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天:我的中医人生一周年记​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突然要执笔写些什么,感觉一整个人都头脑有些空白。岁月宛如白驹过隙,已然不是那个毛头小子,也写不出宏伟壮志,仅能用些许不再是堂皇的字段来述说了。这短短一年,有过欢声,有过笑语,有过失望,有过放弃,也有过振作。首先特别特别感谢老师您,在我最对自己破罐破摔的年纪还耐心的劝导我。说是单纯的跟师学习,我觉得,这何止是简单的师徒关系,更是人生的导师。跟师,让我们学习到导师的优点,进而发扬,进而传承。

回到年前,当怀揣着梦想的我们踏入了钦州市中医院。我相信大家都满怀一腔热,然而生活哪有像想象中如此。规培,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字眼,在那个夏末初秋之季伊始。当听说要择带教老师,我内心第一想法是,脑病科!是的,中医,对于当今脑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当年涉足中医专业的时候,就想着,中医主以调理、防治为主,而且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等引起脑病,让我燃起了要懂脑病的念头。为了跟好导师,我还特意去查阅了一下老师资料,所谓知己知彼,方能择良师之长补自身之短。“林佳明,中医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老年大学中医讲师,倡导扶阳养生,强调阳气为人体立命之根本,擅长使用六经辨证、黄帝内针,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各类疾病...”。

毫无疑问,跟名师,继承学习的重点是中医药专家的独到经验和一技之长。因为老师积多年临床心得形成的特长,是老师学术经验的结晶,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它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把它继承下来,不让它失传。

其实在校期间已然已接触过《伤寒论》,但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打心底对《伤寒论》以及《内经》的知识以及理解是非常非常的欠缺。所以林师提倡我们要背伤寒,熟伤寒,用伤寒的时候简直就是感觉,这怎么可能?!繁琐的条文,重复且不易懂,一会儿桂枝汤,一会儿麻黄汤,一会儿又是半夏厚朴汤,所以最初的最初。

我都是为了任务而去完成,根本就不存在理解,更别说运用。然而,同行的伙伴,却很快进入了角色,我觉得我还在徘徊,慢慢的,距离感越来越长,就产生了抵触的心理,直到有一天,在我快要放弃自己的时候,林老师及时的点醒了我。对呀,人要对自己负责,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凭什么要别人看得起你?

或许我们的相遇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它确切的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相遇的人就是缘分,请珍惜每一位身边的人,身边的情感。我迅速反思过来,我好像真的没有做到对自己负责,我好像真的一直在错过,我们现在经历的,也仅仅是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呀!趁着还是学生,还可以犯错,还可以在疑惑的年纪向老师请教,我为什么不好好珍惜?!

打那时候起,我就督促自己,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要对自己负责。慢慢的,六经辨证问诊,诊断思维,方症辨治,通过林老师的总结问诊,刘敏的总结以及林利诚老师的治疗总结,周师兄的总结,小芳的总结和李师兄辨证总结,感觉终于能踏上了中医这条道路,终于可以在周四下午的伤寒论临床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终于可以在伤寒条文解析中用自己的话语解释...

林老师,让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坚持的力量和自我成长。坚持,不是一天,也不是一个星期,而是长久以来的修为和处事。“滴水石穿”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人?

虽然我做不到林老师的每日凌晨五点起来看书,也做不到每天记录,但是我可以学习这当中的坚持的精神。这让我明白,其实生活的好,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而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的勇气与决心。繁琐的复习执业医,也有过气馁,有过妥协,但是每每这个时候我,多想一想还有多少人为了不后悔的人生在拼搏,就要鼓励自己,一定要站起来,笑对人生。

或许我是太年轻,我感觉目前最主要的还是以先获得执业医师证为主,所以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复习上面。所以目前在中医,特别是伤寒使用方面还只是入门的初级阶段,但是慢慢的接触到人,真正的自己拟方,用药,还是有了些许的见解,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吧,也感谢这么多老师和小伙伴的陪伴,希望这一年来,没有给大家带来太多的烦恼,也希望接下来的一年,两年,甚至是这辈子,我们还可以像现在一样,为了心中小小的向往,一起加油!

医学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唯有坚持那颗初心,才能越走越远。感谢生命中的所有人,一路相伴,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成长的背后

我的中医师承导师生涯一周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