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乔生:写作的几个环节

 王兆善 2023-02-03 发布于上海

本文是作家沈乔生在北美地区的写作讲座实录


文章图片1

博主前语

沈乔生,是我大学中文系78级同学。在校时,他是最早刊发中长篇幅小说作品的同学之一。那时就令我尊敬和羡慕。他坚持写作五十年,硕果累累。看上去,他还将热气腾腾地继续这项劳动。

写作,真的类似宗教皈依;又像跳高,像推石上山,失败得很经常,失败得也很神圣。

写作者大多自恋得很自觉、很坚决。最后,会于进退两难中,自然拾到一个放弃和终结的理由,结局令人心旌不稳。

这是一种瘾,很崇高的瘾,很捣乱的瘾,沾上了就不会太平。整个追逐过程,一半以上的情绪是负面的,但写作者又都心甘情愿,为那一小半的快乐而着魔。

为什么呢?可以尝试去问问可卡因的迷恋者,他们有过的感受,不是人类常见的,可以做些横向比对。或许,在他们三两个描述感受的语句里,真的就撞见了部分真相。只会是部分,因为写作和荣耀有一定牵连,而瘾君子最多仅在致幻迷乱之中,偶尔滋生一下荣耀,但这不是他们要的主打感受。

乔生兄最近受北美地区一些写作机构的邀请,做了写作系列专题讲座。我转发的,是他新近的一个讲座实录,他提到了小弟。我理解为,这是亲密同学间示例方便,更是大佬级同学对我的某种鞭策。谢谢。

亲爱的乔生兄,2023年,会是你又一个光芒四射的年份吗?盼望是。


文章图片2

沈乔生先生近照


沈乔生:

今天和朋友们交流,不分析哪些作家的重要作品,不谈文学潮流,不谈我的公众号《虚构与未来》上的文章,专讲写作技术。平时朋友和文学青年問得最多的,最想提高的往往就是文学技巧。而这方面的回答不是很多,我觉得这是大家当前需要的。

但怎么讲却挺难的,文无定法。有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比如你说要赋比兴,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他说,我白描可以吗?鲁迅的《孔乙己》就如此,当然可以。又比方,西方写美女,说水蛇腰,魔鬼身材,说像午夜一样黑的眼睛,很有创意。但中国不这样,在汉乐府《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其锄。”从旁人的反应来显示罗敷的美丽。你说,陀斯妥耶夫描写内心活动丰富复杂,揭示了人性的隐秘。有人偏偏说,我不写心理活动,只用动作和对话来表示内心,突现人物个性,像《三国演义》,可以吗?当然可以。如果我们写作自觉了,这些都可为我所用。

鲁迅写过一文《作文秘诀》,绝大部分篇幅都是调侃、抑揄写作秘诀的,比方说作文有没有祖传秘诀;晦涩的文言文,如果改成白话文,就没有味了。他只在最后一段才讲几句正面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没有展开讲。

那么,写作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今天我和大家试图讨论这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

1969 年,我下乡到黑龙江七星泡农场,就是北大荒,当年就开始学写小说,写散文。已经有50 多年了。可以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是写作和研究写作。


文章图片3

1、 立意

一篇文章,或一部大作品,必须有一个主题。红楼梦,没有大家族崩溃的主题,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不是现在的红楼梦,只是一些男女的痴情,不是不可以,就没今天的深度和广度。

我讲的主题和我们中学生的中心思想一样吗?既一样,又不一样。可以写成清晰的文字的,中学时如此,这是一种。另有一种,就是无法写成清晰的文字的,即使写出来都无法囊括,而是一种情绪,一种强烈的综合感觉,就是这种感觉清醒的左右着你文笔的走向。统帅着你的文字。

有些作品,我们阅读之后,概括它的主题,觉得很难,怎么说都无法概括,就是他写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情绪和感觉。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主题。譬如《红楼梦》,各种说法都有。然而,如果今天让曹雪芹来讲,你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未必能讲清楚,或讲得没有专家好,但他一定有种强烈的情绪、感觉,在胸臆间回旋,他是钟鸣鼎食之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最后落得吃粥都困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怎么不感慨万千?所以说,这种情结,这种感觉就是主旨。

我查了一下,《红楼梦》八十回是731017个字,一百二十回是 96万字。它确立了大败落的主题,就能统帅千军万马,70多万字、近百万字就是百万士兵,有的冲锋,有的做后勤,有的直接,有的迂回,都为了去完成特定的表现任务。

有时候主题在那里,但作者不明说,却绕开它,绕着去说,变着法子说,用生动的事例和复杂人物来显示主题,决不明说主题。《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本来想写一个淫荡的女人,带有批判性的。后来写作过程中,在了解社会和思考中,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理解安娜了,寄予了巨大的同情。立意改变了,所写的也出现了巨大的移动。

我的《雪地上的故事》,就是一个立意:劳改犯也是和我一样的人。周作人对陀氏的作品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想法是,你解剖了自己,就是解剖了人类。这篇短文,我选了几件事,重彩浓墨写了一个孤寡老男人和一个上海知青之间的交往,尾声时两个人的偶遇惊心动魄,我每次重新看此文,眼睛都是湿的。


文章图片4

说到底,你的每一篇文章,就要告诉读者,你对人生对世界有什么具体的有意思的看法。

关于立意,可注意三点:

A,立意应是独特的,新颖的,那么,天下文章一大包,怎么知道这是新鲜的,不和别人撞车呢?这里有一个关键,只要是你从生活中发现的,是天天在撞击你心灵的,不写出来吃不好,睡不着,寝食不安,欲罢不能,而且是用你特定方式写的,那一定是新鲜的独创的。

我们知道,生活中完全一样的细节几乎是没有的,总是各各不同,就像DNA一样,世界上几十亿人都不相同,指纹也是,每个人都不同。所以,只要你从生活中直接汲取的,都不要怕,那怕大的地方接近,但丰富的感受、如毛细血管似的细部一定不一样的。

我一个叫章红的朋友,她的母亲杨本芬在80岁成为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杨的第一本长篇小说《秋园》,是写她的母亲,非常独特,从个人的命运展现中国妇女的深重苦难,是女版的《活着》,卖了20 多万册。第二本《浮木》写她自己,也很受欢迎。小说上了各种排行榜,报纸到处采访她。杨本芬的写作起源很有意思,她来女儿家带第三代,忙碌之余,就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写就她的两本长篇小说。她以前是一个中学老师,从来没有写过作品。从章红的介绍中,我发现重要一点,杨老太爱读书,读世界名著,读好的文学书,长期以来,读书如饥似渴。她的女儿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印象中,只要妈妈听说谁家有书,无论如何也要借来看。

所以,读书,推荐书非常重要,要养成这样的风气。当时我们钟山的文学圈,苏童、周梅森、黄蓓佳、叶兆言、范小天、傅晓红、王干等等,我们中间互相推荐好书。只有不断推荐书,才能不断进步。不推荐,不读书就会原地踏步。

好的作家有两条,一要有足够的才华,二是看别人好的作品。

水仙的文章,很不错,都有独立的故事,挺精彩,很能写。判定自己能不能进行写作,有一个标准,就是你写文章费不费力。像打开水笼头,那就证明你能写,是这个料。如果绞尽脑汁,搜遍枯肠,才挤一点出来,就有些困难了。但是不是就此尽情打开水笼头呢?倒也不是,还是要有立意,要剪枝。像鲁迅说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可以看看契诃夫的作品,写得真好。《变色龙》《一个小公务员之死》,都是言简意赅。

但每个故事究竟想写明什么,似乎水仙并没有想得很清楚,如果作为日记,已经不错了,但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你就必须想一想立意是什么?无论什么文章都应有一个立意,而且,主要的立意就是一个。如果我确定了立意你就知道该着重写什么,该省略什么了。

山石的月记也挺好,视野开阔,条理清晰。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但有一个问题,作者要有态度,她最近几篇好多,有一定的态度了。可能有人认为,记者写的都是客观中立,不带个人偏见的。其实,记者的文章挖掘事件,提供独家报道,这些报道中已经蕴含记者的观点和见解了。而我们现在只是事后记述,不提供新材料,再没有个人态度,意思就不大。这类文章不光是说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也是反映一个普通人对世界大事的态度。有趣的就是这种态度。


文章图片5

B,不要一下想到,就落笔写,要多想想,在心中多酝酿,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或者这段经历想说明什么?转过几个弯,所谓深刻,就是层次丰富,你一下想到的,往往别人都会想到,你再往下想,别人就未必想到。你至少要触击第二层次。努力做到别人“心中有,而口中无。”那就成功了。主题要有隐蔽性,不要太露,太直,让人多想想。要相信读者的智商。

C,主题要有破坏性。鲁迅的小说,杂文大都有破坏性。针对三纲五常,对奴才文化,有深刻的破坏。他说,中国历史就两个阶段,一是做稳了奴隶的日子,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日子。这思想太厉害了。鲁迅讲,救救孩子。又讲,夜里翻中国古书,满页都写着吃人。这还了得!就是在今天,有些人,你借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说。所以鲁迅的作品传到今天,一点不过时。

我的杂文《五类分子的子女》《知青返城后》《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都有强烈的破坏性,也就是有批判的针对性。中国五类分子的子女命运,是一个多么深广的话题,含着多少血泪。前两篇在网上各有二百多万的阅读,各有五千条以上的留言。无数人留言说,我们说的都是泣血的声音。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替我们说话了!

曾有人问过我,数字是不是有虚?我认为没有。我那两篇文章做了好几个文本,现在所有的文本都被删了。我们非常恨微信随意删文,但有一点还不错,数据统计真实。一个手机看一百遍,也是一个阅读。而国内不少网站不这样,常弄虚作假。

2、 剪材。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契诃夫的小说和鲁迅的小说杂文为什么特别短。我的回答是被他们剪短了。

必须剪材。墙壁不打洞何以成窗,成门?布匹不剪开怎么做衣服?

我的小说《唱歌》,在山东文学发表,并小说选刊等多家选载。它表现反腐这个主题,用什么材料呢?有一个朋友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心里一下子亮了,就用唱歌这个作主干。其他的只作简略的背景介绍,主要笔墨全用在对歌上。腐败的银行行长早晨起床,就对着窗外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小说主角心里来气,就大唱苦菜花。两边曲里拐弯,挖空心思,用各种形式对歌,主题就完成了。至于那个银行行长怎么包养女孩子,朋友对我讲了许多,我都不用,寥寥几笔足够了。只要把对歌写好,什么都解决了。《a小月迢迢》,是人民文学的得奖作品,写一个艺术家,他是诗人,曾受到热烈的追捧,但现在创造力下降了,怎么办?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事。生活中很多人是硬撑,撑个空壳子,靠虚名活下去。而这个主人公却不这样,他选择的是放下身段,回归平淡的生活。我着重写他和年幼儿子的不容易的生活,写他主动放弃投稿和文学所的聘请。不需要的材料都剪掉,这样创造出的氛围就十分浓郁。


文章图片6

这两个例子都是小说,但即使是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也要剪材。讲邬峭峰的文章《白色扶朗》,把一般的描写都省略了,校长的模样、说话,都没有了。他在人家不写的地方多写,在人家写的地方干脆不写。只写和校长交往时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容易走入读者的内心。文章的高明不仅在于写了什么,更在于不写什么。只有去掉多余的,去掉杂枝芜叶,才能把红花衬托得更鲜明。

我看了笔会好些人的文章,都挺好,条理清晰,却有点平均用力,应砍掉多余的,省下笔墨,集中写主要的,充分描写,深入发掘,写出饱满的细节,可能会更好些。

现在大家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不太剪材。必须想清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表现你的立意。必须选最能反映主题的材料,不需要的坚决剔除,需要的须精心写好。

写文章的高明不仅在于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不写什么,去掉了什么。剪裁使你与众不同。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应能做到收放自如,打个比方,给你一个素材,让你写十万字,你能写得波澜壮阔,请你写一千字,你照样写得言简意赅,尺水兴波澜。

我经常重写自己的作品,这是提高自己最好的方法。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而你的写作技巧也在不断提高。重写一次就深许多,往往面貌全新。


文章图片7

三、结构

怎么写好,涉及一个重大的环节,就是结构。如果一个作者写作时,能够自觉考虑结构了,那我认为他的写作已经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时间顺序是最常见的,如果打破呢?先1,再写4,再2,再写5,然后3。感觉就不一样了。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的时空颠倒处理得非常好。如果你平铺直叙,效果就会大减。

不要守旧,我们讲的新式结构,就是不按自然时间走,而是按感觉时间走。

比方我们两个人聊天,一会谈到我小时候的事,一会跳到儿子出生情景,马上又跳回我读大学的时候,一会跳到我孙女出生的场景,可以吗?当然可以,会不会混淆,自然不会。如果以这顺序来写文学作品,就创造了感觉时间,可以称为意识流。应该注意的是,每次跳跃都要有标识性语句,便于读者分清,不至于混淆。

文华的《愿长发飘飘》就做得挺好,有才华。时空打乱,多头穿插,显示了作者的才华,也有别样的感觉。现在事情不复杂,如果头绪多,最好在每大段前加上一些辨别时空的句子。《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开头非常棒,浓缩的内容,特定的气氛,为小说奠定了基调。同时另有一个作用,标明了时间,不至于混淆。


文章图片8

我的中篇小说《饥饿与饕餮》,发在小说界,被小说月报选的,讲一对孪生兄弟,一个在北大荒农场年纪轻轻就死了,死于性饥饿时代。一个暴富后在声色犬马中被人绑架,死于性饕餮。一个先死的渴望性,却从来没有尝过禁果,另一个性泛滥,却走向死亡。所有的结构都定在弟弟被绑架的那一刻,从这一点发散出去,从而组织材料,起到凸现的效果。时代的对照、反思都在里面了。

现代派怎么产生的?就是现实主义到高峰了,无法超越,穷途末路了,要走新路,才产生现代派。如果你学过现代派,思路变过了,再返回写实主义也和原来不一样了。

当然,现在我们还可以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写,就按时间顺序写,这都可以,我不少小说还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比如《书痴》等,但你学过现代派就不一样了,你的叙述中都会透出贯穿的时空感来。

四、语言和叙述

语言特别重要。语言决定了文学的质地和品味。任何文学作品都要语言来表达。例如盖房子中的砖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我这里讲的是艺术性的散文,要杜绝假话、空话、套话、大话,除了给人模糊不清,不知所云,看了像没看一样。我在农场宣传科时写稿,开头总是,“在批林批孔的推动下……在农场党委和各分场党总支的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然后才能开始,你要不这么写,他就认为你不会写文章。这些套话年年如此,天天如此,我只要换个别词,比方说,改成“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推动下”,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我读文章,读到某处,心里怦然一动。我就会在这里作记号。过一会,就会返过去,再读,研究为什么使我如醍醐灌顶一般,它写了什么,前面怎么铺垫的,这里怎么叠加的,一笔一笔怎么过来的?研究清楚了,也就提高了。


文章图片9

重点写好细节,细节极为重要。就像画一幅画,每朵花都画好,是没有意义的,只要画好一两朵,别的虚掉就行了。

细节不要一次写完,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读者不断有暗示。引成草蛇灰线。

叙述中经常要荡开一笔,防止语言板结。不要陷于泥潭之中,拘泥在一个点上,只写一时一地所见的,而要从泥中拔出腿来,要行走,要海阔天空,要有广阔的视野,甚至可说,天马行空。

比较长的文章,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写,要不时变化角度。不仅从我的角度,还要变换旁观者、感受者的角度。

语言的特点,不要找现成的大路货的词语,有些人就喜欢用报纸上常用的语言,以为这些话权威,殊不知用多了,早就没有新鲜感,模糊一片,不知所云。所以,我们要有独特的表述。

我挺喜欢多纯华的文章,她写得很唯美,是另一个品种。清新,独特,富有生活的质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她写的是植物和小动物,写和它们的交往,其实都是写自己的内心。没有人的审美,这个世界是无所谓美丑的。她不是直接写人的内心,而是写大自然,写动物,通过这个来感知人心。这方法好。但你不要都通过写景来写内心,再怎样的景都没有人心曲折、复杂。所以还要写人的活动,写人的内心。人和景,人和植物,人和动物,交叉写,可能更好。可以看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契诃夫的《草原》。

多纯华的第二篇《秋日》比第一篇更好,人物形象更饱满,内心更丰富。

我们要注意,叙述时不要在一个形态中滞留太长,你一路写下去,就要警惕。不要忽略写作密度的变化。低密度的叙述,和高密度的描写,要搭配使用。尤其是现代人读作品要求高。古人生活节奏慢,没有这么苛求。

不要老用太高级别的词语,要学会用平易的生活化的词语。如果连续用几个形容词,不要都用同一质地的,先用实际一点,渐次提升,再空蒙些。


文章图片10

语言要似通非通,看起来不通,恰刚好通过,是最佳最有影响力的。注意五四那些文学名家的用语,都是充满个性的。有人觉得流畅好,有人觉得不要太流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好,各家之见。大家都可以试一试。到底什么好,找更适合自己的。

这里摘邬峭峰的《茅总的宴请》,语言有特点:鸦雀无声,第二浪鸦雀无声。一个比你想象中更深厚的声音,终于不疾不徐从容而来。诵读中,所有的发狠,如遒劲的鼓点擂在你的心门;所有的弱读,似在吹动一根羽毛,而羽毛又总是欲飞还跌。最神奇的是茅总的停顿,不长不短,次次卡准在听客屏住呼吸就在快缺氧的死活之间。最后,茅总的手像刀一样切出去,并坚定地停在那里。

高明的语言,是能读出语言之外的东西。

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

写作进入高一个层次,那就是能找到自己,自觉找到自己。可以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气质,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写什么样的文章,适合用什么样的文笔,这就是比较自觉的状态。到这个程度就可以找适合自己的作家,精心读他们的作品,做到有的放矢。就好像写毛笔字,你临王羲之,还是学颜真卿,或者苏东坡,或者米芾、王铎,或者篆、隶、碑,都有方向。我们要找好对象,为的是尽情表达自己,释放自己。

最后,我们可以回答,丰富、复杂的生活不等于文学,写作是需要学习的,这是确凿无疑的。只有经过作者思考、打碎生活,重新提炼,再度表达,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

虚构和非虚构都一样,不同的是,一个真有其事,但细部和心理活动还是要作者补充的。另一个是根据生活,作者纯粹想出来的事。

今天我讲的,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花粉不等于蜜。


文章图片11

(本文主要图片摄影,英国 许晓浪)

​​​​​​​​​

发布于 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