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回国大闹北京城,国内才算真正了解抗美援朝战场的艰难,于是周总理千方百计安排人力和物力,加强对朝鲜战场的支援。 第五次战役之前,杨得志的十九兵团,陈赓的三兵团再次入朝作战,而陈赓因为伤病又回国养病,于是由副司令王近山带队,王近山是赫赫有名的“王疯子”,打起仗来疯得不要命。 此时志愿军就采取车轮作战的方式,让前期入朝的部队进行休整,然后让补充的部队顶上前线,这样也有利于队伍的补充和调整,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部队,他们的对手具备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最强大的炮火。 正是国内对战场进行的兵力补充,彭老总才具备部署第五次战役的底气,毕竟毛主席还是更希望在短期内解决战斗,而不希望中美双方僵持在三八线。于是,彭老总和毛主席都希望我军继续发挥主动权,直接主动出击,对敌人发动反攻! 但是,副司令洪学智、第一副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以及在前线指挥的韩先楚却认为我军应该继续诱敌深入,让敌人进入北边以后,再狠狠打。 洪学智发言道:“我主张把敌人放到金化、铁原地区再打。如果在铁原、金化南面打,我们出击,敌人一缩,达不到成建制消灭敌人的目的。把敌人放进一些来, 我们可以拦腰一截,容易解决问题。同时,刚入朝的部队可以以逸待劳,多一些准备时间。” 但是,彭德怀却摇头否决:“我们不能再退了, 把敌人放到这一线来坏处很多。铁原是平原,是很大的开阔地,敌人坦克进来,对付起来很困难。另外,让敌人打进来,物开里那里还储存了很多物资、粮食,怎么办?不行,不能把敌人放进来打,还是得在金化、铁原以南打!” 洪学智,邓华等人再三陈述,彭老总依然坚定自己的建议,认为我军不能再退。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彭老总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是考虑到国内毛主席的态度,毕竟毛主席还是想尽快将美军打趴下,结束战争,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 另一方面就是从战场形势来考虑,他主要担心战场狭窄,把敌人的坦克放进来不好对付。 其实洪学智也分析得很透彻:“敌人坦克放进来固然不好办, 我们打出去更不好办,我们往前,敌人就往后退。我们是靠两条腿,敌人是坐汽车跑,我们的人又疲劳,地形又不熟,追不上敌人的汽车!另外,打远了怎么供应啊,供应线也接不上啊!” 只是彭老总在沉默以后,却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只是这次决定却也成为彭德怀数十年戎马生涯为数不多的失算之一,几年后,他也承认:“洪学智的意见是对的!” 彭老总的这次失算也预示着第五次战役的艰难,我军在接下来的第五次战役中付出惨重的代价! 一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战斗开始。 此时李奇微已经去了东京接手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而负责前线指挥第八集团军的是范弗里特。 范弗里特也是从硝烟弥漫二战战场上中脱颖而出的美国将军,他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能力完全不输于李奇微。到了朝鲜战场,他也认定这是他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这对于范弗里特而言,也是格外重要,他内心也打定主意,绝不能放过这次机会,经过初步了解,他认为自己有实力击败志愿军。 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范弗里特按照李奇微的“磁性战术”,每晚就有组织撤退二十公里,因为这就是中国军队一夜前进的路程,到了天亮以后,他又组织军队进行强力的反攻。在强大的炮火之下,中国军队也只能收缩防御。 范弗里特的确是经验丰富的战将,他在原有战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兵力与火力密切配合的纵深防御,中国军队想打近战却贴不上去,打夜战却无法当夜解决战斗,想速战却又僵持不下,这打来打去就让中国军队陷入最为被动的一线平推,这也是彭老总最为忌惮的情形。即便是我军强力在一个方向打开缺口,对敌军侧翼形成威胁,但是因为补给跟不上又必须等待补充,这又错失战机,给美军留下堵住缺口的时间,这也使得我军在战场上很难再找到有利的机会,更是无法对敌军形成摧毁性的打击,在僵持之下,我军已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彭德怀内心很清楚,他所面对的的范弗里特更加狡猾,完全让中国军队占不到便宜。虽然中国军队也取得了不少的战术性好仗,但是也有六十四军在临津江畔遭遇惨痛损失,这次惨痛损失具体伤亡数字在中国战史上都没有披露,中国权威战史只记述着:“这是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训……” 彭德怀也彻底认清,这场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必然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后勤跟不上,火力又薄弱,毫无制空权,看来这场仗只有打成长期的了!哎!” 能让彭老总叹气也可见战场形势之严峻,本来他也想和毛主席一样,能在最短时间内将美军赶出朝鲜,进而结束战争,但是战场的形势让彭老总更加认清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而且我军队伍中此时同样出现了企图毕其功于一役的“速胜”思想,这对于我军也是极为不利的。 彭老总和众将都很不甘心,这一阶段我军投入了上百万军队,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这让他们面子很挂不住,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出色将领,眼见投入和成果不成比例,他们内心很不服气!既然美军越来越狡猾,那么就去收拾南朝鲜军队去。 相比而言,南朝鲜军队是最不经打的,他们在战场上可谓冲锋全拉倒,逃跑最在行!这种不经打的部队此时不收拾何时再收拾,于是彭老总就开始调整战线,展开对东线南朝鲜军队的进攻。 于是,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即将展开。 二第二阶段战斗按照彭老总预期打响,对付南朝鲜军队,我军还是得心应手。 在西线,杨得志兵团先是佯攻汉城吸住了美军主力,王近山兵团在中央突破,又将东西线敌人切成了两片。东线担任主攻的宋时轮兵团和人民军三个兵团以空前猛烈的炮火猛轰南朝鲜军防线。中国军队采取了傍晚突破,夜间穿插,天明合围的有效策略,迅速占据了南朝鲜第三军团撤退必经之地五马峙,被打得千疮百孔的南朝鲜四个师全部崩溃,副军团长等人带头化整为零,分散逃入大山,装备全部丢给了志愿军。 在取得大胜以后,东线部队继续往南猛插,经过五天的奋战,宋时轮兵团冲的最远的十二军竟然抵达三七线以南。只是连续奔波作战让脆弱的补给线早已不堪重负,而此时已经彻底断裂,这种情况下,我军在只能停下等待补充,而范弗里特用两个师摩托化行军,仅用十几个小时就迅速堵住缺口,彭德怀也只能长叹一声,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供应困难,装备落后,这是公认的事实,而部队早已疲劳,已经达到他们支撑的极限,这种形势下又怎能继续打下去呢! 于是,彭老总下令,我军主力回撤三八线进行休整!而此时的范弗里特,已经看出志愿军面临着撤退,对此他已经谋划出一个大计划。 在范弗里特看来,中国军队因为后勤补给的脆弱,每次进攻只能持续七天,这也是李奇微发现的“礼拜攻势”,那也就是说在七天以后中国军队势必要撤退,如果在中国军队撤退之时强势反击,杀个回马枪,那么中国军队肯定会意想不到,方寸大乱。范弗里特所想的大计划就是如此,他想在中国军队撤退时粮弹全无的状态下加以强势反击,一旦成功必然会给中国军队制造大麻烦。不得不说,范弗里特的冒险之举还是有他的道理: 第一,中国军队此时最为脆弱。 彭德怀之所以命令撤退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插到三八线以南的我军完全都是饿着肚子行军,六十军军长傅崇碧一天的粮食就是从道路上捡到的炒黄豆,王近山兵团大批战士饿得啃树皮草根竟中毒死亡。这种情况下的我军完全是靠着意志力行军,只是单纯靠意志力肯定是难以保证战斗力的。 在供应十分困难,部队极度疲劳的状态下,他们就只能回撤三八线。只是此时他们显得过于放松,炮火弹药也异常欠缺,可以说此时的他们处于最为脆弱的状态,一旦被敌军反击,他们应对将异常被动。 第二,中国军队已经出现麻痹的状态。 其实,在第五次战役开始之前,我军已经出现了轻敌的思想,王近山在与彭老总商谈之时扬言:“他们有多少兵?加上李承晚的伪军,还抵不上咱们的一个军区,不够咱一个淮海战役打的!我看把美国鬼子赶下海不成问题,朝鲜有多大个地方!在三八线上尿泡尿就能滋到釜山去!” 王疯子的“疯言疯语”体现了他对战场的乐观情绪,当然,他的乐观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还有大批后续部队正源源人朝,很快人朝部队将达到九十五万 人,加上人民军部队可达一百三十万人,这可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有这么多兵力作为保证,美国人在朝鲜还有立足之地吗! 王近山作为刚入朝部队的代表,他的态度也代表了两个兵团的态度,他们内心完全都看不起美国人。他们认为美国人的防御只是鸡蛋壳,表皮硬点, 戳破之后就是空的。部队里开始盛行一瓶牙膏主义:只需要用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就可以胜利班师回国了…… 只是这种想法与麦克阿瑟提出的、已经成为笑话的“圣诞攻势”又有啥区别呢!中国军队这种盲目乐观势必孕育着巨大的危险! 第三,美军的调整相当迅速。 本来范弗里特运用“磁性战术”使得美军在第一阶段损失很小,他们刻意避开志愿军的锋锐,然后组织有效率的反攻。当然,范弗里特既然谋划大计划,他就还需要更多的兵力,于是他不惜冒着风险将守备后方的兵力抽调一空,利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织“特遣队”,在强大空军掩护下,搞起中国军队最擅长的穿插迂回战术。 正是借助先进的装备,美军调动起来相当迅速,进攻也十分猛烈,其中“牛曼尖兵”不足一个连的部队三个小时内在我军重要地段一举穿插二十公里,如入无人之境,在宋时轮兵团腰部狠插一刀,其行军之迅猛震惊了我军。 此时,美军的装备优势彻底被范弗里特激活,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击让我军目瞪口呆,我军没有想到美军竟能这么迅速地发起反击,所以在应对时也乱了阵脚。 三5月22日,中国军队刚停止进攻准备后撤,范弗里特就组织强有力的反攻。 在范弗里特的快速调令之下,骑师七团突击队、美二十五师“德尔温装甲支队”、美十军“牛曼尖兵”特遣队等重装甲支队早已武装到牙齿,他们全部凶猛地又快速地向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后方插去。在特遣队后面,是装备精良、实力强劲又养精蓄锐的十三个师。范弗里特的出击果然非同凡响,以雷霆万钧之势突向正处于最脆弱的我军后方,这对于我军的冲击是致命的。 在完全意料之外的强力穿插之下,处于中线的十五军、六十军右翼暴露。接着,六十军的防线被突破,中线王近山兵团和东线宋时轮兵团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东线是危急万分,中线也开始大势不妙了。王近山三兵团刚开始撤退,电台车就被敌机炸毁,这导致兵团部与下级部队完全失去了联系,指挥更是无从着手,猛将王近山急得顿足大骂。他的六十军一八〇师两翼已彻底暴露,实际情况更复杂,因为一八〇师已被包围,十二军也被截断了退路。 彭德怀的战役部署瞬间就被打得七零八落,这是彭老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阻击线都没有。到5月24日,十二军军部和下属两个师、二十七军主力和六十军一八〇师都被美军截断在三八线以南,战场一片混乱。 中国军队从来都不是任由被动挨打,在经过短暂的震惊和调整后,中国军队那些久经沙场的王牌军立刻开始坚决的突围行动,彭德怀在全线展开八个军进行阻击,算是压住阵脚,但是中线的六十军一八〇师却出了大事。 在彭德怀眼里,一八〇师是一个“较弱的师”,这主要是一八〇师历史很短,一八〇师是在1947 年由山西地方部队升级组建,该师是在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从未遭遇过特别复杂的困境,其领导也大多没有单独指挥作战的经验,入朝之前又补充了大量刚投降的国民党俘虏!所以,这支部队相比我军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发展起来的军队,确实有极为明显的不足。朝鲜战场又面对强大的美军,逆境和困境不断,这对于一八〇师来说,却是极大的挑战。 在一八〇师面临围攻之际,面临着极端的情况,他们已经断粮,而且手中的弹药也不充分,敌人的炮火却是猛烈至极。这种情况下,一八〇师却出现严重的指挥失误: 一方面,他们在被困之际不积极联络反而是砸毁电台。 一八〇师在遭遇敌军围攻之时,他们内心缺乏强力突破的决心,反而有些斗志涣散,他们担心被敌军击垮缴获电台,于是他们过早地砸毁电台,这一举动导致他们彻底与外界脱离了联系,缺乏有力的指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打仗更需要外在的指挥才能客观做出决策,在被围困之下,一八〇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显得六神无主,做出的决策更是盲目。其实,他们如果能够与外界保持联系,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完全可以突围出来。但是,他们砸毁电台的这一步就彻底错了,直接导致与外界联系不上,也就无法获得准确的指挥。 在志司的彭德怀急得彷徨无依,他始终都联系不上一八〇师,彭德怀除了电令一八一师、四十五师返身去解一八〇师之围外已做不了其他的事了,而实际上这两个师也同样面临着伤亡惨重粮弹耗尽的情况,他们自身都难保又怎有能力去解救一八〇师呢!可见,彭老总的这道命令也就成为一纸空文…… 正是一八〇师错误砸毁电台,让他们彻底乱了章法失了方向,于是在他们接下来的举措就更是错上加错。 另一方面,他们没有集中力量突围而是解算部队听天由命。 在被围困的情况下,一八〇师师长干部竟然没有想到强力的突围,这种情况下也只有突围才能保存有生力量!可是他们恰恰选择了解算部队,任由他们自己跑,这种决定使得一八〇师损失惨重。 实际上,一八〇师师长郑其贵等人已经突围出来了,这已经说明如果不解算部队而是组织强有力的突围还是有很大希望打出来的,可是决策的失误直接导致了将近五千多人被俘,因为队伍被打散,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率领三十三个人在语言不通、地形不熟的南朝鲜打了14个月的游击战,最后也被抓住了,而他也成为朝鲜战争中被俘的最高级别的中国军官。 四这次范弗里特的反击战告一段落后,彭德怀开始总结这次重大失利! 六十军军长韦杰在众将面前头也不敢抬,这次一八〇师失利也让他感到羞愧万分,彭老总直接吼道: “韦杰,你那个一八〇师,是可以突围的嘛,你们为什么说你们被包围啦?你们并没有被包围,敌人就是从前面过去了,晚上还是我们的天下嘛!后面也没有敌人,中间也没有敌人,就是过去了嘛,晚上可以过来嘛,哪有这样把密码烧掉、把电台砸掉的?” 六十军军长韦杰也无言以对,一八〇师把电台砸毁直接导致联系不上,最终导致严重失利,对于他而言,的确要负连带责任的,毕竟这是他手下的部队。只是韦杰也只能任由彭老总怒吼,却无从辩白,他一张口,彭老总就是一阵怒吼! 在惨重损失面前,责任是无论如何都推脱不掉的,中国军队之所以百炼成钢一部分原因就是领导干部必须有责任有担当,他们最重视荣誉,同样他们也必须背负着可能会出现的失利责任!这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小到士兵,大到司令,他们总是不断的总结和检讨。 彭老总在怒批韦杰之时内心也对自己很是恼火,他明白错误也有自己的一份,他不能原谅别人的过失,更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正是如此,第五次战役使得彭老总骤然变老,在多年以后他还在反思自己一生的四次军事失利,其中之一就是第五次战役。 不仅仅是彭老总在反思,志愿军所有的军官都陷入了痛苦的反思。 其实,这次一八〇师遭遇重大损失,从最初的布局就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军从上至下都想着速战速决,于是我军口张得太大,想一下子就把美军全吞掉,但实际能力并未达到,于是就导致敌人没被消灭,还把自己的牙齿给硌了。 正是战役企图远超过了我军能力,速战速决解放南朝鲜也随之成为泡影。我军对美军的战斗力也得重新估计,而我军装备落后的现实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研究全新的战法,需要全新的后勤系统支持,需要全新的装备。唯有认清自己,认清对手,才能真正的与对手较量。 总之,我们面对的是一支现代化部队,而我军现代化的道路还太漫长,“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传统惯性思维需要彻底改变。我们需要去学习能帮我们赢得现代化战争的新东西,更需要发展空军和海军力量,唯有如此,才能让我军步入现代化进程。 不光是前线的指挥,就连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也在总结经验教训。毛泽东接见了邓华等人,在与之谈话过程中,他明白了我军为什么不能一次歼灭美军一个团,为什么小米加步枪受制于飞机大炮。可以说,毛主席也彻底改变了对朝鲜战场的认知,他准备长期与美国人对峙,直至拖垮美国人为止。于是,他给彭老总提出的要求是:“我军每一个军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兵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我军调整作战思想,东西还是要吃的,既然无法大口吃,那就小口吃,无非就是吃的时间长一点而已!这就是“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 一八〇师一万一千名士兵,共损失七千名,其中五千余人被俘,可以说一八〇师的严重损失成为了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痛,无论是韦杰军长,还是郑其贵以及段龙章,都对这次失利愧疚半生!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军队不可能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强大起来,而是在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不断总结教训和经验后,才不断强大! 抗美援朝战场是一个熔炉,让我军再次得到锤炼,正是这次经历血与火的淬炼,我军才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我国才会迎来数十年的稳定发展。只是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先烈、以及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将领,都值得我们后辈去铭记和纪念!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