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落魄时的感悟:负债累累的时候,要给自己留一条崛起的后路

 廣龙翔 2021-02-19

谈及曾国藩,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不仅创立了湘军,而且费尽心力为大清平定太平天国。与此同时,他还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在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可偏偏就是这位名臣,一生之中竟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不光如此,他还被“债主”逼得坐立不安,险些断送了前程!

从古至今,恐怕所有的人在经历生活拮据,穷困潦倒的日子时,都会不知所措,甚至有些人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当然,像曾国藩这样的伟人在面临这样艰难的处境时也会左右为难,但这种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就此罢休,他一定有办法摆脱困境!

他曾感叹:负债累累的时候,要给自己留一条崛起的后路。究竟这位伟人经历了什么事情,让他竟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曾国藩有他自己的处世原则,他的有些处事原则,特别是他的家训,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国藩的世界,去了解这位伟人真实的生活,然后试着去读懂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含义。

勤奋刻苦,一鸣惊人

曾国藩家境还算不错,并没有像很多穷酸书生一样食不饱腹。他的家境不算过于优越,不过说实话,也算可以。曾国藩从小到大便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有远大的志向,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朝一日,可以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也愿意为天下做一些事情。

所以,有志向的人不必过多地督促他们学习,只要他们自己心里有学习的念头,只要不懈努力,就会有一鸣惊人的一天。

可能是曾国藩的亲朋好友也觉得他不一般,以后一定能够成气候,所以在曾国藩读书时期对他的帮助特别大。其实这种心思也可以理解,如果一个人没有实力,烂泥扶不上墙,谁肯愿意去帮助他呢?他们想要帮助曾国藩,不过是想日后曾国藩发达了,可以有个照应。

不过他们也赌对了,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勤奋刻苦的曾国藩经过三次参加朝廷会试,汲取失败的经验后,终于考中了进士,并顺利地留在翰林院实习,那一年他28岁。

古代的进士那是非常厉害的,多少人羡慕不得。曾国藩终于成功了,他不枉多年的努力,为了考中进士,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心血,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可谓是“十年寒窗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曾国藩熬出头了,这一次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效力了!

实现理想,负债累累

成功考中进士的曾国藩按照历代的规矩,需要在翰林院中实习。待到三年实习期满以后,才能面见皇上,最终根据实际能力与成绩被妥善安置到各个职位上去做官。当时的曾国藩也是这样想的,老老实实地在翰林院待着,每天努力工作,读读书,喝喝茶,等到三年实习期满,就出京做官了,没准儿表现好的话,还能留在京城做官!不光是曾国藩这样想,他家中的亲眷也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事实却不是这样,第三次应试方才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与其他学子一样,都遇到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银子不够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可不如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参加古代的科举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

大家可能好奇这些银子都需要花在哪儿。大家不妨一起想一想:这古代若是想要考中进士,就需要学习,学习的话没有老师怎么能行?所以请私塾老师需要花钱。这个不说,再看进京赶考需要花费多少银子,住宿吃食,考试费用等等,别的暂且不说,参加一次科举考试就要花费大量的银子,何况这曾国藩考了三次才中进士!

即使曾国藩的家中再有钱财,也经不起他这般折腾。所以他在考中进士之后,生活艰苦,没有银子,哪儿还有快意潇洒?只有尴尬的处境。本想着考中进士之后,衣锦还乡,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奈何没有银子,也不能回家。自从曾国藩考中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实习的三年内,他都没有回家。

万不得已,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向钱庄借钱。这所谓的钱庄,不过就是有钱人放高利贷。为了生活,没办法啊,纵使他曾国藩有再大的能耐,没有钱也不能在京城中生存下去。向钱庄借钱以后,他没有钱财去还,只能越欠越多。

就这样,曾国藩继续拮据下去。终于熬到了三年实习期满,本以为有皇粮可吃了,不料想晚清时期,官府黑暗,昏庸无道。没有钱打点吏部官员的关系,他们迟迟不肯让曾国藩去面见皇上。眼看实习期一同工作的进士们如今都到了各个地方去担任官职,曾国藩也只能羡慕又愤恨。可是不管怎样,他没钱,就是没有出路。

拥有一腔热血的曾国藩厌恶这昏庸的世道,但是没有办法,他也无能为力。

抓住机会,找寻后路

自古祸不单行,曾国藩由于没有钱财,不能打通关系,迟迟未能见到皇上,所以不能被授予官爵。这个时候,钱庄便更加变本加厉了,他们不单单是前来催债,而是四处造谣说曾国藩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因为他们觉得别的考生都分配了官职,唯独他曾国藩没有被授予一官半职,官场利益纠纷繁琐,想必曾国藩一定是惹怒了某位权臣,于是乎便这样做。

曾国藩见状便更加愁苦了,没有钱怎么能打通关系?没有钱怎么能还债?也是没有办法,索性就不再理会这些事情。于是他便静下心来,仔细思量如何给自己寻找到一条后路。他相信就算大清的官员昏庸无道,做主子的也不能不识人才!

想到这里,曾国藩便决定要趁机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待到有朝一日面见皇上时,能够讨得皇上欢悦,就一定能够谋得一官半职。

真正有能力的人,是那些能够精准地把控自己内心的。他们能够不为外物所动,时时刻刻保证自己拥有恬静的心境。曾国藩便是一个这样的人,有了能够使得他内心变得坚定的想法,他便要去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于是他开始潜心学习,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将大清的历史全部看了一遍,也把几部大清律法烂熟于心。

有些事情就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所有让人感觉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会有它们发生的缘由。

钱庄见曾国藩实在拿不出银子,便不想着一直逼迫了,钱庄的人也不傻,这个穷书生毕竟也是进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不定哪天他曾国藩又得势了,到时候钱庄的日子可不好过。吏部官员的态度也不得不好起来,因为曾国藩实在是没有钱可以用来打点关系,就这样,曾国藩的机会终于来了!

既然曾国藩没有银子,还是把他赶紧打发走吧,整日看书,他自己不烦,吏部的官员们也看得烦了,所以就把这个穷书生引荐给皇上了。这次机会是一个契机,而曾国藩为自己准备的后路就是不断地潜心学习,始终相信自己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与道光皇帝交谈的那一天,曾国藩等待了好久。由于他经历的那些事情,不论是他心甘情愿还是不得不那样,总之曾国藩学习了很多很多。以至于曾国藩在回答道光皇帝所问的问题时能够对答如流,谈吐自然。

在讨论一些治国理政的问题时,他也侃侃而谈,颇有指点江山的胸襟。这样的人才,皇帝怎能不喜欢?面试过后,皇帝便让他留在翰林院工作,决定给予重用。

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许多的钱庄见状也都来请曾国藩做他们的顾问。做顾问可是一份美差,可以什么都不做,仍旧可以拿到很多分红。但曾国藩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因为他深受其害,知道钱庄都是富人用来变富的手段。

当时的清朝国力已经不如从前了,若是钱庄越来越多,人们都想不劳而获,清朝的未来就岌岌可危了。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也真正地做到了清正廉洁。面对眼前的利益诱惑,曾国藩抗住了。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是有起有伏,他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曾国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向我们流露智慧光芒的同时,他也留给了后世许许多多的财富,“负债累累的时候,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便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这样的人才是有远见的,不拘小节,不弃初心,安于恬静,方得始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