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拾英(15):西出阳关无人

 美在旅途 2021-02-19

“西出阳关无人”?应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吧?那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

我说的是现在,阳关外面什么人也没有。

想当年,"丝绸之路"在敦煌兵分两路。一路出玉门关、鄯善北行,称天山北路一路出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阳关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驼铃叮当,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

当时通往西域的路有多宽啊?如今我们只能从“阳关大道”的成语中去想象了。

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

为什么叫“阳关”呢?

因为此关在玉门关之南,南面为阳,故称阳关。

仿制的古代兵器,有点像《说岳全传》中高宠枪挑的滑车。但那滑车是铁的,而且是居高临下从山坡上冲下来的,杀伤力大。这里是平地,一字排开,大概能阻挡骑兵。

折叠式云梯车,发明较早,《诗经》“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中的“临”就是指云梯。

《诗经》中的“冲”,攻门用的撞车。

攻城武器,不知如何操作。

甩石车?最早的“导弹”。

巢车,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车上笼子可升高,如鸟之巢,故名。

巢车也叫楼车,汉之前就有。《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楚共王曾登上巢车观察晋军的动向。

阳关博物馆前,汉代著名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的铜像。

巨大的柳树,金色的胡杨。

满天柳叶,疑似江南。

一地芦苇,饱览沧桑。

断墙残垣,演绎许多故事。

孤亭枯枝,见证无数历史。

塌了再建,建了再塌,没有一座建筑是永恒的。

走了又来,来了又走,剩下几首诗歌被记住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门洞里,大诗人王维正张开双臂在等着你。

尚未倒下的胡杨拼尽力气指向天空。

空无一人的关城。

昔日的战场,变成了“古董滩”。

据说,一场大风后,沙土中会露出箭头、古币、陶盅等。

烽火台,汉代留下的真古董。

亭子、长廊,给游人歇息的假古董。

关外,茫茫大漠,一个人影都没有。

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早已远去。

车轮的影子在阳光下变长变短,日复一日,孤悬一处。

长廊与烽燧相望;

游客和诗人对话。

偌大的场地,就我们一个团队的人。

包场了?

致敬!

用最先进的通讯工具——手机,

向古老的通讯工具——烽火台。

当年的阳关大道是笔直的,还是如眼前的篱笆,弯弯曲曲地前行?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