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邹衍——“大九州”与“五德终始”

 芹草草 2021-02-18

春秋战国之际,道术为天下裂。诸子之说,风行天下。杨朱为己,墨翟兼爱,孔孟倡仁义,老庄好自然。汉志所载九流十家,则是其显著者。

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号“谈天衍”),有感于乱世之荒淫奢靡,不能德治天下,乃深观于阴阳消息运行之道,作《终始》《大圣》等篇,提出了他的“大九州”“五德终始”学说。

大九州

邹衍试图将宇宙各个部分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并给予总体的认识和说明。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而神州内部细分为九州,这九州就是《禹贡》所载之九州。而在《禹贡》九州外,与赤县神州相等的州,又有九个。换句话说,中国是大九州中的一个,除中国(赤县神州)外,还有八个。

“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这就是邹衍“大九州”的基本观念。

邹衍的“大九州”观念,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他认为当时中国——即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这种观念的产生,可能与邹衍身处齐国有关。齐国东临大海,长居于此,容易引起人们对海外世界的遐想。

不过,邹衍的“大九州”之说,在后世往往被视为不经之谈。到了明代,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诸国开始到达东方。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绘制的世界地图开始在一些士大夫之间传播,但不少人将地图所谓之大洋、大洲,与邹衍之说等量齐观。

补充:

唐代李商隐诗歌《马嵬》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开篇说“海外徒闻更九州”,意思是说,即使海外还有九州,又能怎样呢?那里也找不到杨贵妃。所以“徒闻”。至于“他生未卜此生休”,意思是说,杨贵妃与唐明皇长生殿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可是连今生都不能在一起,何况难以预测的来生呢?

“五德终始”

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学说基础上,提出“五行生胜”的观点。所谓“五行生胜”,即“五行相生”与“五行相胜”。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这是“五行相胜”的转化形式。

邹衍认为,“五行生胜”不仅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更迭。虞、夏、商、周的历史演变,就是五行生胜演变。他按照土、木、金、火、水相胜的演变的规律,推断出“代火者必将水”的结论。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推五德之运,认为秦代周当为“水德”。于是历法建亥,以夏历十月为岁首,服饰旗旌旄节皆尚黑色,重刑罚,刻薄寡恩,以符水德之水。

汉代之后,历代王朝都自认“奉天承运”,把“五德终始”作为他们改朝换代的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