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乳房肿块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用户08204546 2021-02-20

施萱婷

    初诊:2019年9月16日。陈某,29岁。因“哺乳期感右侧乳房肿块4天”就诊。

患者4天前自觉右侧乳房有肿块,无乳胀,无乳痛,无红,皮温正常。2019年9月14日B超检查:两侧乳腺哺乳期改变。右侧外上象限见大片高回声区,范围约70mm×65mm×40mm;两侧乳腺结节:左侧16mm×13mm×10mm,右侧12mm×12mm×12mm;两乳腺囊肿:左侧4mm×4mm,右侧4mm×3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乳房肿块。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黄10g  肉桂3g  炒芥子6g  干姜6g  炙甘草6g  炙麻黄6g  鹿角胶(烊冲)10g  青皮10g  橘核10g,7剂。

二诊:2019年9月24日。药后自觉肿块稍有减小。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郁金10g,7剂。

三诊:2019年10月5日。2019年9月24日B超检查:右乳外上象限肿块约70mm大小,右乳内侧新发一肿块,约20mm大小。9月24日~9月25日感右乳疼痛,现无疼痛,无红,皮温正常,乳汁通畅,量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阳和汤加味。

熟地黄10g  肉桂3g  炒芥子6g  干姜6g  炙甘草6g  炙麻黄6g  鹿角胶(烊冲)10g  橘叶14片  郁金10g  浙贝10g  青皮10g,7剂。

局部隔姜灸。

四诊:2019年10月11日。乳汁正常,无胀痛。B超检查:右乳大片高回声区肿块消失,左乳外下象限:17mm×11mm×11mm,右乳内下象限:11mm×9mm×10mm,右乳外上象限4.8mm×3.7mm低回声结节伴包膜钙化,BI-RADS III类,右乳外上象限15mm×9mm×11mm结节。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局部隔姜灸。

按语: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原为阳虚寒凝,血滞痰阻而设。其所体现的治法为温阳通滞法。王洪绪及其后学以此方治疗一切阴疽、附骨疽、流注、鹤膝风等症,卓有良效,以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中国医学大辞典》云:“此方用熟地、鹿角以为温补之品,用麻黄以开腠理,用白芥子以消皮里膜外之痰。且熟地得麻黄则补血不腻膈,麻黄得熟地则通络而不发表。用治诸疽内陷,如日光一照,使寒冱悉解,故有阳和之名。唯半阴半阳之证忌用。”患者素体阳虚,又因产后营血不足,寒凝湿滞而出现右侧乳房有肿块,无乳胀,无乳痛,无红,皮温正常。方中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助阳,益精养血;麻黄宣通经络,与诸温和药配合,可以开腠里,散寒结;白芥子利气散结,消皮里膜外之痰;干姜回阳通脉;肉桂温煦气血,鼓舞气血生长;青皮、橘核行气散结止痛;甘草调诸药。二诊时患者自觉肿块有所减小,继续投以上方,加郁金行气解郁。三诊患者诉9月24—9月25日感右乳疼痛,现无疼痛,无红,继续予阳和汤加橘叶、青皮、郁金疏肝行气,消肿散结,浙贝清热散结。再嘱患者局部隔姜灸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四诊时患者复查B超,右侧乳房肿块已消失,继续予上方巩固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