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习为何要临帖?其实古人早就说了,只是我们不理解

 二小书法 2021-02-20


文/王呈祥

对于书法学习,临习古人经典法帖是唯一的选择或者说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从古人字帖中才能找到出路,也就是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力量。关于为何要学习古人、借力他人的问题,历代先贤都有说明,只是我们没有注意。

临帖

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对于借力的问题作了说明,他在《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和常人没有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其他力量。书法学习不也是这样吗?王羲之借力卫夫人和钟繇成就了千古“书圣”;颜真卿借力张旭成就了“颜体”;米芾借力二王成就了“宋四家”之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米芾书法

唐代为什么是中国书法的一次高峰,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书法家善于借鉴古人,善于借巨人的力量成就自己。《孙子兵法》中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更是清楚的说明了取法的重要性,李世民也曾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不也是这个道理嘛!因此,可见临帖对于书法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唐代书法

在我看来书法临帖就是寻找根源,为自己将来的创作打基础,如果不临帖写出来的字,就如同无根之水一样,是没有源头的,说到这不仅有人会说《西游记》孙悟空是石头蹦出来的,他就是没有根源,怎么解释?哈哈!石头不就是他的根源,在这本名著中多次提到“石猴”不就是这个道理嘛!虽说孙悟空是作家虚构的,但是依然还是说了他的根源。

孙悟空

照你这么说,是不是我们都要写的和古人一样呢?其实不然,书法临帖是孙武说的“求其上”,是李世民说的“取法乎上”,而不是一味追求和古人一样,历代很多例子都能说明,比方说王献之师从其父王羲之,但是他的书法就和他爸爸不一样,欧阳通师从其父欧阳询,他们父子俩的书法也不一样,当然临帖追求“像”也是初学书法的一个阶段。

王羲之对比王献之

还有就是我们不可能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因为每个人性格、审美、知识等等都不一样,同样是学一本字帖的两个人,最终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注重点不同。非要说有写的一模一样,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复印机,但是如果这样能成为书法家,我们也没必要长期挑灯夜战临帖了。

临帖

回过头我们在说临帖的“求其上”,在学习书法共性技法的同时,我们还要仔细观察细节,观察每一笔的走向、观察笔画的衔接、观察字的处理、观察笔法的不同等等等,总结出来这些东西以后,我们还要知道取舍,有些技法是不是可以放大或者缩小,在这一点上宋代米芾绝对是高手,如果你实在搞不明白,那就好好读一读孙过庭的《书谱》。

米芾书法

并不是说我多么懂书法,但是通过这些年的书法学习,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书法高手都在谈“笔法”,只论写得好不好看的人,一定是外行或者说对书法一知半解。然而“笔法”只有从古人字帖中来,不临帖你写出来的就没有笔法,所以我认为书法必须要临帖。

本文由二小书法原创,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本文原创首发头条号:二小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