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初接触归纳,是看Marie Kondo的节目,小小的她把归纳整理做到了极致,脑洞大开之余只有佩服:居然还可以这样整理家! 只是当时我还不舍得丢东西,总觉得可能还有用。年初好友Kimmy考了极简师证,开始了一天一丢,看着她家一天一天变得越来越整洁,我也开始热情满满的处理家里不曾用或很少用的东西。 极简主义者都说,他们永远也不会回到之前的生活方式,我简直不要太认同:在一个简单有序的空间里生活感觉太好了,我们根本不需要很多物件来填充我们的家。可惜现在丢东西阻力太大,我看女儿的一个玩具都掉皮了,就随手扔到垃圾桶了,不料第二天在女儿房间又神奇地看到了它,队友则明确表示不需要我动她的任何东西。 英国艺术评论家John Ruskin被人称为“美的使者”长达50年,他说:“每一样增加的物品,都会增添我们新的疲倦。” 当我成功把自己的衣物、家里不用的日用品及厨房没用过的玩意儿减了3大袋,游走在精简过的空间,立刻感觉神清目明。 02. 极简师说,大范围的极简有很多个方面,物品,人际关系,思想,饮食,设计甚至体重等。 我们普通人如果能做到三个方面,生活就有很大的变化,那就是:物质极简,人际关系极简和信息极简。 ◇ 物质极简 在追寻极简的过程中,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段:
嗯,人类实在造了太多孽。 疫情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精心布置的家,而不是充满了各种毫无意义的杂物,我们也应该学会对过多的物件说不,用更少的东西生活。这次疫情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超载运转的地球,及时按下了暂停键,也给人类提了个醒:地球未必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它。 Facebook的CEO Mark Zuckerberg 因为经常穿一种T-shirt曾经被员工怀疑不洗澡,直到他Post了一张照片。他说:“ 我尽量不做任何对于社会毫无贡献的决定,每天决定吃什么穿什么这类小事,不断重复就会消耗能量。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消耗能量,会令我感到自己没有在工作。”
不过这种穿衣风格对大多数人尤其是我们女人来说,实在过于无聊,但做到“不买不需要的物品,必要的物品买最喜欢的,并且做到完全使用它”也不是一件难事。 一旦我们清理了多余的物品,我们便超越了物质,转向人生其它重要的方面。 ◇ 人际关系极简 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家的最新一次研究表明,在社交网站上交到的朋友,不会比真实世界多,就是真正的朋友一生不超过150人,而当面临危难时,能信赖的人数不到3%,也就是4个人。 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很用力地经营很多朋友吗? 我们真的需要无意义的社交,继续交往互相消耗的朋友吗? 除了朋友,还有原生家庭。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大多数人都在有小伤痛但能自愈的家庭中长大,但也有个别没那么幸运,比如《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 Tara 。 令我感叹的不是她一个从没上过学的野孩子逆袭成为剑桥博士,而是有力量做出决定——彻底离开她的原生家庭,不仅是距离上的离开,而是心灵上永远的诀别。我们普通人,如果原生家庭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又不能改变它,有几个人能保护好支离破碎的自己,和生养自己的人诀别? 之前觉得谈论脱离血缘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正如Tara和家人:“我每天都想念他们,只是现在我更加舒服与他们的距离。” 也许,你的远去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人际关系的极简,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没有能力或能量不足以影响别人的时候,从关注自我开始,得到心灵的平静,再重新出发。 ◇ 信息极简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不看手机简直觉得自己就是山顶洞人。 |
|
来自: 新用户78168Ko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