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文化之道第17期 | 第三课 个人文化

 介入小崔哥 2021-02-19

小崔哥有话说:上期王蛇老师开始讲解个人文化正式的理论体系,主要讲了“个人文化”之依据,本期王蛇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解“个人文化”之价值,理念与构架、一般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等

      欢迎转发,希望能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第三课 个人文化 目录

一、“个人文化”之依据与价值

(一)“个人文化”之依据

(二)个人文化之价值

二、“个人文化”之理念与构架

(一)知识系统

(二) 理念系统

(三)鉴赏系统

(四)方式系统

(五)智慧

(六)价值-道德

(七)艺术

(八)信仰

(九)习惯

(十)态度

三、“个人文化”的一般方法

(一)以主体性状态、以“道”的方法修道,到彼岸

(二)培养文化能力,不断进行个人文化与群体文化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优化

(三)主动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融通文化相适应

四、论文写作与递交

(一)对个人文化反思的基本思路:

(二)基本方法与要求:

     个人文化     
01
“个人文化”之依据与价值

(二)个人文化之价值

我们再从个人文化的理念的基本含义来看个人文化之价值。

1、强大主体能力,完善个人精神世界,推动每一个大学生改善自身素质。

    既然个人文化,是指一个独特主体面对和相对特定客体或生活世界而言的精神世界,那么,建立个人文化,就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主体性。而优秀的个体总是一个主体,即在实践的范围里,把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部世界作为探索的对象,揭示其奥秘;作为改变的对象,使其更美好。建立并不断完善自身良好的个人文化,就增强了作为主体的自觉意识、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

既然个人文化是一个自己的观念系统或精神系统,一般包括主体个人独特的四系统即知识、理念、鉴赏、方式系统,三内核即智慧、价值-道德、艺术内核,两化合即向上化合而成的信仰与向下化合而成的习惯,一凝聚即态度等,那么,建立个人文化,就从文化整体的内在联系上去提高、观察、衡量个人文化素质的水准,而不是零碎杂乱,存在严重缺陷。

这种个人文化让人产生一种人文之美。使靓帅者内外靓帅,内外感觉俱佳;不靓不帅者内在靓帅,具有内涵之魅。

这种个人文化让人有一种再生之感。《圣经》里有一段耶稣与尼哥底母关于重生的真谛的对话:

[3]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4]
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吗?”

[5]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
[6]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 3:3-6

[3]Jesus answered him,Very truly,I tell you,no one can see the kingdom of God without being born anew.
[4]Nicode'mus said to him, "How can anyone be born after having grown up? Can one enter a second time into the mother's womb and be born?"

[5]Jesus answered, "Very truly,I tell you, no one can enter the kingdom of God without being  born of water and spirit.
[6]What is born of the flesh is flesh,and
what is born of the Spirit is spirit.

THE NEW TESTAMENT·JOHN》3:3-6

从非基督教的人文角度解读,这里神的国可解为“精神王国”或“精神世界”,个人文化就是独特主体的精神世界。重生可解为精神灵魂的再生,建立个人文化就是再生了个人的精神灵魂。圣灵也即所谓“神的灵”,其价值在于产生人灵或常人心灵,可解为高于一般的更高境界的精神灵魂,比如之前两千年左右那些人类的教师——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穆罕默德等——所创立的伟大思想理念,引导创生人类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观念,引导我们建立自己的个人文化。“从灵生的就是灵”可解为从精神灵魂才能产生或再生出精神灵魂,身体只能产生出身体(请勿用“物质产生意识”简单套解与“批判”),而精神灵魂的再生只能从高于自身境界的精神灵魂再生出来,至于我们的个人文化,要从人类文化和其他群体文化个人文化里产生出来(以生活为基础,同时精神之间的传承具有相对独立性),我们所赖以产生或再生的文化至少在产生或再生的意义上是高于我们的个人文化的。

   在个人文化再生或精神再生的意义上,我们要勇于改变自己,善于改变自己。

2、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推动大学教育改革

    教育质量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从1999年扩招以来,从原来不到700万人的规模,现在已经增加到了2979万人。2005年前后,超过了美国,在总规模上居于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也从原来不到10%增加到24.2%,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欧美许多国家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大学教育质量显得更加严峻起来。片面的专业化实用化功利化物质化亦日趋严重,人文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

提出建立个人文化,让更多的大学生觉悟到建立自己的个人文化,对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推动大学教育改革,有其特殊价值。这一理念的传播与实施,将促使大学生修习完整的大学学业,实现完整的大学毕业(当然如何进行个人文化的毕业考核,书本的和非书本的,是一个问题)。如果以建立个人文化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的大学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特别是课程设置)、教育方法、教育结果(教育质量)等就要进行更多更深刻的反省和变革了。

高等教育意味着高素质,读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一段,也许也是一种启示:

此人往高处走---他应受称赞!那人总是从高处降临,他活着,自动舍弃赞美,他是从高处来的人!

    “‘他沉沦,他跌倒。’你们一再嘲笑,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黑暗。

上了大学,我们在往何处走?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尼采),做一个精神高贵的人。

3、建立个人文化,推动群体文化建设

  个人文化是一切集体文化,包括家庭文化、团体文化、社区文化、地区文化、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基础。建立优良的个人文化,是推动建设优良的群体文化的前提条件。

以人为本,以每个个人为本,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融通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

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回归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如何理解?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社会以人为本,最终落实到、至少包含着以每个个人为本。社会以人为本,如今已成共识,问题是,人在存在形态上,表现为群体的人与个体的人,那么,以人为本,当然包括以群体的人为本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两层意思;在构成的意义上,群体又是以个人为本的,所以,在这一逻辑关系中,社会以人为本,群体的人以个体的人为本,那么,社会以人为本就要落实到以群体的人为本,最终落实到以个体的人为本,即以个人为本,以每个个人为本(这不能误解为个人凌驾于群体乃至社会之上)。至少在理论上,以人为本意味着不仅要以群体的人为本,又要以个体的人为本。否则,以人为本可能会被虚化。既然社会以人、以每个个人为本,在此,个人成为构成各群体的元素或细胞,进而成为构成整个社会的元素或细胞。元素或细胞富于活力,群体与社会才充满生机。建立个人文化,建立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谐之人格”的个人文化,正是实现个人之活力与群体社会之生机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它将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发挥每个大学生每个公民的尽可能大的活性作用,去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融通文化。这里就不详述了。

预防09何向阳等同学谈到X教授事件时,质疑“是什么促成这悲剧一幕?最应具有爱心的事业的教授为什么会做出缺乏爱心与包容的冲动之举?”实际上是质疑除了社会、制度等原因外,还有个人文化缺陷的原因。

个人文化使我们作为个人,厚重定静。你的个人文化的世界有多大,你的人生气象就有多大。

从个人文化的角度看,个体成长的本质即个人文化的成长,长大即个人文化的长大。

生命生活是由无数偶然、可能、机会或机遇、意外或难以预料等构成的,那么,我们有何面对、如何面对?如果是老释孔苏耶穆,如何面对?建立个人文化,就是我们可以作出的赖以依靠的面对。

“在女生资源相对稀少的华中大,当我爱的女孩选择了别人时,我想到我要做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失去了一次机会,才看到自己的差距,想着提高自己,做点准备,去创造或抓住以后的机会。恋爱如此,应聘如此,什么不如此!?

能源07级童世唯同学,在同济王蛇去校本部上完选修课,夜深在8号楼附近寻找食品店时,素不相识,骑车帮助王蛇买回牛奶面包,就是她以个人文化中不带一己功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纯粹的爱心在“面对”。

每一次选择都面临着多种可能。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刻在纳德·兰塞姆墓碑上的文字: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建立个人文化,不成伟人,必成伟大。

这个浮华的世界。黄伶灵101011。清静寂和。护理范冬冬100928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庄子·天道》

一心不乱”《阿弥陀经》,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式,收摄万念于一念。

一心不乱,修三昧行”,《华严经·离世间品一》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引申为妙处、奥秘、极致、诀窍等。“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智度论》“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大乘义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庄严净土分第十)

药学08刘瑜洁:看世界,好奇、客观、自己的观点、乐观。“学到什么最重要,荣誉很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可贵”

影像09李玲蔚:以静制动。

读《平凡的世界》能源黄兹顺(旁听)101011

从总体上说,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是一种价值选择:
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或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还是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这一提问受启于半个多世纪前的爱因斯坦: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加粗字体为引用者所加)
    
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1952105日《纽约时报》,《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P310

进一步说,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为了——美丽、尊严、责任与优秀。

为了美丽!

1984年9月24日,台湾鲁迅柏杨先生(1920-2008.4.29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表《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揭露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种种丑陋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一个文化存在、人性个性存在和社会存在。所谓父母子女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男女之间的交往、工作中上下级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的交往、以及其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说到底,是个人文化的交往,个人品质的交往。而具有个人文化,成为文化个人,使我们以良好的个人文化与个人品质而存在,道德而智慧地与人交往,不再丑陋,变得美丽。

为了尊严!

改革开放30年,权益被视为解放思想十大词汇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尊严,都有受尊重的权利。柏杨先生所著《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值得一读。而具有个人文化,成为文化个人,是我们活得有尊严、获得更多尊严的重要条件——使我们更多获得人的尊严,更多获得大学生的尊严,更多获得大学的尊严或高等教育的尊严。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明确、强烈的尊严意识吗?

有生活就行了,不要讲什么文化?生活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为了责任!

“三个责任”:一个人来到人世间的责任,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一个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责任。

为了优秀!

“三个标志”: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因而具有良好教养的人的标志,一个优秀的人的标志,三十而立的人文人性的标志。

个人文化与文化个人(个人品质)使我们作为个人,厚重静定。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道德经》第26章)

“建立个人文化,养立文化个人(个人品质)” 的基本思想,明晰了《文化之道》的主题与核心理念,深化了对“认识你自己,文化你自己” (“认识一个人,文化一个人”)这一重要思想的认识;

所述个人文化四系统、三内核、两化合、一凝聚的重要思想(P8-15),提出了从文化整体的内在联系上去提高、观察、衡量个人文化素质水准的内容、方法、境界与标准;

个人文化:一座精神建筑,一项基因工程,一个伟大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一种让人内心激动不已的远方的召唤。

各位有什么样的自我定位、向自己提出了什么样的成长要求呢?

医学文化之道第17期到此结束。



     若您对以上内容有更多的想法和意见,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区畅所欲言,与我们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探寻医学文化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