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写作于2021年2月) 行走尼迫尔,从海拔2000米的“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纳加阔特,下到海拔150米的南亚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奇特旺,特别是骑着大象巡摄热带雨林,经历了一段最有趣的探险游旅程。 纳加阔特 纳加阔特(Nagarkot)位于加德满都以东32公里,是一个很小的村子,海拔 2099米,但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是加德满都山谷观赏喜玛拉雅山脉视角最广最佳的地方。 据介绍,这里曾经是尼泊尔统治者的隐居地,但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变成了最受欢迎的观赏日出日落的景点。到纳加阔特看雪山,也成了世界各地的驴友去尼泊尔旅游的目的之一。 从加德满都出发车行约2小时,即到达纳加阔特。纳加阔特的特色酒店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山岭上,我们选择的是正对雪山的一个,周围的景色一览无遗。 首先要解决肚子问题。酒店里面有餐厅兼咖啡厅。 小巧而典雅。 地道的尼泊尔自助餐,味道相当不错。 纳加阔特绝对是度假休闲的胜地。 火红的三角梅热烈地开放, 屋顶上的风铃随风轻轻奏响。 坐在酒店房间外的走廊里,登高望远,凉风习习,万籁俱寂,顿时心旷神怡,让疲惫的身心格外放松。 ![]() 近处层层的梯田,村落和农舍散落分布其间, ![]() 充满了异域的乡土气息。 ![]() 从面对雪山的观景楼上, ![]() 看见的是蓝色天空,几只苍鹰在静静地翱翔。 ![]() 傍晚时分,对面厚实的云层,终于裂开了一条缝隙,金色的雪峰终于露出了峥嵘。 ![]() 这里可观赏雪山全景。喜马拉雅山脉就像一条玉带横挂在空中。如果能见度高,还能看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 在山脊上的任何一个能清楚观赏对面山峰的地方,你都可以轻松拍下全景照片。从最西边的道拉吉里峰(Dhaulagiri),到珠穆朗玛峰,再到最东边的干城章嘉峰(Kanchenjunga),中间还有Ganesh Himal (海拔7406米)、Langtang Lirung (海拔7246米)、希夏邦马峰(Shisha Pangma, 海拔8012米)、Dorje Lakpa (海拔6975米) 和格莉山卡峰(Gauri Shankar, 海拔7146米)等山峰。 ![]() 纳加阔特观雪山的体验,绝不比博卡拉逊色,真不负“喜马拉雅山的观景台”之盛名。 ![]() 托湿婆神的福,傍晚的纳加阔特,也让我们饱览了雪山落日的全过程。 ![]() 瑰丽的纳加阔特雪山落日 ![]() 瑰丽的纳加阔特雪山落日 ![]() 第二天乘车前往奇特旺,半道上遇见了罢工者强行拦车。好在他们9个人都只坐在中巴车的车顶,倒也与车厢里的我们相安无事,有惊无险。 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 ![]() 奇特旺(Chitwan),又称奇旺。位于距加德满都120公里的雷普提谷地(Rapti Valley),海拔仅150米,占地980平方公里,是南亚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 我们下榻在奇特旺的索拉哈镇丛林度假村(BAGHAMARA RESORT)。 ![]() 宾馆的条件虽然简陋,但风格独特。 ![]() 奇旺的美女服务员欢迎我们。 ![]() 从高海拔的纳加阔特雪山,下到低海拔的奇特旺雨林,这里已经是热带气候,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奇异植物,感觉有点像到了非洲,只是被搬到了亚洲喜马拉雅山脚。 ![]() 眼前见到的,多是热带植物——这是菠萝蜜?还是榴莲?我总是分不清这两类水果。 ![]() 路边小小的蜥蜴,也提示这里就是热带地区。 ![]() 宾馆周边都是绿油油的稻田, ![]() 也零星分布着塔鲁族(Tharu)原住民的草屋。 ![]() 两位最老的“探险队员”, ![]() 面对塔鲁少女们好奇的目光。 ![]() 接待我们这个6人小团队的“地陪”——我们叫他“犀利哥”,不过他始终弄不懂这个称呼的意义。 ![]() 在犀利哥的陪同下,徒步来到RAPTI河。 ![]() 据说沿河可以寻找到鳄鱼,但我们首先遇到的是热情的狗狗。 ![]() 生平第一次乘坐独木舟。 ![]() 当然必须有船工撑杆。 ![]() 钓鱼的塔鲁孩子, ![]() 劳作的塔鲁农夫。 ![]() 直到大象归家,也没有发现一条鳄鱼…… ![]() 登岸,徒步向热带雨林进发。 ![]() 探险队穿过荆棘丛。 ![]() 热带雨林迎面而至。 ![]() 尽快从密林中出来,以免迷了路。 ![]() 发现一大片木棉树丛——毕生第一次见到树上长的棉花。 ![]() 远处呈现一群水牛。 ![]() 突然间,象群出现在视野中。 ![]() 英姿飒爽的大象,还在帮助搬运木头。 ![]() 又来了一群大象。 ![]() 大象一家亲。 ![]() 亲密接触,的确有点害怕。 ![]() 抵达大象的家园。 ![]() 导游说,这是 One mother,two baby. ![]() 与大象母子合影。 ![]() 奇形怪状的山羊。 探访塔鲁村落 ![]() 塔鲁族是尼泊尔的少数民族,分布在整个南部特莱平原地区。探访塔鲁村落(Tharu Village),目前也成为尼泊尔旅游的特色项目。 ![]() 塔鲁族人曾经生活在北印度,16世纪时在种族战乱中逃难辗转迁徙来到奇旺,在与热带丛林的湿地潮闷、虫蚊瘴气等困苦环境抗争,顽强定居生存下来。 ![]() 坐上两头牛拉的迎宾车,驶向塔鲁部落。 ![]() 恰好遇到塔鲁人的大象运输队。 ![]() 据说早先的塔鲁族主要以狩猎为生,自从将森林建为国家公园后,才改做农耕。 ![]() 煮饭烧火的燃料主要是木材,但是我们看到,他们现在也用上了沼气。 ![]() 塔鲁人体型瘦小肤色棕黑,目光中透着简朴淳厚,即使奇旺早已成为名声大振的旅游风景区,塔鲁人依旧按照着他们原本自然原始状态而从容安静地生活,没有因外来游客的到来有更多改变。 ![]() 塔鲁人居住的房屋都是用茅草树木和泥墙建筑,墙上多装饰有白色的手印或动物图案,房间低矮,室内黑黑的没有窗户。 ![]() 至今在塔鲁族聚居地,还可以找到母系社会的影子。 ![]() 由于塔鲁族人成功地抵御了疟疾的侵袭,因此人们认为他们有一种先天性的免疫力。 ![]() 简陋的学校 ![]() 简陋的商店 ![]() 雄壮的耕牛。 ![]() 包括塔鲁在内的尼泊尔人民十分贫穷,但是显得很知足、很悠闲。 ![]() 以至有经济学家认为尼泊尔是世界上“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度。 ![]() 回到宾馆,在餐厅走廊享受了真正的尼泊尔烧烤。我们六人探险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武汉。 ![]() 幸运地拍到了奇旺壮丽的落日景象。 ![]() 奇特旺落日 ![]() 入夜后,就在宾馆后面的草场上,欣赏塔鲁歌舞表演。 ![]() 塔鲁传统的棍子舞(STICK DANCE),男人们围成一个圆圈并同时重击一些小棍子,发出整齐而热闹的声响,没有伴奏音乐,两位长者有节奏地击鼓助威,颇有气势! ![]() 此舞蹈源於持木棍攻击敌人或恐吓猛兽,高亢激昂的节奏韻律,頗具塔鲁文化特色。游客们纷纷加入到舞蹈队伍中。 ![]() 只有两位老驴友等几个人在一旁观看欣赏。 骑象摄游奇特旺 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以前就是尼泊尔皇室和贵族狩猎的地方,其植被基本上是盐质森林,河谷间长满树木和野草。这里也生活着很多动物,如独角犀、孟加拉虎、印度食鱼鳄、蟒蛇、野象、野鹿等50种哺乳动物,以及翠鸟、老鹰、夜鹭、犀鸟等500多种鸟类。 清晨起个大早,直接赶往象场,参加在奇旺的最后一个旅游项目——骑大象到雨林深处探险,寻找白犀牛、鹿、野猪、猴子等野生动物。导游说,运气好的话也可以看到美洲豹和孟加拉国虎。 ![]() 大象“车”已经整装待发。乘客的座位是固定在大象背上的四方型木框。一辆“象车”连同“驾驶员”(象夫)乘坐了四人。人坐在车上十分颠簸,连拍摄都很困难,主要是握不稳相机,以致大量的镜头都模糊不清。 ![]() 据说很久以前,奇旺动物数量种类繁多,连英国皇室成员及达官贵人也蜂拥而至前来狩猎。据说,英王乔治五世及儿子韦尔斯王子(爱德华八世)特别喜欢骑着上百头大象打猎,他们曾在11天内,猎杀了39只老虎和18只犀牛…… ![]() 1973年,为了保护濒临绝种的100头独角犀牛和不足20头的老虎,奇旺被列为尼泊尔第一座国家公园。现在犀牛数已超过500头,需要迁移到西部的巴地亚国家公园。 ![]() 前面隐隐约约地发现了鹿群,梅花鹿悠闲地在树丛中啃着青草。 ![]() 镜头拉近,梅花鹿比关在动物园的鹿儿显得更有生气。 ![]() 找到了第一只隐藏在树丛中的鸟儿。把照片放大后才知道,原来只是一只家鸡,不过已经“野化”。 ![]() 这儿有只较大的鸟儿。走近观看,真的是美丽的孔雀。 ![]() 象夫提醒我们屏住呼吸,不要发出声响。 ![]() 从树缝中看去,一只尼泊尔特有的亚洲独角白犀牛,正缓缓在稀疏的草丛里觅食。 ![]() 赶紧按下快门! ![]() 慵懒的犀牛有层厚厚的外皮,头顶犀利的尖角,很像身着盔甲的武士。 ![]() 别看犀牛一副迟缓笨拙状,其实,它能够以140公里的时速奔跑,庞大的身躯,加上比匕首还尖锐的犀牛角,连老虎都要敬畏三分。唯一不敢惹的,是比它体形更庞大的大象,因此,原始森林的探险必须借助大象代步。 ![]() 树从开始变得密不透风,再次发现了水凹里洗澡的白犀牛。 ![]() 奇旺丛林里最可怕的动物是豹与白犀牛。看似温驯,凶性大发却会置人于死。当地导游说:一个澳洲妇人在奇旺遭遇到白犀牛追逐,大腿被咬,急救后送回澳洲,至今仍然失去一只腿。不过,坐在大象“车”上,我们没有感觉到这种危险性。 ![]() 奇异的大树,长着巨大的树瘤。 ![]() 渐渐走出密林,来到一条小河边。 ![]() 乘坐大象,轻松地渡河。 ![]() 河岸风景如画 ![]() 河岸风景如画 ![]() 河边有许多野生菌类,点缀在沙滩上。 ![]() 运气不好,没有看到老虎。不过象夫说,连他都没有见过老虎,足见其十分稀少。 ![]() 最多的动物,当然是牛,只不过不是野生的。“象车”终于到站,结束了将近两个小时的丛林探险。除了兴奋之外,并没有任何险情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