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生八笺》前言

 钟家台 2021-02-19

《遵生八笺》前言

前言

《遵生八笺》是明代著名养生学著作。书凡十九卷,目一卷,按内容分为八类,每类一笺,故名八笺。计有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起居安乐笺、延年却病笺、燕闲清赏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尘外遐举笺。对养生延年的论述,从身心修养,起居饮食,吐纳导引,灵方妙药,到琴棋书画,花草鱼鸟,无所不及,切于实用。故自刊行之后,即受到广泛的注意。

作者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人(一作仁和人,均在今浙江省杭州市),生卒年不详,活动约在明嘉靖、万历间。《明史》无传,但据有关文献记载,其生平大致有三个方面。首先,高濂是个著名的藏书家。高氏“家世藏书”,“博学宏道,鉴裁玄朗”(《遵生八笺》屠隆序)。“少志博习,得古今书最多,更善集医方书”(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三)。“尝筑山满楼于跨虹桥,收藏古今书籍。其印记曰妙赏楼藏书,曰高氏鉴定宋刻版书,曰高深父妙赏楼藏书。又有五岳真形图,每册首皆用之”(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高瑞南)。其次,高濂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高氏工诗和戏曲,传世有《雅尚斋诗草》、《芳芷楼诗》,以及传奇《玉簪记》、《节孝记》。《武林藏书录》谓“《雅尚斋诗草》颇得自然之雅趣。”而《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大旨主于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故往往称心而出,无假乎锻炼之功”。第三,高濂一生,颇好养生,高氏自谓“余幼病羸,复苦瞶眼,癖喜谈医。自家居客游,路逢方士,靡不顿首倾囊,以索奇方妙药,……自治羸疾顿壮,蒙疾顿明。用以治人,应手奏效。”又服“延龄聚宝酒”,“年三十九岁服起,于六十四岁,须发如漆,齿落更生,精神百倍,耳目聪明,比前大不同矣”。甚得养生之益。

作为一个养生家,高氏对养生延年袪病有着系统的认识,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高氏认为生命是十分宝贵的,每个人都应该十分珍惜生命,而不当轻易损害。所谓“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至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不知生所当尊,是轻生矣。轻生者,是天地父母罪人乎!”但是怎样去尊生呢?人生活在世间,生命是有限的,由于六淫外袭,七情内扰,饮食失节,劳逸过度,加之世事烦扰,名利萦心,有限的生命必将受到损耗,因此,养生首先要去害,去害才能“毕数”,才能“尽终其天年”。而去害又先要培养德行,以保持心境的安宁,恬寂清虚,使“形神合同,故能长久”。从这一认识出发,高氏广泛搜集了儒释道中有关修身养性的名言确论三百五十余条,撰成清修妙论笺次于书首。

传统的养生观认为,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间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与天地四时密切相关。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生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荣枯衰旺,是由于阴阳二气相互消长进退而致。人生活在这样的状况下,阳气的出表入里,脏腑的寒热生旺,也都会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表现出春日阳气升,肝气旺,木气盛;夏日阳气旺,出表,阴寒内伏,心气旺,火气盛;长夏阳气蒸阴,脾气旺,土气盛;秋日阳气收,阴阳两平,肺气旺,金气盛;冬日阳气潜藏,肾气旺,水气盛。养生者必须顺应自然,法则阴阳,按四时的周期变化,采用相应的保养之法。高氏高度重视这一点,将四时调摄置于清修妙论之后,广泛辑录邱处机《四时摄生消息论》、陈元靓《岁时广记》、瞿佑《四时宜忌》、许逊《灵剑子》等大量资料中的有关论述,分列于春夏秋冬各季,构成了包括气功导引,呼吸吐纳,药物服食,乃至饮食起居宜忌,四时赏心乐事,全面的四时摄养的基本格局。

衣食住行,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的基本要素。怎样在这最平常的事中,寻求养生延年之效,是养生家随时都在留意的。“吾生起居,祸患安乐之机也。”怎样在日常起居中,握其机而避危求安呢?高氏认为:无论行住坐卧,宾朋交接,不当求其奢,而当尚其简;不求荣华显达,唯取适性安逸。所谓“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审居室安处者,为得安乐窝;保晨昏恬养者,为得安乐法;闲溪山逸游者,为得安乐欢;识三才避忌者,为得安乐戒;严宾朋交接者,为得安乐助。”于是高氏取日用生活中的居处建筑、日用器具、衣冠服饰、游具香方等,叙其规模,录其备制,撰成起居安乐笺。

静以养生,这是大多数养生家的基本观点。这是因为人的神气是易动难静的,而神气的躁动则产生精气的漏泄。所谓动则损耗,静则增益,又是人命寿夭的重要因素。因此,“致虚极,守静笃”一直作为养性安神的最高境界,而为大多数养生家所遵从。高氏作为一个养生家,当然也会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但在具体对待“静”这个问题上,他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什么是静?他说:“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世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而闲者,匪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之谓。”也就是说,所谓闲静,并非是那种心如死灰,形同槁木样的绝对闲静,而仅仅是指免除对名利的追逐,对权势的企求。而在这种追逐和企求之外,不妨对一些清心乐志之事,好之稽之,敏以求之,使心有所寄,庶不外驰。这也是闲静,而这样的闲静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心安寿。据此,高氏对钟鼎卣彝、?玉古玩、文房器具、焚香鼓琴、栽花种竹,纤悉究心,撰成燕闲清赏笺,充分体现出这一独特见解。

人的生命,是由可见可感知的实在人体,即形,和可悟而不可见、不可闻的精神意识,即神,相互依存,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形神相离,神气皆去,形骸独居,就是生命的终结。因此,养生者在重视精神修养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形体的保养,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黄帝内经》指出:形体的健康,表现在“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度,呼吸徐微,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始能长久”。也就是说,只有五脏和平,气血充旺,气机通畅,骨正筋柔,才是健康的形体。因此,从养生者看来,养形就是养生。而养形则须从固精护气,袪除疾病二方面着手,一者保持形体内精气旺盛,一者避免对形体健康的损害。延年却病笺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辑录服气、胎息、吐纳、导引诸法,掇取天地英华,以补助体内精气;运动形体,宣畅经络,流通气血,袪除疾病。是本书的精粹部分。

高氏认为:“饮食,活人之大本也。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饮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须以为用者也。”饮食作为滋养形体的主要手段,而由于饮食不节又常常是造成疾病的重要原因。加之任何食物都有寒热温凉,升降浮沉,酸苦辛甘咸的不同气味属性,服食不当,养生者适足以害生。因此,在养生家看来,饮食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口腹之乐,玉盘珍馐,色香味之感官快乐,而在于通过饮食或药饵的调养,来补益人体的精气神明,调整人体内部阴阳关系,使人体内脏腑功能协调,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就是高氏所提出的:“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也。”鉴于此,高氏博集茶泉、汤品、熟水、粥麋、果实面粉、脯鲊、家蔬、野蔌、酝造、曲、甜食、法制药品,共十二大类,计五百五十余种食品饮料的配伍备制,惟人量已阴脏阳脏之殊,选择服食。可谓集古代服食品类之大成。

在我国古代,养生家往往就是医学家,医学家又多兼明养生之理。虽然二者在目的上有所不同,医学家以治病救人为目的,养生家则更多地在于追求延年益寿,但是,在针对疾病状态下的人体怎样恢复健康这一问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因为疾病本身就是危害人体,夭人寿命的重要原因。高氏由于自身遭遇,自幼多病体羸,因此特别留心医药,因将历验所得,汇成灵秘丹药笺。首丹药,用以填精补髓,强壮筋骨,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次列痰证、眼目、风证,痨证、噎膈、泻痢、痔漏、痈疖疮疡,以及乌须发、口齿、时疮诸方;再次客谈经验奇方,并解毒诸法,四方珍异药品。内容十分丰富,是极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医药数据。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作人的准则。看起来,高氏一生仕途不显,因此,在不得志之时,怎样才能“坚贞以全吾形,保其余年”,是高氏所极为关心的。故取“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去危以图其安,或曲避以守其道,或庇物以全其清”者,共二百人,据皇甫谧《高士传》加以增损,撰成尘外遐举笺。表明自己退闲隐居生活中,心无所营,而神气清朗;物无容扰,而志闲身逸,养寿怡年的心志。

综上所述,《遵生八笺》一书,正是从八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养生学。书中反映出高氏对养生延年的认识是十分鲜明的,他所提出的修德养神,恬寂清虚;顺应自然,与时消息;尚简求适,起居安乐;心有所寄,庶不外驰;养气保精,运体却病;服食养生,务尚淡薄;灵药填精,袪病延年;隐居求志,去危图安等观点,在我国养生学发展中,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认为《遵生八笺》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集明以前养生学大成的代表著作。

《遵生八笺》始刊于明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其后,明崇祯间,清嘉庆、光绪间曾多次翻刻,但流传至今,已经保留不多了。一九八五年,巴蜀书社加以标点,分册印行。出版后,即受到广大读者喜爱,很快抢购一空。一九八八年,为满足读者需要,修订后合订成一册再次印行,很快又告售罄。其间,不少读者对书中内容有所删节感到遗憾。于是接受巴蜀书社的委托,重新校订。此次整理,采取明万历十九年高氏原刊雅尚斋本为底本,以传世各本及书中涉及的其它书籍详加校勘,订正错讹,加以标点。对原所作删节部分,一依底本,不作改动,全部补入。

限于水平,整理中的错误和疏漏当难于避免,切望读者随时指出。

               王大淳 一九九○年八月十七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