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妨一阅]清前期绘画中的敏感文化因素

 新用户9528hhAI 2021-02-19

今天到天津博物馆看清前期绘画展,才知道这是一个有多家机构参与的大展。与朋友潘老师和建永简单交谈之后,张自顾看他的去,我和潘便走马观花式的看画展。

在清政权下的明遗民或同情前朝的人,几乎就笼罩在“文字狱”的恐怖之中。公元1711年,有人告发,在翰林官戴名世的文集里有对前朝的怀恋,又用了南明永历帝的年号,朝廷就下令把戴名世打进大牢,判了死刑。这个案件牵连到三百多人。

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甚至一句诗也惹出大祸。翰林官徐骏在奏折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他革职。后又发现徐骏的诗集里有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不禁大怒,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小命也呜呼了。

清代画家多数真气内敛,求稳而入故纸堆。厚重,儒雅,所走道路并不宽,尽管性格各有差异,基本走敦厚儒雅之道,唯有八大和石涛画风张狂酒脱,在有清一朝亦属奇葩,因为他们是前朝宗室。八大款式中的“哭之”“笑之”只有现代人读得懂么?石涛画中动荡不安的风格被皇家弃用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明宗室的这二位和尚与另外两位和尚弘仁与石谿的行止迥然不同,后者基本上是浪迹江湖,躲入寺庙的,这二位前朝遗民少与人群来往。八大、石涛与当朝官宦多有往来,石涛竟然还去了政治中心的京城,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定是满族政权显示怀柔胸襟。例证还有,这就是清政权放话江山是从李自成的手中夺来,而且把朝代名号从后金改为了清,与明有同义之喻。

所以说,石涛八大能在生前享了盛名,没有被去了,仍允许有大量作品留存世间,不只是幸运。

此处说一句题外话,石涛离京南下,在我们天津的大悲禅院住了一段时间呢。

  八大的巨幅山水画构图也如此不稳当,在石涛之外的清代山水画家,很少见到。

  石涛画朵花还低着头,自有寓意在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