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旅顺南北城

 水涵居 2021-02-19

明朝旅顺南北城

编辑删除转载 2017-12-19 11:05:03
标签: 历史 旅顺 老照片 明末清初 杂谈

       大多数人都知道旅顺是著名的军事要塞,建有大坞、堡垒、炮台,但很少有人知道早在明朝,旅顺还建有两座古城,一座叫“南城”,一座叫“北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元朝的残余势力在辽东仍然猖獗为患,朱元璋便马云、叶旺为定辽都指挥使,总领辽东诸卫军马,并管辖金州、复州和盖州等地。马云、叶旺10万大军自山东出发,乘船渡海到“狮子口”登陆,驻兵金州。以金州为根据地逐渐北上,收复辽东。因旅途航海一帆风顺,取“旅途平顺”之意,遂将“狮子口”改称“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当时,马云、叶旺登陆后,便在旅顺用木栅立了一座北城,用以临时驻兵屯粮之用。马、叶率军到达金州后继续北上,控制了辽阳以南地区。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又派冯胜等率20万大军进军辽东,并一举肃清了元朝的残余势力。元末明初,连年战争使辽东人口稀少经济凋敝,无法解决驻军军需,大批军粮要从山东乃至江浙闽地区海运输入。每年到达旅顺港的粮食约有六、七十万石之多。后来辽东屯田军粮基本自给,所以大规模海运军粮活动停止。但棉布、冬衣、军饷、小额军粮等仍由旅顺口登陆运往各地驻军。

        明永乐十年1412都指挥使徐刚改木栅北城为砖砌。城周长一里二百八十步(一里为一百八十丈,一步为五尺),池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城门二:南曰靖海,北曰威武。同时,徐刚还督修了一座南城,城周长一里三百步,池深一丈二尺,阔二丈五尺,门二:南曰通津,北曰仁和。北城是旅顺口军事指挥机构的所在地,用于屯兵;南城是海运机构所在地,用于储物。当时运至旅顺的军需物资,先要在旅顺临时储存  然后再分发转运至辽东各地。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后金南下时将北城拆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修北城,仅留一门。清末时成为毅军副营所在地。沙俄侵占后成为赤十字病院临时所在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这里和东侧新建成的赤十字病院一起被用作收治俄军伤员。1905年被日军接收,继续用于收治日俄军人。1907年左右拆除。至于南城的损毁时间,一般认为废于清代。

        南城和北城之间相距大约200米。南城的位置在原沙俄普希金小学,今天是某部队招待所。北城的位置在今天“万忠墓”南面不远处的九三路小学。现遗址已无痕迹可寻。但 应该感谢照相技术的出现,使我们今天在一些老照片中仍然能够目睹北城当年的 变迁和损毁的过程。可惜南城损毁的时间比较早,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        金州卫山川地理图,标有旅顺南城、北城位置:

​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日文《旅顺》书中所标出的南北城位置:

        这是俄国强租旅大时期的照片,背景能看到旅顺古城的影子:

         俄国强租旅大时期的旅顺古城:

        甲午战争前位于旅顺北城中的宋庆毅军兵营全景:

       甲午战争后旅顺北城下的日军巡逻队:

​       旅顺古城城门:

​​       拍摄于1900年沙俄侵占时期的一张照片,照片自东向西拍摄,近处的人物及帐篷是当时正在举行的赤十字病院的奠基仪式,帐篷左右远处的城墙式建筑就是原清军的毅军副营所在地(旅顺北城),图中左侧山下的白色长条式建筑是原清军北洋水师养病院:

         1905年日本占领旅顺时拍摄的原沙俄赤十字病院(清军毅军副营),图中可见影壁、门楼、围墙,照片从东向西拍摄:

        1905年日本占领旅顺后,一位沙俄军医在原毅军副营(此时东侧的赤十字病院已经建成,这里仍被继续用于伤员的收治)入口前的立身照,医生右侧背后持枪的是日本士兵,日本士兵右侧的是没有武器的俄国士兵:

​        1905年-1907年之间的一张照片,图中建筑为原清军毅军副营的门楼,照片从内向外拍摄,透过门洞可看到外面的影壁:



(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

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