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431)有志者的精神世界

 刘安伦先生 2021-02-20

易经(431)有志者的精神世界

《围城》是一部写平庸人生活的小说,越是平庸的人越是会打着各种皇帝的外衣向世人证明自己与众不同,钱钟书先生写了这样一本书,将这些虽然有家境却没有什么志向的小资阶层的精神世界作了呈现。

中国有个著名的诗人,叫徐志摩,他家境很好,能出国读书,出国读书这是那个时代顶层家庭才会有的机会,徐志摩在英国读了很多年的书,写了非常多的诗歌,这些诗歌最大的用处,就是追女孩子。

在这个年代,中国这个国家处于强敌环饲,这些强盗有事没有事的时候来咬她一口,有个叫周树人的想出国学医,回来当个体面的医生,然而日本的现代医学并不在仙台,周树人在留学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现代西方文学,回国后弃医从文,要从思想上医治国人思想病。

还有一个叫周恩来的年轻人要出国寻找救国之道,为中国打一条新的道路。

三个不同的人,有着三个不同的志向,所以徐志摩大多数的时候把所有的精力用在追女孩子上面,而鲁迅则看了大量的现代文学,回国后成为一个以笔为武器的作家。周恩来则在为一个时代的创建者之一。

志向,和我们收听娱乐节目一样,你在不同的频道上停下来就会接受到这个频道的信息,而别的频道即使也不很不错,你因为没有锁定那个频道,你就会对那个频道的信息处于空白。

我们看到三个都是时代精英,因为选择了不同的频道,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完全不一样,徐志摩留下了大量的爱情诗歌,而鲁迅则留下了大量的刺痛人心的文字,唯有周恩来没有在智名和勇功上花一丝功夫,却和他的战友一道一点点真正改变了整个中国。

儒家为什么厉害,因为他们站在整个社会大视角制定自己的人生任务,不解决自己的问题,专注于社会问题。志向这个东西,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定位,他不是一个人在小时候说我要当警察,要做科学家这么简单,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志向就是一个家族的战略组成部分,而家族的战略,不是为家族制定的,而是家族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为社会制定的战略,否则都不能算是战略,往往就像李广利一样认为自己在制订家族战略却最后只是武帝清除卫家势力的棋子。

1、家族对社会组织的意义?

刘邦年轻的时候有些痞,在当地出名的不靠谱,看不出来他有什么人生志向,40来岁的时候他遇到吕太公,这个吕太公有个家族战略的,吕氏本身是尧时代贵族,四岳之一。吕太公感觉刘邦这人不简单,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刘邦,吕后比刘邦要小很多。吕后嫁了刘邦之后,秦国出现战乱,刘邦在这当中一路过关斩将,登顶成为了开国皇帝,建立了大汉。吕家势力水涨船高,权倾一方。吕太公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个杀狗的屠夫叫樊哙,而这个樊哙曾多次在刘邦打江山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改变局面。

吕家的战略是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吕太公嫁女儿却真的是有水平的。刘邦一死吕太后还年轻,就权倾朝廷了。

可惜的是这个吕后做事根本不讲什么理性,刘邦一死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王刘如意杀了,再把其母亲戚氏做成人彘,刘盈某种意义上就是给吕后给逼死的,因为作为皇帝,他并没有真正的实权,很多事自己说了不算。

吕后掌权之后,皇宫里混乱,吕氏就做夺政权的准备了,吕氏的势力太大了,到了不夺权不能心安的地步。吕氏为什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就是战略错位,他们并没有分析社会的问题,没有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来找到自己的定位,他们只顾闷头抢利益,却没有思考这错综复杂的内部交易成本,比如陈平这样的人,曹参家族、周勃家族等势力,他们很难交易,内部交易成本特别高,以利相交,你能拿多少利益,即使能拿,利益总有用完的那时候。这就有点像我们创业的时候,总想着用加工资的办法留住公司里的重要员工,但是越加越不满意,随着公司发展,最后就成了内斗公司。国美黄光裕出事,陈晓就差点变成国美的实际控制人。吕氏最终被朝中的功臣给灭族,这是其战略决定的,也是吕后没有志向,一通胡乱用权的必然结果,吕后带来的仇怨太大,积累在那里,不过她在世时没有暴发。

我们要反思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家族为什么会存在?

英国有个经济学家哈里科斯在1937年写过一个论文《企业的性质》那一年他27岁,1991年科斯已经81岁,他因为这个文章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文章很牛逼,其实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这个组织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组织。科斯说,企业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其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

这个结论石破天惊,很容易理解,没有企业的时候,你想吃鱼,你要自己织一个鱼网,然后找个天气好的时间,去河里打。有了企业之后,你只要找到专门卖鱼的那家公司就好了,他们会给你各种各样的选择,你可把把你的时间用在更加重要的事件上,社会分工就细化和完整了,整个社会成本极大地降低。

家族为什么会存在,不是家族会维护其利益,会赚钱,继承人能力。都不是,真正的原理是因为家族的存在,降低了社会管理的成本。

李广这个人一生不得志,打了很多仗,却没有得到封侯,司马光写史书也觉得他治军能力是有问题的。李广的儿子李敢是封了侯的,孙子李陵因为战败投降了匈奴,但是我们思考这个李广家族,他们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为社会培养进攻型的战将,其祖上秦朝的大将李信,就是一个进攻型的大将,李信在平楚大战中失败,以后就沉寂了,李家却没有停止培养武将人才。李广、李敢、李陵都是进攻型的大将,他们也许不能当元帅,进攻型的战将也是社会急需要的一种人才,所以李广家族,经过好几个朝代,李家在好几个朝代都出有武将。

与李家不一样的是山东王家,他们专门培养文官,能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文官,王家不积累家财,但每一个朝代都有他们家的人当宰相。

家族怎么样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

举个例子,你一家人,有一个孩子要读书,你要请一个私熟先生,这个成本就相当高了,不仅高而且你还不能保证这个先生就能教得好。但是一个家族请一个先生,成本就降下来了,有钱的出钱,没有钱的出些力,这就书就可以读了,贾宝玉读书的时候,那些没有钱上学的,就来给贾宝玉做陪读啊,不仅不要出学费,还管饭。

同样的,碰到大事件,需要很多人才能做的时候,一个家族直接出来一批,比你在社会上招人要容易得多。举个例子,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就向东逃亡,一直逃回到他的老家,当他到家之后,曹家快速组织了一个几千人的战斗队伍,这支队伍一直跟曹操南征北战,在与袁绍官渡对抗的过程中,曹操亲自带着这些家族兵去烧了袁绍的粮草。

为什么他干最冒险的事,带的是家族的人,因为有些事对外人没有办法相信,家族内部的信任成本就低。

同样,刘备就难了,刘备自己出自一个落魄之家,家里没有人,他想要有所作为,需要到社会上搞个桃园三结义,然后再找有钱人捐款,有点像今天的美国大选一样,筹集了资金再去招兵买马,出去打仗,但这些人,一遇到大战斗,不会像曹操家族的兵那样拼死,所以刘备前期就是一个失败流亡将军,一会儿在这里弄几个人,打几仗人就散了,再到一个新的地方弄些人,打几仗人又散了,这个管理成本特别高。

对于国家来说,管好家族的就管好了一批人,把家庭的伦理问题解决了,家族就有了规矩,这就是汉武帝要罢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儒家是管理家族已有成体系的经验和方法。

家族的定位,就是社会定位,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族生生灭灭,蒋宋孔陈都成为了历史?

这就是家族定位的问题,很多人都定位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认为只要赚到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家庭万年无忧,有一些人则认为家庭势力在涉及各种领域,各种地方,要分工,才能家庭兴盛。这些都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去。

家族对于社会组织的意义在哪里?至少有三个:

第一,家族解决了教育培养人才的问题。

第二,解决了基层组织管理的问题,社会分工和守望相助,能更快地组织动员。

第三,便于进行大规模长期性的工程和任务,一代一代愚公移山,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技能的代代相传,如果没有家族组织很多的经验技能是没有办法传递的。

2、汉武帝的太后恐惧症

吕氏专权给后面刘氏的皇帝都留下了太后恐惧症,文帝当朝的时候,薄太后的弟弟薄昭手里有权势,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者,文帝让群臣穿丧服去他家哭,逼得薄昭只好自杀,这个时候薄太后还在世,事事谨慎,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到了汉武帝上台,窦太后专权,他事事受压制,感受极深。但是汉武帝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他上任后就着力于清除积弊,打黑除恶,清理豪族,改革体制,确立文化,汉武帝创造的伟业,给大汉后面近300年的基业打牢了基础。

汉武帝要解决社会问题,这个时候旧的家族就必然会被新的势力所代替,其卫家是成长最快的一支。

卫子夫姐妹几个长得都非常美,弟弟卫青是个天才,卫青因为北击匈奴而成为大司马大将军,权势相当大,卫子夫则当了皇后,儿子刘剧也被立为太子。

卫子夫的姐姐与人私通生了霍去病,从小是卫青带大的,后来霍去病也因为战功而权倾朝野。霍去病有个弟弟叫霍光,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跟了20多年。武帝死之后让霍光辅政。卫子夫还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公孙贺,公孙贺因为跟卫青征战,是卫青手下谪系。公孙贺也因战功封侯,后来当了丞相。

可以说卫青这家的势力已经大过当年的吕家,刘邦在世的时候,吕后的妹妹吕须嫁给樊哙,拥有军权的就只有这一个,而卫家两门大将军,卫家和霍家都有长期征战领兵的经历,再加上公孙贺,这家势力在武帝之后,如果皇帝能力强还能控制,如果皇帝仁义,就第二个吕后,这个卫皇后,隐忍不动,也是个厉害角色。

武帝先是扶持李广利的势力,想借李广利来平衡卫家,让李广利手握重兵,可惜李广利能力不足,打仗的过程中并没有像卫青那样杀得匈奴不敢过南廷。

李广利这个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突然掉下来的幸运之神是怎么回事,他也看不清朝廷里的各个势力间的复杂的关系,武将系基本上是卫系这个事实。

太子刘据又不像武帝那样强势,有点像刘盈,卫子夫可能还要强过吕后,这种情况下,武帝就开始整治卫家的势力了,首先是把卫青儿子连带卫子夫生的几个女儿给杀了,然后又把丞相公孙贺一家来族,最后弄个江充整太子,逼得太子起兵造反,卫家势力在这场大战之后全都清除,仅存霍光一个。

卫家势力清除之后,就是李广利了,李广利和时任丞相商量立自己妹妹的儿子做太子,这事武帝不能忍的,直接连丞相带李广利一家都抓了,李广利逼迫投降匈奴,这派势力也就除掉了,最后就剩下刘弗陵的妈妈,刘弗陵立为太子,其母就被杀了。

汉武帝担心这些太后当权之后,让家族势力大到不可收拾。这个地方,就要说到卫青对自己家族的战略定位,家族里是学文还是修武?是为社会解决哪个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获取权势。

迈克波特说战略定位不仅仅是定位做什么?因为一个单纯的战略,别人很容易模仿,但是如果你有一套经营活动,别人就难了。这就是一个数学问题,你定位于某一件事,你做到了,别人只要模仿到你90%,市场上就难以区分了,但是你的事情是6个事组合而成的,这时别人把6个事都学到了90%,整体一相加也只能做到53%

家族定位也是同样的,为什么从古到今只出了一个孔家这样的特别家族,因为孔家的定位非常复杂,他们有一整套礼制,一整套的修学的理论体系,你必须把这些教课书都读完了,才能在孔家有所地位,外面是极难学习模仿的,因为孔家不求王侯将相当大官,不求赚大钱,他们求的是能解决全社会的问题。

易经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就是说这个家族首先有一个常人难以模仿的志向,这个志向代代相传。

波特说竞争优势有三个:

第一是独特的价值,

第二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第三是总成本领先。

孔家是基本上做到了这点,别的家族的人要想学文,需要交钱到孔府学习,而孔府不需要出钱,孔家培养的厉害学生都可以反过来,再回馈孔家,孔家在培养人才上是成本相当低的。第二有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其他家族很难模仿。

对比一下,李广家族也是一样的,修的是武,而且只修进攻型的武艺。

卫青这个家族,卫青很厉害,但其四个儿子就没有听说有厉害的,没有远出匈奴打过仗,也没有下郡县治理出过什么政绩,更没有在文学上有什么造诣。卫青的这一辈,几个姐妹也厉害,卫子夫生了戾太子刘据,没有能教成一个厉害角色。公孙贺的儿子基本上就是闹角,如果要参照,刘据就像贾宝玉,公孙贺家的那个货就是薛蟠。

卫家出了一个厉害的就是霍去病,但这个霍去病年轻有功,因为李敢侵犯了卫青而将李敢射杀,平时生活上奢侈无度,不能体恤部下。

卫青这个家族没有形成独特的价值观,也没有利用优势达成总成本领先,说白了就是没有战略定位。家族后人未来做什么,在哪个领域建立别人无法模仿的成绩?

人性天生拒绝复杂的东西,天性有将所有事情简单化的妄想和冲动,卫青想的就是我知道武帝害怕卫家势力大,那么我们就克制自己,不扩大势力,不要战功。卫青自己处处忍让,对小人物都很有礼,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你家族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作用越是明显,家族实现成本越低,对内对外的交易成本也就越低!

家族定们和企业定位一样,是一系列复杂经营活动组成的,任何将这些活动简单化的人都是幼稚的,经不起风浪的。很多人把企业定位简化成定位消费者心智,实质上战略定位是综合的,是立足于社会发展这个大的条件,将整个家族致于全社会现在、将来来监督的考察,而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好像品牌愿意让社会对自己进行最大化的惩罚一样,通过主动交出处罚权来提升自己所有的经营行为,从而服务于社会。

维系家族的孝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纲常,什么是孝,不是对其客客气气,而是将家族的发展当成主要的任务,一代代能延续下去。其中一个最大的无解的漏洞就是这个太后寿命如果太长,家族遇到的灾难性后果的概率就相当大。

西汉是吕太后差点乱了高祖的政权,而王政君这个经历四朝的太后则亲手将国家推向了万劫不复。东汉则有个邓太后,而红楼梦里的那个贾母也是一样,这些人是家族的定时炸弹。孔子叹息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3、我们凭什么能开一个公司

西塞罗说:即使给他双倍的寿命,他也不会有时间去读抒情诗人的作品。

读书做什么,是真读书还是假读书,是为了演戏而读书还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读到夸夸其谈的,还是读书读得有声有色。

刘秀一向专心于做事不空谈,在家种地就认真种地,后来跟着哥哥出来闹革命反王莽,也认真闹革命,王莽的最大的军队就是刘秀以少胜多给击溃的。整个反王莽的军队,只有刘秀认真在做恢复秩序的事,其他人都在忙着抢钱,抢女人,难更始帝都上朝称帝了,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又抢多少钱?所以庸崛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其心里根本没有天下秩序,社会人心。

刘秀第到一处首先做的是建立组织,以让老百姓能安居有家,他选人用才,处处想着的天下稳定。刘秀一个人,就吸引了无数的天下豪杰,大家烧了房子要跟着他干大事。

这是有志者的力量,同样,刘备在三国时代出现,他的榜样就是刘秀,处处向刘秀学习,以汉室宗亲自居,处处想着要拉拢天下人心,他娶孙权的妹妹,在江东呆了一年,不仅没有获得江东才俊的私下投奔,只得到了周喻等人的背后冷笑?为何刘备没有刘秀那样的号召力?有一些史学大师说是因为刘秀以少胜多,一战破王莽的百万主力,天下人都觉得刘秀厉害。实际上,三国里和三国志里都记载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曹操煮酒请刘备,两个一起喝酒,然后打雷掉筷子。

曹操是个厉害的角色,他身边能人无数,为什么要找刘备论天下英雄呢?这就是在探刘备的志向,看看刘备是心怀天下,还是心怀着那个皇帝的位子?志向不一样,这个人格局就差太多了。

我估计刘备掉筷子应该是有实情,因为能看破他内心的人本身就是差不多的,或者比他更高的人,曹操心怀天下吗?曹操肯定希望天下安定,而刘备呢,则希望自己当个皇帝,创造个新的历史时代。

精神这种东西无形的,但天下人却能分得清,曹操底下那么多的能人,也没有谁一定要抢着投奔刘备来创造新的天地。这和刘秀当年所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的,刘秀底下那些人,吴汉、邓禹、寇恂、耿家众人、冯异等,个个都是天下英雄,却死心踏地跟着刘秀。

易经说圣人立教,莫先于辩志,志之所向,邪正分焉。

所以,当我们回顾2020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是我们所有的小人物都切身体会和感受到的,这一年我一直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开一个公司,或者是我们凭什么能开一个公司?

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的最大进步,就是出现了公司这个新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慢慢代替了很多原来家族对社会所起到的稳定作用,公司比家族更有优势在于,公司可以开放式的吸引外部人才加入,使得组织使命得以稳定延续和进步。比起家族,公司靠的是共同的利益或者共同的价值体系让不同的人相互间联系起来的,所以一旦一个人把自己的人生最大的意义都放在一个公司里,则这个人就和公司的一切脱不开干系了。

古代脱离一个家族是比较难的,需要分家分族,另立新族,资治通鉴里讲智果离开智氏,另立新族,并告诉太史,他们不再是一家了,太史就相当于家族里的大祭司。而公司则不需要这么复杂,公司只需要入职和离职手续,并由国家公信力作背后的担保。

正是公司的自由程度高,就有点像乱世,只要你敢先称王,就可以拉一个大旗,吸引一批人,就有可能做出一翻事业。

然而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人们为什么会和你一起做一件你认为重要的事?为什么会把这个件事越做越好?这就成了一个课题。别人怎么看你,你怎么看别人的问题?

一个人都会选择一种哲学,选择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本身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汉朝宣帝刘病已让张敞去秘密调查故昌邑王刘贺,张敞逐条上奏,使汉宣帝对刘贺放下心,封其为海昏侯得善终。王夫之赞叹这件事处理得好,并且说,人的行为就是一个人的居心:“居心之厚薄,亦资识与力以相辅,识浅则利害之惑深,力弱则畏避之情甚。夫苟利害惑于无端而畏避已甚,则刻薄残忍加于君臣父子而不恤。”

一个人识浅必然智薄,力弱的就会刻苛,说简单点,智薄力弱者大多会刻薄残忍,交朋友也好,找工作也好,都是跟人打交道,与识浅力薄的人相交,合伙做生意,一定要注意,一个不满意马上就会白刃相加。

居心是一切问题的起点,亦是一切问题终结,我们做公司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同样,老板把这事想通了,别人来公司上班打工,合作,也就成了一个选择,他如果选择你的价值观,就会在这里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如果选择不认可你的价值观,那么就会挑事搞乱公司。

为了把这件事说清,我们首先要对公司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第一,公司为什么会存在?

德鲁克对企业的定义说,企业就是一个赢利的组织,这个定义不仅对组织这个词片面,而且也误导很多后来的人。企业为什么会存在?

科斯说,企业的存在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

也就是说企业本身是社会交易的组织,他的职能是促进全社会的交易,降低成本优化交易结构,促进社会的进步。

德鲁克说是赢利的组织,这忽视了企业存在的本质意义!答非所问。也就是说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促进了社会组织结构的优化。

从大的地方讲,企业是因为社会组织结构优化的需要而存在的:

其一,企业或者公司的存在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

其二,企业或者公司的存在必须促进了社会的创新;

其三,必须有利于社会组织本身稳定,也就说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回报其所在的社会。

企业不光是赢利性组织,也是社会稳定的核心所在。企业的存在是因为社会需要,企业的任务是因为社会有一个任务需要企业来解决。

从小的地方讲,企业存在的原因,也很简单:

其一、解决了老板和员工的就业问题;

其二、提供了创造价值的平台机会;

其三、促进交易的快速完成。

第二公司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化?

公司的文化,实际上就是公司创业者,老板们对员工的态度所决定的,就像周朝的创立对他们的民众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易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王霸之争。

所谓王霸之争的核心,就是国家统治者对民众的态度,儒家认为,民众才是国本,我们常会把这个称为王道,所以中庸会有天下九经,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等,因为珍惜才会有怎么带头让民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安居乐业?

而霸道,则相反,就是把民众当成工具,考虑如何发挥民力的最大效果,把民力用到极致!处处与民博弈,全凭智力争雄长,竞争思维无处不在,所有人和所有人竞争,制定的KPI也好,淘汰制度也好,全是零和游戏。

管理公司实际上也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比如华为公司,所有人做的是一件事,公司制度保证的就是所有人共同的利益。拼多多等公司则是另一个文化,公司的制度重点在治理员工,保证的老板和投资人的利益,员工是民力的一种,要把其力用到极致,如果没有价值就毫不犹豫地抛弃。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就是工具性质的关系。

也正因为公司和员工是工具性质的,员工的任何与公司利润不相关的事,全部由社会其他组织去管,员工是否成长,公司并不关心,这个员工如果不是违反公司的利益,他哪怕在外面有100个小三,公司都不应该对其有什么微言,只要能给公司提供价值,那么就大胆使用。这是特朗普在和希拉里辩论过程中大胆说的,所有的政客都收过我的钱,所以,当我有什么事件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就会直接找他们!这种典型的工具人理论。

我看到很多的公司学习人家华为的狼性文化,并且要求员工具有狼性,一个老板把员工当成狗的公司,也毫不脸红地要求员工像狼一样去给公司拼命,这就是东施效颦。

第三,公司的使命和志向

成功的人选择谁都会成功,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哲学,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共同的价值观能让一件小事变得有意义,产生价值。

乐哉的哲学是国学和西学的集合,不偏见,不盲从,在浩瀚的历史文化之中汲取而来,都是前人的优秀经验。

第一,王道思想:王道思想和霸道的竞争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是竞争导向,是客户导向,是推已及人,由内向外,由近及远,近悦远来,年轮经营,一切靠积累得来的,不靠进步快,而靠日日不断,一以贯之,滴水穿石。

第二,终生学习:学而时习,自强不息,不认为人生可以一劳永逸,认为人生就是一场复杂和重复的劳作,人生而为学习直到死亡。不追求进步快,追求不退步,能等,哪怕一年只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不能让他反复。不追求一夜暴富,不把员工当工具人,而是当成公司的一部分,公司的事是所有人的共同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