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文章是自己的好?

 冬歌文苑 2021-02-20

文章是自己的好?

不知谁说的“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这反映了人们的普遍心理,且不说老婆是否是别人的好,单就“文章是自己的好”而言,深究起来,这句话不无道理,绝不仅仅是文人相轻,自古已然。试想一篇文章经过深思熟虑,几经斟酌,设意修辞,直到满意为止,能不踌躇满志?犹如庖丁解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是说经过一番创作以后对自己的杰出才艺的满心喜悦。写文章也一样,呕心沥血写成的文字,怎么看都舒服,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从这一点来看,“文章是自己的好”并没错。

问题是和别人相比较,跟谁比较,到底谁的文章好呢?一个普通的作者绝不会与名作家去比较,一定是同类别,同一层级的人,才具有比较的心理。但是文章究竟是谁的好,要看社会影响或读者的评价。譬如“初唐四杰”,当年已有定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是说那些轻薄的文人讥笑嘲讽“四杰”诗文,可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是说嘲笑“四杰”的那些轻薄文人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生命与名声都销声匿迹了,而初唐四杰的诗文犹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百世流芳。有趣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很不服气这样的排名,他大发牢骚, “愧在卢前,耻在王后。”他认为把他排在卢照邻的前面是惭愧的,而排在王勃的后面是可耻的,这就是典型的文人相轻。前一句表达很有气度,认为自己赶不上卢照邻,表现出一种胸怀,但他要表达的重点是“耻在王后”。我揣想,杨炯一定不是真心佩服卢照邻的,他的真实意图是四人之中他应该排在第一。到底谁是第一,最后还得文章说话。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公认王勃的诗文在初唐四杰中排名第一,他的《滕文阁序》至今仍是人们赞不绝口的杰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来脍炙人口。是否是好文章,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写诗的人恐怕不会与李白杜甫去比较高低吧!

现代文学史上名家辈出,大师如云。梁思成说过,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当然是对妻子林徽因的赞美。钱钟书先生评价夫人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是对自己的妻子的最高褒扬。不可否认,林徽因、杨绛的文章不仅得到了丈夫的褒扬,也得到了世人的肯定,但是说到现代文学史,作家的排名一定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样的顺序,尽管有人对郭沫若有非议,但不影响他“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名旗帜”的定位。

说了这么多,文章到底是谁的好?这要看文章本身,好的标准无非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

首先,好文章一定是思想内容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作品。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鲁迅作为世界级的文豪,他的小说作品不多,篇幅也不长,可是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影响。《阿Q正传》画出了那个时代民族的灵魂—精神胜利法。上到最高统治者,下到平民百姓,谁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打到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一边狼狈地逃出京城,一边还自我安慰说,我们大清帝国不与洋人计较。大有一副大人不把小人怪的姿态。最高统治者是如此,平民百姓何尝不是呢,明明是自己赶不上别人,偏偏认为是自己没辛苦,要是自己像别人一样辛苦,那一定比别人高出多少倍。这不是阿Q的打不过别人,就安慰自己说算是被儿子打了的翻版吗?其实阿Q连儿子都没有。关于精神胜利法,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阿Q不仅是中国的,也是我们法国的,意思是法国人也有精神胜利法。有评论家说,阿Q头上的癞疮疤将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莫言与鲁迅相比谁的成就高,当然是指他们的文章谁最好,我觉得二者没有可比性。莫言的红高粱系列的确成为文学上一道靓丽的景观,莫言还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但是时间即使流逝若干年,鲁迅文学作品的影响一定是深远的,这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能够概括得了的。

第二、好文章一定是艺术表现形式相当完备,具有典型范式的作品。

鲁迅说过,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写法就被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古典小说中粗犷如程咬金、牛皋、李逵等都有相似的地方,美丽一定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有人统计《红楼梦》中人物有四百之多,而个个人物有别。仅就人物出场方式来看不能不说作者是独具匠心的。一至五回是《红楼梦》的序幕,第三回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线索,通过林黛玉拜见各色人等,贾府的主要人物都介绍到了。通过林黛玉的眼向读者展现贾府“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气派。人物身份不一样,出场的方式也不一样。贾母是众人簇拥着出场,迎春、探春、惜春集体出场,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突出她在贾府的管家地位;贾宝玉是随着一阵脚步声出场,出场后换装再次上场,显然是贾府中最得贾母宠爱的“小祖宗”。以上是实写,二位舅舅并未出场,但都带话给黛玉,是虚写。描写人物更是穷形尽相,有外貌、肖像、动作、语言描写。写林黛玉的貌美,有静态和动态描写,“闲坐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犹如现代电影技术,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人物的形貌特质。娇花还不够,把女人比作花的太多了,这里“娇花照水”角度变换,人物显得格外水灵。再从别人眼里写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宝玉眼里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宝黛相会,二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当然是照应第一回中“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神话传说,意在说明他们前世有缘。把人物写得出神入化,古今无人匹敌。说《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恰如其分。即使放到今天,人物描写的艺术技巧也是很难企及的。贾平凹的《废都》一出,好评如潮,有人说是现代红楼梦,我通读以后,感觉与红楼梦无法比肩,即使那些删除多少字的空白,无论怎么引导读者遐想,也赶不上红楼梦里的描写。我不否认《废都》的文学价值,但与《红楼梦》相较,文章到底哪个好,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第三、好文章一定是语言表达到了炉火纯青,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

在众多作家里,老舍的语言是最纯净、简明的,也最符合语法规范的。他有中小学教师经历,又是北京人,他的语言艺术应该说是炉火纯青的。他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质朴自然。幽默是一种气度,把自己的庄重的思想用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轻松愉悦,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高度。质朴自然也不是大白话,而是经过反复提炼,形成的一种语言风格。老舍曾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他的散文《想北平》一文的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充满生活气息。这正是千锤百炼的结果。他说,“我真爱北平,可是说不出,就像爱母亲,怎么爱,语言是无法表达的。”只能用“微笑和落泪”来表达,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神情,让人真切感到他对北平的爱有多深!结尾说,不说了,要落泪了,真的想念北平呀!前文的“说不出”,到最后“不说了”,前后照应,对北平的爱 表达充分到位,作者说,我不会爱上天津和上海,并用欧洲四大名城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跟北平比较,还是北平让作者更加怀念。这当然是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北平的爱,将《想北平》的题目写充分、写深刻、写到位,不是老舍那样的语言功底,怕是写不出来的。

好的文章一定是语言流畅,让人读之如饮醇酒,久而弥坚,爱不释手;而语言生涩的文章,犹如背着石板在剧场里看戏,让人压抑,难以卒读。可见,文章是否受欢迎,是否是好文章,语言表达是多么重要!

以上三个方面谈的都是名家名篇,与一般写作者距离似乎有点远。毋庸讳言,既然说到好文章,当然要举最好的作品,我们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可以努力为之,在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诸方面追求尽善尽美,未必要藏之深山,流传后世,但一定是自己满意,同行看好的文章,如此足矣!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