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春天带着微笑如约而来,我们蹭着热度不期而至,再次探访梧林古村落。 与两年前首访时冷冷清清的情形截然不同,牛年新春的梧林人潮汹涌。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访客,在村口公路上摆起长长的汽车阵势,令人叹为观止。 迫不及待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走过梧林大道,走进相知相识的古村落。 红彤彤的灯笼照映火红的古村落,染红红火的年味。花海里朵朵茂密的金盏菊和波斯菊盛开,笑迎四方宾客。妇女领着孩童,徜徉在无边的春色里,流连在花的世界中,定格住“她在丛中笑”的唯美画面里。 风格迥异的各式西洋楼,或中西合璧、或哥特式建筑,或古罗马式建筑;或风姿绰约,或鹤立鸡群,或高耸矗立,或横刀立马,散落在一众“皇宫起”闽南红砖古厝中。 走在梧林的小巷里,每一块红砖、每一幢建筑都述说演绎着不同的传奇故事。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朝东楼,是旅菲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在那个西风东渐的年代,洋楼设计电梯可谓罕见和超前,但电梯最终并未安装,什么原因?带着满腹疑问我们继续探访之旅。 一幢钢筋水泥结构、清水砖外墙的西洋风格三层红色洋楼格外醒目。这是由梧林华侨杰出代表蔡顺意兴建的侨批馆,建成后它没来得及装修;由英国设计师设计、闻名泉州南门外的五层厝,是旅菲华侨蔡德鑨宅邸,建于1936年的楼房,它同样没能完成最后的装潢。 原来,梧林的西洋楼陆续建成亟待装修时,不幸遇上时局剧变,侵华日军大举南侵,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一溃千里。国难当头,蔡顺意等梧林华侨毅然把准备用于装修的一笔笔巨款全部匿名捐给抗战事业,留下可歌可泣的抗战救亡故事。二层洋楼的女儿墙上,除大书“放眼世界”外,也写上了“胸怀祖国”的文字。梧林的华侨,不管身在何处,始终心系家国。祖国蒙难,游子义无反顾倾囊救国,梧林西洋楼,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纯红血液,令人一路走过,心潮澎湃。 穿越高翘燕脊对视下的幽长小巷,偶遇白发老者蹒跚扶墙而过,老人不时用手触摸出砖入石的古墙,缓缓回味梧林的厚重历史。旅菲华侨蔡德卫宅邸内的那株古巨榕,龙蟠虬结,盘根错节,深深扎根古村落的土壤中。粗大的树干,顽强穿越古厝屋顶,仰天长啸。榕树有情,人更衷情。梧林人像守护神明一般,包容、呵护古榕,守望古村的文化信仰。未知楼上的千金小姐抛绣球否? 小楼昨夜又东风。二层红砖番仔楼阳台上,撑一把遮阳伞的旗袍女郎翩跹起舞弄清影,一夜梦回民国。独具晋江特色的拳头拇、土笋冻时时撩动匆匆过客的美食乡愁,构造精巧的罗马式洋楼“修养楼”早已告别枪楼功能,成为古村落的标志景观,这里不时上演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游弋在梧林的街巷里,行走在倒流的时光隧道中,一不留神在转角遇见春日盛开的朵朵桃花,想起崔护那首闻名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牛年的新春,再次走过梧林古村落,感受别具韵味的异域风情。走进姹紫嫣红的花海,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感受春意盎然。心中情不自禁发出由衷感慨: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梧林的春天已经如约而至,文化的春天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许建军,男,籍贯福建南安石井。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散文随笔集《马江临风》《行走中年》,作品散见于《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丝商报》《石狮日报》、搜狐等报刊和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