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最高危的职业竟然是国防部长?活命者寥寥无几

 Daweb_YN 2021-02-19


说到明朝的将军,有两个类似职务的词句经常出现。

第一个是:督师。第二个是: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才是明朝官职。督师只是一种称谓并非正式官职。

明朝的兵部尚书,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级长官,别称“大司马”,负责掌管全国卫所军官的选拔授予、训练、车辆、武器管理等政令,为正二品。相当于当今的国防部长。更细致的说,明朝“兵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总称,因为他拥有这些范围的职权。

这是朝廷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官位,关系到国家安危。

可是,到了明朝的崇祯年间,这个职位成了“死亡之位”。

嘉靖以后的明朝,不管做事不做事的人,如果处在两个职位,第一,督师或者总督蓟辽;第二,兵部尚书;那么,基本上都是不得善终的,其命运很悲惨,要么被敌方所杀,要么被自己人所杀,被自己人所杀的不在少数。这简直就是一种宿命。

在崇祯统治(公元1628年—1644年)的16年间,横死了多少个?

第一位

崔呈秀:被杀头

明熹宗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他16岁时即位,在位七年,死后传位给了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跟他祖上朱元璋一样杀人不眨眼,还没有正式颁布崇祯年号,先杀了兵部尚书崔呈秀(1584-1627年)。似乎这个人也该杀,因为他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崔呈秀,在朝堂中耀武扬威。

朱由检正式确定崇祯年号之后,只隔了两年,在1630年,又杀兵部尚书。

是他自己提拔的。不是一个是两个!这暴露了朱由检嗜杀本性。

第二位

王洽(1569-1630年):吓死(饿死或病死)

兵部尚书王在晋被免官之后,提拔王洽做了兵部尚书,跟后金打仗还是失败了。有人对崇祯说,当年嘉靖杀了丁汝夔,后面上去的人就可以退敌了。“是吗?”崇祯把王洽关起来,准备判个罪名杀掉。王洽吓得够呛,斩首之前病(吓)死了。也有说是饿死的。

这一年是1630年,崇祯三年。

几年之后,崇祯八年(1635年),又一位兵部尚书撞上祸事。

第三位

梁廷栋(?—1635年?):服毒死

梁廷栋,崇祯三年到四年间的兵部尚书,品行操守上有问题受到弹劾。到了崇祯八年(1635年)又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清兵绕道长城喜峰口侵入关内,直逼京师。清兵经过的是梁廷栋的辖地,对此有直接责任,被命令戴罪入援,梁廷栋与罗维宁三边总督萎靡不敢战,“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最后服毒而亡。某些史料记载的是病死。

第二年,又有一兵部尚书非正常死亡。

第四位

张凤翼(?—1636年):服毒死

崇祯八年(1635年),大明新的兵部尚书张凤翼上任。此人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他历三朝且不断升官,除了他的命好外,就是孙承宗所说的他“工于趋利,巧于避患”了。不过,后来运气差了,在清兵连破几十座城池之后,他抓瞎了。他是见过之前的兵部尚书下场。

怎么办?他跟梁廷栋的招数一样,每天吃大黄,来了个慢性自杀,最后中毒而死。目的当然是在任上病死,可以混点儿抚血金,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崇祯九年(1636年),张凤翼“其督师也,意图逭责,乃竟以畏法死。”

又过了6年,崇祯再开杀戒。

第五位

陈新甲:被砍头

陈新甲(?~ 1642)后于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中因指挥失误而大败。在内外交困之下崇祯帝密使他与清兵图和议,旋因家童无意间泄露消息,舆论大哗,崇祯大怒,将其砍头。

陈新甲死得最冤,是崇祯想对大清求和,把个和议纲要给他要他研究,结果放在桌上被仆人当成“新闻”到处宣扬。崇祯面子丧尽,把他当作和议的替罪羊,在街上斩首示众。

第六位:阎鸣泰 遣戍死。

阎鸣泰(1572年-?),直隶保定府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人,进士出身,官至明朝兵部尚书。对后金作战是有一定战功。他是魏忠贤一党,当了几个月的过渡性兵部尚书之后,被发配边疆,再也没有回来。死在哪一年都不知道。

第七位

王在晋:革职查办

王在晋(?-1643年)明代官员、学者。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崇祯不知道怎么想到了启用他,负责对后金作战。结果被后金打过了长城,结果还算好,只是“削籍归”,保住了一条命,算是善终。

最悲惨的是这一对父子将军,父子皆被杀。

第八位

杨鹤:被处死

杨鹤(?~1635年)字修龄。杨鹤素有清望,萨尔浒大败后,杨鹤曾说:“辽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经略;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闻,束手无策,误在枢部。他是个正直的好官员,但并不知兵,一意主抚。杨鹤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神一魁等贼兵既降复叛,朝廷主剿派势力抬头,极力攻击杨鹤的绥靖政策。最后被逮捕,下监狱而死。

第九位

杨嗣昌:服毒死

杨鹤的儿子杨嗣昌(1588~1641)字文弱,号字微,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1637年)任兵部尚书。他吸取老爹教训,剿抚并用,好不容易把李自成打到山中,张献忠安置谷城,结果二人卷土重来,一月之内连陷襄阳、洛阳,连杀襄王、福王。于是杨嗣昌也只好走上了梁廷栋和张凤翼的老路,只能够自杀了。史书虽然记录“惧罪绝食而死”,实际是服毒死。

第十位

卢象升:被清军所杀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卢象升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等职。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39岁。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第十一位

史可法:被清军所杀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

第十二位

傅宗龙:被起义军所杀

傅宗龙(1591~1641),云南昆明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在云南镇压奢安起义的英雄,崇祯让他当兵部尚书,他却对崇祯说民穷财尽,要体恤民情。结果琅珰入狱。后来崇祯把他放出来担任兵部尚书,让他去打李自成,他被俘后起义军要他骗开项城城门,他拒绝被杀。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第十三位

张国维:自发抵抗,自缢死

张国维(1595年-1646年)、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抚,后任兵部尚书。陈新甲死他他继任,李自成占领开封,大清更是一直向南打到连云港。他被崇祯关到牢里,花了很多钱才放出来。明朝灭亡后他起兵抗拒统一,在舟山战败自杀。

第十四位

张缙彦:明朝灭亡、遣戍死

张缙彦(1599—1670年)河南新乡人。明末兵部尚书,后降清。顺治十七年六月,因“文字狱”被捕下狱;十一月被没收家产,流徙宁古塔,死在塔中。

第十五位

熊明遇:革职查办

熊明遇(1579-1649),江西南昌进贤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起兵部右侍郎,迁南京刑部尚书、拜兵部尚书,致仕后又起故官,改工部尚书。后金兵要打宣府,巡抚沈棨(兵部主事、宣府巡抚)出了点钱让后金退兵,结果被崇祯杀掉。熊明遇在崇祯面前为沈棨辩护了几句,崇祯就罢了他的官。

第十六位

申用懋:革职查办

申用懋

申用懋(1560—1638)。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申时行长子。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除刑部主事,累官兵部职方郎中,擢太仆少卿。熹宗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崇祯初历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申用懋是申时行的儿子。他上台恰巧碰上后金退兵,以为地位就稳固了。可那些勤王兵领不到饷,居然造起反来。小申只好下台。他下台后能回江南老家继续和一班朋友过醉生梦死的生活,算是下场最好的了。寿命最长,活了78岁。

第十七位

袁崇焕:被凌迟

兵部尚书,督师,谁担任,谁死,侥幸不死也被流放和罢免。袁崇焕担任过“兵部尚书”,还担任过“蓟辽督师”。沾了两个死亡职务,当然会死得快,而且死得很难看。最后被凌迟……

影视图

崇祯之前,兵部尚书的横死没有这么密集。

崇祯很疯狂,虽然只统治了16年,但在被灭前后,仅仅是兵部尚书,至少死了17名,亲自弄死的10余个,其余的有各种死法。少数死在明灭之后。其中只有个别得以善终。不仅军方的,其余的官员亦被崇祯胡乱杀了几百个。他学他祖上朱元璋,但却没有他祖上的智慧和福份。这样的朝廷还有不灭亡的?

从这一段历史来看,袁崇焕被杀也该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依照崇祯的性格而论。这是明朝末年的将领们——同时也是明朝末期官员的宿命,谁也逃脱不了,不就是早几年被杀和晚几年被杀,死得惨和不太惨的区别了吗?

生在这段历史中的兵部尚书们很无奈。他们当然是不会知道得如此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