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技能|​血常规最全解读!

 圆见君 2021-02-19

血常规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体积(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参考值】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70~200 g/L。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增高: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也见于剧烈活动、恐惧和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例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肾盂积水及多囊肾等。

  • 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低10%~20%;孕妇的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而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例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2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参考值】

男性:(4.0~5.5)×1012/ L;

女性:(3.5~5.0)×1012/ L;

新生儿:(6.0~7.0)×1012/ L。

【临床意义】

  • 红细胞计数值增多

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

④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⑤肾癌,肾上腺肿瘤;

⑥药物,例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

⑦高山居民及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

  • 红细胞计数值减少

①各种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②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例如产后,手术后)等;

③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3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值】

成人:(4.0~10.0)×109/ L;

儿童:(5.0~12.0)×109/ 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 L;

新生儿:(15.0~20.0)×109/ L。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 白细胞计数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型术后及白血病等。

  • 白细胞计数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使用某些抗癌药物以及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等。

4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准确。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1%~5%(0.04~0.5)×109/ L;

分叶核粒细胞:50%~70%(2~7)×109/ L;

嗜酸性粒细胞:0.5%~5.0%(0.05~0.5)×109/ L;

嗜碱性粒细胞:0%~1%(0~0.1)×109/ L;

淋巴细胞:20%~40%(0.2~0.4)×109/ L;

单核细胞:3%~8%(0.08~0.8)×109/ L。

注:前面是分类百分占比,后面是绝对值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及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及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化疗、放疗后及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

(2)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脾切除术后及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3)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4)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5)嗜碱性粒细胞:

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及脾切除术后等。

5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值】

(100~280)×109/ L;

男性:(108~273)×109/ L;

女性:(148~257)×109/ L;

平均值:190×109/ 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异:

健康人的血小板数比较稳定,在一日之间没有大的变动,有些妇女血小板可呈周期性(月经期)轻度下降。

(2)病理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病,例如脾功能亢进、尿毒症及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某些造血系统疾病,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某些疾病致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败血症等。

血小板显著增多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等。

6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参考值】

成人:0.5%~1.5%,绝对值(24~84)×109/ L;

新生儿:2.0%~6.0%,绝对值(144~336)×109/ L。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

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7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是指一定量的抗凝血积压后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是一种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的简单方法。结合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可计算红细胞平均值,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参考值】

男性:0.40~0.50(40~50 vol%)

女性:0.37~0.48(37~48 vol%)

新生儿:0.49~0.60(49~60 vol%)

【临床意义】

(1)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娠高血压疾病。

8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临床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平均红细胞体积(fl)=HCT/RBC×100。

【参考值】

手工法:82~92 fl;

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 fl。

【临床意义】

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体积增大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体积缩小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

①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升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②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病理学改变:

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出血性贫血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等。

9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为单位,MCH=Hb含量/红细胞百万数,临床上用于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参考值】

手工法:27~31 pg;

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 pg;

新生儿:23-30 pg(1.5-2.0 fmol)

【临床意义】

降低:常见于慢性失血、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及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升高:常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营养不良、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0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即平均每1升血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数,以 g/L表示,计算公式如下: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参考值】

MCHC:32%~36%(320~360 g/L)

【临床意义】

1、升高:常见于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参考值】

<0.15(<15%)

RDW-CV11.5%~14.5%。

【临床意义】

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2、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

3、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注:由于检验方法或教科书版本不同,正常参考值可能略有不同,请大家以报告单的正常值为准。

本文首发于检验医学网公众号 本文有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