将其运用“三阴三阳体质辨证”辨治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经验及医案,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

病因病机

//////////////////

赵进喜教授认为,本病当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

肺痿指肺病日久、气虚津伤、肺叶痿弱不用所致的以咳喘气短、咳吐浊唾涎沫为典型表现的病证,与肺间质纤维化之肺泡丧失功能、肺容积缩小的病理特点相互对应。

临床症状上,肺间质纤维化常常合并肺部感染,其症状多如《金匮要略》所述:

“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故赵进喜教授认为,本病当归属“肺痿”范畴。

病因

《金匮要略》言: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指出失治误治后津液的亡失是肺痿的重要的病因,而肺间质纤维化多表现为干咳、气短,可见津液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此外,赵进喜教授研究发现,肺间质纤维化发病与体质关系密切,太阳卫阳不足体质、太阳卫阳太过体质、少阴阴虚体质、少阴阳虚体质及太阴脾胃气虚体质之人多见此病。

另外,肺系病邪热太过,伤阴耗气,久病阴损及阳,气血阴阳俱虚,亦可导致此病。

病机

现代医家普遍认为,其病位在肺,兼及肾及经络,痰浊、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因素。

如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认为,本病早中期,系肺肾气阴不足、气机失畅;晚期,久病者兼有血瘀。

赵进喜教授认为,久病伤肺,气虚津伤是其发病的基础。

痰瘀痹阻肺络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久病伤肺,邪气不去,造成肺失宣降,气机运行失常,进而气滞痰阻,加之久病入络,痰瘀互结,则肺络痹阻,久痹不已,则肺脏失于气血之濡养,久之肺叶痿弱不用,而成肺纤维化之病。

本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痰浊血瘀为主。

////////

辨体论治

//////////////////

赵进喜教授基于《伤寒论》原文,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了“三阴三阳系统论”“三阴三阳体质论”“三阴三阳辨证方证论”,

认为“三阴三阳”是古人基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是对人体脏腑功能的一种分类,分别代表人体的六大生理系统,太阳系统是对人体肌表抵御外来邪气功能的概括;

阳明系统是对人体肠胃通降、传导糟粕功能的概括;

少阳系统是对人体情绪调节、气机疏通功能的概括;

太阴系统是对脾胃运化水谷、输布精微物质功能的概括;

少阴系统是对人体阴阳固秘、水火相济功能的概括;

厥阴系统是对人体情绪控制、潜藏阳气功能的概括。


赵进喜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辨体质、守病机、辨方证、选效药,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辨治此病。

“三位一体”并非是先辨体质,其次辨病,最后辨证,而是体质与患者所患的疾病、所表现的证候是同一存在的,是患者这一整体在三个不同角度的表现形式。

基于本病气虚津伤、痰瘀痹阻肺络的病机,赵进喜教授在治疗此病时,多以益气升陷、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

临床常用经验方为加味升陷抗纤汤。

处方组成:

生黄芪18~150g

太子参15~30g[或生晒参3~6g(另煎兑)]

知母12~15g,升麻3~6g

柴胡3~6g,山茱萸12~30g

麦冬9~30g,陈皮9~12g

姜半夏9~12g,当归9~30g

桃仁9~15g,杏仁9~12g

丹参15~30g,红景天12~30g

浙贝母9~12g,五味子9~12g

桔梗6~9g,甘草6g

本方为升陷汤、二陈汤、麦门冬汤、生脉散加减化裁而来,有益气升陷、养阴润肺、化痰祛瘀的功效。

本方以升陷汤为益气升陷之基础,补气升阳举陷,提振胸中大气以疗气短。

本方可广泛适用于肺间质纤维化见气阴两虚证者。

若患者久病肺虚,生黄芪可用至60g以上

气虚更甚则可重用太子参至30g,或加用人参,偏于阴虚,则可加用西洋参;

喘促欲脱,可重用五味子、山茱萸以敛摄正气;

若患者火热较甚,大便秘结,则可将桔梗换成牛蒡子15g。

因牛蒡子亦为宣提肺气之药,可代替桔梗升提之用,同时又可清热通便以治便秘。

若服药后大便偏稀而热仍在,可参考张锡纯升陷汤加减法,酌加生山药15~30g,或生薏苡仁15~30g;

偏于阴血不足之便秘,则可用生当归30g,玄参30g

血瘀明显,症见唇舌紫暗者,可再加川芎12g,葛根30g等,其中葛根、丹参,当归、川芎为施今墨先生常用之活血对药。

血瘀更甚,可用虫类药入络搜剔,可酌加地龙15~30g,土鳖虫9g,水蛭10g,炮穿山甲3~6g(冲服)等。

太阳卫阳不足体质

太阳卫阳不足体质之人,平素多畏寒恶风、气短自汗、鼻塞流涕,

发病多表现为咳喘恶风,自汗神疲,气短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者

表现为卫气不固者可合用玉屏风散,加炒白术15g,炒苍术15g,防风6g。

进一步发展为卫阳不足,肺气虚寒,症见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形寒肢冷,面白虚浮,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者,可尊仲景之意,用甘草干姜汤加人参3~15g(另煎),白术9~12g,茯苓9~12g,大枣5~12枚;

阳更甚虚,内有寒饮,症见咳吐痰涎清稀量多,胸闷畏寒者,可仿小青龙汤之意,加用干姜3~6g,细辛3g,五味子6~9g,姜半夏9~12g等;

肺气不足,膀胱失于约束,症见咳喘尿频,唾液较多,可加益智仁6~9g,乌药9g,鸡内金12~15g

太阳卫阳太过体质

太阳卫阳太过体质之人,平素畏热,易感冒,感冒后常表现为气喘气急,咽喉疼痛,或体温迅速升高,喘嗽咳痰,痰多色黄。

发病常表现为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喘息气促,痰黄量多,头目不爽,目眵增多,咽喉疼痛,口渴欲凉饮,舌尖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

在基本方基础上去山茱萸、麦冬、五味子,加连翘12g,黄芩9g,薄荷6g,钩藤15g,鱼腥草18g等。

呛咳气急,兼有呕逆不舒可酌加竹茹15g,芦根30g,栀子10g等;

偏痰盛,症见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者,可加天花粉15g,知母12g,川贝母6g等;

痰湿壅盛,症见咳喘痰多、黏稠者,可加用胆南星9~12g,瓜蒌15~30g,皂荚子3~6g等或配合鲜竹沥水(兑服);

阴虚内热,症见潮热者,可加银柴胡15g,地骨皮30g,牡丹皮15~30g,青蒿6g,鳖甲15~30g等。

少阴阳虚体质

少阴阳虚体质之人多体弱、手足易凉或怕冷恶寒、神疲易困、大便稀、性功能相对弱,

发病多表现为咳喘遇寒尤甚,口中痰液清稀,手足不温,疲乏嗜睡,舌质淡、苔白或白滑,脉沉弱。

可于基本方中去升麻、柴胡、桔梗,加桂枝6~9g以温通阳气,此意取张锡纯升陷汤加减法。

因其人肾阳不足,升麻、柴胡之升提太过,恐散肾中阳气,故用桂枝木性之生发,又可平冲降逆,提肺气而不拔肾气,同时可配合钟乳石、五味子,或蛤蚧粉(冲服)、冬虫夏草粉(冲服),即人参蛤蚧散之意。

阳虚较甚,亦可酌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但同时需配合龙骨、牡蛎等镇敛正气之药;熟地黄、山萸肉等滋阴护阳之品;党参、太子参等守中扶正之药。

少阴阴虚体质

少阴阴虚体质之人多身形消瘦,思维敏捷,经常熬夜,有失眠倾向,腰酸痛,大便偏干。

发病易表现为咳喘、气短咽干、心中烦闷、入睡慢、容易失眠、舌红苔黄、脉细数。

可于基本方中合入麦味地黄丸方意,加大麦冬、五味子及山茱萸用量

同时可根据阴虚与虚热的程度,酌加生地黄15~30g,玄参15~30g,北沙参15~30g,石斛15~30g,玉竹12~15g等。

下焦真阴不足,不能化气生阳,可用贞元饮或金水六君煎加味;

气喘欲脱,呛咳不止,可仿参赭镇气汤之意化裁;

阴虚日久造成阴损及阳,可用炙甘草汤之意加减化裁。

太阴脾胃气虚体质

太阴脾胃气虚体质之人多体弱,平素食欲差,有腹泻倾向。

发病多变为气短乏力,咳喘,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淡红或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缓、关部尤甚。

可于基本方中加入炒苍术15g,炒白术15g,或合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方。

大便完谷不化、身重身痛、惨惨不乐,可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阴火较甚,症见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等阴火上冲症状或腹胀、泄泻、纳呆等脾胃气虚症状明显时,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虚气虚兼有脾胃阴虚,可仿张景岳补阴益气煎之意加减;

脾胃运化不利,水湿内盛,可合用胃苓汤

////////

典型病例

//////////////////

时某,女,74岁。

2011年1月29日初诊。

既往有肾脏病史。

近期西医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

刻下:

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咳嗽,咳痰色白,食欲差,舌暗红、苔腻,脉细弦。

中医诊断:肺痿气虚,痰瘀互结证。

治法:益气升陷、化痰活血、利肺。

方药:加味升陷抗纤汤加减。

处方:

生黄芪30g,知母12g,升麻6g

柴胡6g,黄芩9g,连翘12g

当归12g,陈皮9g,清半夏12g

桃仁12g,酸枣仁12g,牛蒡子12g

灵芝15g,浙贝母9g,太子参15g

生薏苡仁30g,丹参15g,麦冬12

山茱萸15g,五味子9g

丹参2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每日1剂,配合虫草菌丝体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

复诊:2011年5月25日。

自述服药月余,症状明显减轻,服药两个月,诸症基本消失,遂自行停药。

近期又出现咳喘,食欲差,不食油腻,舌暗红、苔腻,脉细弦等症状。故仍宗原法。

处方:

生黄芪30g,知母12g,升麻6g

柴胡6g,连翘12g,当归12g

陈皮9g,桔梗6g,甘草6g

黄芩9g,清半夏12g,桃仁12g

杏仁12g,牛蒡子12g,灵芝15g

浙贝母9g,太子参15g

薏苡仁30g,北沙参15g

麦冬12g,山茱萸15g

丹参25g,五味子15g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服药月余后症状明显减轻。

按语:

本案例的病机为久病气虚津伤,痰瘀痹阻肺络。以肺气不足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治疗上以经验方加味升陷抗纤汤为基础,因患者舌暗红、脉弦细,有瘀热伤阴之象,故酌加黄芩、连翘、牛蒡子以清解肺热,同时兼取牛蒡子止咳之效;

因其有淋巴结肿大,故加入生薏苡仁以消肿散结,配合生牡蛎以软坚;

因患者久病肾脏疾病,肾元不充,肺肾为金水之脏,此时更需补助肾元,故加入虫草以双补肺肾,生龙骨以收摄元气。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陷、活血化痰、双补肺肾之效,故守方服用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久病需守方慢调,肺肾元气不足非数日补益之功,肺内痰瘀痹阻非数日攻伐可去,故停药后症状复发,守方续服后症状又明显缓解,诚如岳美中所言“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是也。

////////

赵进喜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主张辨体质、守病机、辨方证、选效药,认为久病肺虚是发病基础,痰瘀痹阻肺络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

太阳卫阳不足体质、太阳卫阳太过体质、少阴阴虚体质、少阴阳虚体质及太阴脾胃气虚体质之人多见此病,临床上多以加味升陷抗纤汤为基础进行化裁,根据患者体质合理加减,重视守方服药,常取得较好疗效。

当前,西医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抗氧化剂、抗纤维化药物等,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药在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症状、稳定病情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看完赵进喜教授总结的关于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思路及组方思路,您有什么收获或不同的思考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区,与广大中医人一同交流~

热门荐读

名医赵进喜:再究四逆散病机,用遍临床各种疾病

中医辨治腹泻病,此一文基本就够了

国医大师路志正:运用升阳除湿法的取效关键

免费领名医教学课件

扫码添加华医世界首席福利官马胜男

你的好友小师妹子拍了拍你

并请你帮她点一下“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