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军等人的“超现实”绘画,究竟是不是艺术?

 二小书法 2021-02-20
最近有网友留言问我,冷军等人的“超现实”绘画,究竟是不是艺术?作品复制实景,其逼真程度可以媲美数码相机。如果它是艺术,那照片岂不也是艺术?如果它是艺术,用相机拍岂不更省事?
网友的问题很犀利,很难说超现实是不是艺术,因为它属于西画,与传统绘画不同。若站在传统绘画的角度,显然它没有超然物外的境界,不具备寄情山水的情调,故而不能算是艺术。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传统绘画是不是艺术呢?在我们眼里是,在西人眼里未必是,即便是,也只是中国艺术或东方艺术,就好像我们看油画一样——是艺术,但那是西方艺术。
若站在抽象和写实的西画的角度,超现实是艺术,因为它属于写实的一个分支,早在十六世纪初就有人画了。如现藏于法国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像》,是达芬奇在15031517年期间画的。
到了十七世纪写实则变得更写实,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个例子。到了近现代更写实则变成了超现实,不但西方画家在画,冷军等一批中国画家也在画。
拿冷军这幅被人们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画来说,起初我在网上看到时并没有发现是画,以为不定是哪位摄影师的作品,后来知道是画出来的,我非常吃惊!
什么画笔能够画出这样的东西来?画中人物的每一根头发如真的一般,眼角眉梢的纹理一目了然,就连眼皮下的脂肪豆都清晰可见,其逼真程度数码相机也不过如此!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人物手背上略显模糊的血管,如同用肉眼看自己的手背一样。
再拿周松的这幅《海市蜃楼》来说(2013北京保利207万成交),看起来虽然与上面冷军那幅相似,但细节处还是略有不同。如眼睛里湿润的感觉,指甲前端泛白的地方,在冷军那幅画中是没有的。当然,这里没有水平高低之分,二人的画风都是超现实,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对于艺术,美国科学与哲学家达德利·夏皮尔,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艺术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第一,具备形式元素;第二,具备形式关系;第三,具备形式质量。
夏皮尔是这样解释的:用眼睛看有视觉要求,作品要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且符合人的审美,即形式元素。不是简单拼凑出来的,而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联合在一起,即形式关系。形式元素与关系本身的质量要过关,即形式质量。
按照夏皮儿的三元素,超现实绘画绝对属于艺术。
形式元素上,它具有相当高的视觉效果,并且符合人的审美,找不出它丑在哪里,基本都能接受。
形式关系上,它是多个线条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拼起来的,而且相互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
形式质量上,它亦符合要求,如果质量不过关,最终不会呈现出来这样的效果。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在中国最能直观体现三元素的并非是绘画,而是传统书法——要元素有元素,要关系有关系,要质量有质量。但有一点要说明,射书之类的新型书法是不符合的——虽有元素,但没有关系和质量。
并非是绘画不是说绘画不是艺术,而是较书法来说,它的三要素不是那么明显,超现实亦是如此。
相机的存在,超现实被质疑也在情理之中,试想,能够用相机轻松完成的东西,却要劳神费力的画,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岂不是没事找事。假使没有相机,想必也会有超现实是不是艺术这样的质疑。
画家的画笔能够赶上相机,其实已经是艺术了。拿注射器射墨,我可以轻松完成,但是用画笔赶超相机,我做不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