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老师谈教育】第10期:督导与研讨双管齐下 提升心理教师个案辅导的胜任力

 虚空之漂者 2021-02-19

无论您远走何方

作者简介

auther

     钟志农,浙江杭州人,历任12年中学班主任,13年教育行政干部(高中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12年区教研室副主任兼历史、心理教研员,退休后在杭州市两所中学从事个案辅导11年,并应邀在全国各地担任面向心理教师、学科教师、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至今。

     2002年成为全国第一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首席导师兼德育导师,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首届“十佳家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培特邀专家,心海扬帆论坛、公众号创始人。

音频摘要

 summary

       1.近年来,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各种应激性的心理障碍,如何有效地消除学生行为问题给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带来的突发性冲击,也引起了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严重关切。不少心理教师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案例,感到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并对自己应对个案的处置能力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 

2.面对这样一种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如何加强对心理辅导教师的个案督导工作,就逐渐被提上心育管理部门的日程。毋庸置疑,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水平专业领域的需求正在上升。可以说,心理督导是未来十年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领域。 

3.从我们中小学心理辅导专业水准的情况来看,总体还处在一个较低层次的运行水平,所以,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督导师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数量众多的一线心理教师的研讨实训,帮助他们提升开展日常个案辅导的胜任力。两件事情要同时并举,双管齐下。

4.目前,国内心理教师参与的个案研讨大致有五种形式:

(1)学校内部建立每月一次的案例研讨会制度。由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报告典型个案的详细情况,由德育部门领导主持,召集年级组有关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参加,共同分析研究如何帮助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发生改变.

(2)由学校领导牵头,邀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高校心理学专家、心理专科医院医生到学校与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德育干部共同对极为特殊的问题学生案例进行“会诊”。

(3)学校对某些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学生,邀请家长到校,与学校德育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共同进行研究讨论。

(4)由区县一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牵头的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举行的案例分析研讨会议,对某些典型案例进行专业化的研讨,以提升心理教师处理个案的操作能力。

(5)由区市一级“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牵头的典型个案研讨会,一般以科研课题的形式申报立项,以“读书会”和“微信群内典型案例

5.督导和研讨并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交叉重叠,因此,认识两种工作形式的异同是必要的。

相同之处:

(1)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胜任力。

(2)两者都会涉及到对案例的判断分析和辅导者个人的专业技术及人格特质。

(3)两者都需要有辅导教师的理论取向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专业支柱。

(4)两者都强调咨询伦理,注意对案例当事人及受督者隐私的保护。 

不同之处:

(1)关系不同。督导者与受督者是一种等级关系,督导者带有权威性,受督者是被评价者,当他处于一种“被深入探察”的处境时,难免会出现防卫心理甚至是阻抗;研讨活动的参与各方是平等关系,是相互探讨、争论辩论、求同存异的关系。

(2)聚焦不同。督导的重点不在案例处理过程的本身,而在于在处理个案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辅导者深层次的人格、动机、情绪、价值观层面的问题,而且会加以公开的深入挖掘;研讨的重点尽管也会暴露出辅导者本人的某些人格特质,但重心却专注于案例本身的个案概念化。

(3)话题内容不同:督导往往是受督者谈自己已经做过了的事情,督导来评价你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不好,以及如何做得更好;研讨是辅导者面对现实案例,处在混乱、模糊、混沌状态,还未想好怎么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研讨小组的同伴和你一起来讨论,帮你理清思路,商量该如何做才好,如何做才能攻下难关。

(4)组织者的责任不同。督导的组织者是督导师,督导师的专业责任是评价、反馈、支持、引导。其中,反馈是督导者的工作重心,也是评价的核心。他要向受督者传递三个问题的评价性信息:a.我要去哪里(目标)?b.我的进展如何(效果)?c.我下一步要往哪里去(方向)?如果把受督者比作运动员,那么督导师就好像是裁判员。

而研讨的组织者是指导师,指导师的专业责任是参与、引导、陪伴、总结。其中,引导是指导者的工作重心,他要与研讨者一同梳理个案概念化的三个问题的信息:a.个案“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定位)?b.个案“为什么”(假设)?c.个案“怎么办”(目标+干预计划)?如果把研讨者比作运动员,那么指导师就好像是场外教练和赛前陪练。

(5)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督导是一个长程的干预过程,督导通常以人为中心,督导师与受督者在设定架构内的关系往往持续很久,甚至十几年。而研讨通常以问题为中心,一般持续时间较短,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明确了,研讨就可以告一段落。这一点,有些类似于短期工作坊。

服务一线心理教师

传播科学家教观念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