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闪婚80后“星巴克式”卖茶,六年开店500家,抢在喜茶前冲击上市

 昵称535749 2021-02-20
2021-02-19 13:43

天下网商记者 章航英

2月11日,大年三十,赶在“奶茶一哥”喜茶前,“奶茶一姐”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新式茶饮第一股”之争也即将落下帷幕。

奈雪创立于2015年,同年在深圳开出首家门店,六年来开出500多家门店,皆为直营店。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营业收入达21.1亿元,亏损2751万元。

尚未实现盈利的奈雪,此番是要“流血上市”。

尽管持续亏损,资本却对奈雪颇为看好。今年1月初,奈雪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云锋基金、PAG太盟投资集团。多轮融资下来,奈雪估值已接近20亿美元,近130亿元人民币。

IPO前,80后创始人夫妻彭心和赵林通过林心持有奈雪67.04%股权。

新式茶饮赛道剑拔弩张,奈雪上市募资争取粮草后势必加紧发展。其透露,今明两年将再开650家门店,数量将翻一倍多。

而从奈雪的茶各项财务数据中,我们也可窥见目前火热的新式茶饮究竟发展得如何。

客单价43元,三年却亏了1亿多

奈雪的茶客单价较高,保持在43元左右,而行业平均每单客单价约为35元。作为高端茶饮,奈雪的茶价格不低,鲜果茶多在30多元,鲜奶茶和其他饮品也多在20多元,搭配其特制的软欧包,价格轻易就上了40元。

由于单价高,奈雪甚至被不少网友调侃为“奶茅”,即奶茶中的茅台。

看似热闹,但奈雪尚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奈雪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0.87亿、25.02亿元、21.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973万、3968万、2751万元。算下来,不到三年亏损已超1亿。

究其原因,与其快速扩张后单店收入下降有关,也与其门店运营成本太高有关,其中又以材料成本和员工成本为最,租金和固定资产摊销为次。

相较于糖精香料兑成的奶茶,奈雪用新鲜水果制作奶茶,因此原料成本较高。招股书显示,奈雪原料成本占比从2018年的35.3%升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38.4%。

由于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奈雪依赖人力现场制茶,员工成本居第二,2020年前三季度占比28.6%。

而在核心区域、高人流地区布局大店,奈雪的租金也节节攀高。使用权资产即承租人享有的权利,使用权折旧及其他租金在2020年前三季度占总营收的15%。

奈雪创始人之一赵林曾在面对《消费新声》采访时表示,奈雪“薄利”的情况会一直持续,“这是跟顾客之间长期关系的一个重要基础。”

赵林表示,现阶段最重要是把品牌做起来,运营效率反倒是其次。“我们只想稳步往前走。我们不会像一些互联网企业那种,打完就死的状态。要慢慢地活着,根据自身的能力,能走多远走多远。”

不过,如今奈雪已经在通过数字化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去年前三季度,来自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及第三方线上平台的外卖订单占到奈雪总订单中的23.9%。去年3月,奈雪上线天猫,如今已有47万粉丝,一款冷泡茶组合月销超过1000件。

500多家门店,同店利润下降

奈雪旗下有奈雪的茶、台盖等多个品牌,支柱还是奈雪的茶,营收贡献超90%。

截至目前,奈雪的茶已经推出超25款经典茶饮和烘焙产品,每周推出一款新饮品。过去三年,奈雪已推出约60款季节性新品,包括鲜果茶、鲜奶茶以及纯茶,其还提供多种零食产品,比如软欧包、茶礼盒、零食及即饮茶饮料等。

从2015年11月在深圳开出首店以来,奈雪的茶不断扩张,截至去年9月30日,共开出422家门店,其中在中国大陆61个城市有420家,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此外在香港特区及日本各开了一家。而最新数据显示,奈雪的茶门店已经增至507间。

奈雪开店迅速,对手喜茶也毫不逊色。截至2020年底,喜茶已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695家门店。

门店越开越多,奈雪的茶整体销售额与门店日订单量却在持续下滑。

2018年和2019年,奈雪门店日销售额分别为3.07万元和2.77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这个数字下降至2.01万元;订单量下降更为明显,2018年每间茶饮店的日均订单量有716单,2020年前三季度只有465单。

号称要让中国传统茶文化重新流行起来的彭心赵林,给自家品牌取了个日本名字“奈雪の茶”(Nayuki)。

另一个危险的信号是,持续扩张的同时,奈雪的茶同店利润率(门店利润指门店销售额扣减门店层面的成本)正在下降。2018年及2019年分别为24.9%及25.3%,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却下降到12.6%。

80后夫妻创业,对标星巴克

“奈雪”事实上是33岁女创始人彭心的网名,而奈雪的茶这个品牌也具有个人色彩。

2010年大学毕业后,彭心在深圳一家IT公司做到品牌经理。与许多女生一样,工作之余她不时幻想能开一家小店,做饮品和烘焙。说干就干,2013年,彭心辞职后写了份商业计划书,到处找人谈。

如今看来,这份计划书多有不成熟之处,不过这个梦想却获得了在餐饮业有十多年经验的老兵赵林的支持。赵林比彭心大了8岁,听了她两个小时兴致勃勃的描述,说了一句话:如果你想做成这家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成为我的女朋友。彭心答应了。

赵林后来回忆,他当时对这个品牌的想象就是:一个冬日温暖的午后,一个美丽的女孩在安静地泡一杯茶。做餐饮多年,赵林心里也一直有做个品牌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三个月后,两人结婚。

奈雪的茶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2015年,他们一连在深圳开出了三家奈雪。

赵林曾在汉堡王和美心食品工作过,创业后,他发挥多年餐饮从业经验,负责奈雪商业布局和渠道开发。彭心担任产品经理,负责研发新品。

作为新式茶饮代表品牌,奈雪称自己有两个原创:一是在遍地奶精添加剂的奶茶行业做出“鲜果茶”,二是“一茶一包”模式。如今,软欧包已经成为一个新品类。

从创业第一天起,奈雪就将星巴克作为对标。

奈雪表示,相较于卖茶本身,自己卖的其实是“空间”“体验”和“氛围”。彭心和赵林有个初心,要让中国传统的茶文化重新流行起来,年轻人平时聚会休闲不一定要去星巴克,也可以去茶饮店。

这也是奈雪坚持像星巴克那样,把店开在最核心商圈,并且坚持大店、注重设计的原因。如今,奈雪已经成了各大商圈及购物中心的打卡地标。

茶饮市场天花板高,近两年再开650家店

奈雪讲的故事很梦幻,在资本市场也颇具吸引力。

自2016年11月开始,奈雪经历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天图投资、SCGC、永乐高国际等。今年1月初,奈雪获得C轮融资,PAG太盟投资集团和云锋基金等投资1亿美元,其估值也接近20亿美元,近13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资本青睐奈雪,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所处的茶饮赛道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年轻人人手一杯奶茶,让近几年中国茶饮行业稳定增长。据灼识报告,按照零售消费价值计算,中国茶饮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56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107多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02亿元。

其中,中国现制茶饮2020年市场规模约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4.5%。

在这个新赛道,奈雪是代表之一,另一个是喜茶。高端现制茶饮市场中,奈雪市占率约为17.7%,排名第二;喜茶市占率约为25.5%,排名第一。

“茶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如果想超过星巴克一定是做一个比它更有市场的东西。”赵林曾表示,奈雪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自己现在也无法再复制一个“奈雪的茶”了。

彭心曾表示,奈雪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新式茶饮重新定义奶茶品类的过程中,收获的新消费群体;二是通过高端产品,抢夺低端产品市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存量市场。

如今,随着新式茶饮的普及,第一个增长点将越来越乏力;第二个存量市场的争夺,恐怕将更不容易。

茶饮赛道早已挤满了玩家。今年以来,蜜雪冰城、古茗、7分甜相继获得了新的融资,市场动作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虽然茶饮市场空间比咖啡更大,但咖啡容易标准化,这也是星巴克在全世界高歌猛进的原因之一。而奈雪现场制茶缓慢复杂,高度依赖人工,并且一直走核心地段大店直营重资产模式,意味着其扩展空间有限。

奈雪也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进行场景化探索、差异化竞争。

在原有茶饮店之外,奈雪又接连开出“奈雪的礼物”以及“奈雪的酒屋”等新的形态。

去年11月,奈雪推出了第四种全新店型:奈雪PRO,首次将店开进写字楼及居民区中心核心位置。招股书显示,奈雪计划2021年开出300家店,2022年开出350家门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新店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字化程度高,可以做到全自动流程、机械化操作。

毫无疑问,聚焦在一二线城市的奈雪,想通过奈雪PRO攻占更多低线城市和下沉场景。不过这一新的商业模式能否走通,仍是一个问号。

编辑 徐艺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