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置针渗液怎么办?试试这几招,管用!

 紫燕玥玥 2021-02-20

案例回顾

先看看网友的求助:

前几天遇到一个情况:患者肘部静脉留置针回血非常好,推着也顺畅,患者主诉无痛。

但输一段时间发现贴膜湿了,接头处连接完好,应该是从针眼外渗的,患者老年男性,非常不好留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来源:护理时间)

再来看看案例:

最近,科里一个实习的小护士也被吓得够呛。一天早上,实习护士小刘正在病房巡视,看能不能帮上夜班老师的忙。

老师们都在忙着给患者标本采集、测量生命体征等等,小刘走进昨天才被抢救回来的患者李大爷房间,虽然看到李大爷手上的留置针固定的还行,但是贴膜里好像有水冒出来,再摸摸床单,床单也有一点潮湿。

于是慌慌忙忙的跑到老师面前,「尚老师,留置针哭了。」

尚老师还以为是某个患者的家属叫刘志珍的哭了,说着二人赶忙来到李大爷床旁,这才发现,留置针真的流泪了,这下尚护士可犯了难。

听说前天李大爷是被三个护士轮流扎了 4 针才扎上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图片由作者提供)

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对血管刺激性小、便于抢救、随时输液、减轻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的优点。

2016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里关于渗液就明确指出:

1.应该在每次输液前并定期对外周通路穿刺部位的渗液症状和/或体征进行评估,对患者和/或看护人员进行有关渗液的相关知识、护理干预措施和随访等内容的教育。

2.根据从静脉渗出的溶液或药物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故以上案例,如果继续留着该留置针,造成感染不说还会浪费药液,达不到治疗效果,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所以贴膜浸湿要及时更换,并消毒穿刺部位。

原因分析

1.患者因素

(1)皮肤因素:由于老年患者自己本身皮肤的原因。

例如: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菲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弹性差,易引起局部渗液,尤其在输液过程中,给病人造成痛苦。

(2)肢体位置因素:输液肢体放置较低,穿刺部位上方衣服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回流,易引起针眼渗液。

(3)配合因素:患者及家属对留置针缺乏了解,或患者神志不清、烦躁、肢体抽搐、多动乱动、用力过度易引起局部渗液。

2.护士因素

(1)护士操作不熟练,在血管中反复多次移动,造成机械摩擦引起局部渗液。

(2)护士直接在血管上方进针,因该处血管直径较粗,皮肤肥薄易造成局部渗液。

(3)静脉选择不当,在患肢下肢细小淤积的静脉输液时,因血流缓慢易引起局部肿胀渗液。

3.材料因素:留置针型号较大,易引起局部渗液。

4.药物因素:

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有关,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引起渗液性损伤,使局部 pH 值改变。

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性大均可损伤血管壁,使通透性增高而发生外渗。

一般高渗液如:20% 的甘露醇、50% 的葡萄糖溶液;离子溶液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等。

如果因针眼处发生渗血、渗液,而在短时间内将留置针拔除,将会增加患者经济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根据临床经验提供以下几项措施。



解决措施

1.选择: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输液方法正确掌握用药知识,根据注射药物的性质采用不同方法。

比如静脉输注高渗液、刺激性药物时要选择较粗大的血管,不选用手背小静脉。

输注化疗药物或腐蚀性药物时,尽量选择 Picc、CVC、输液港等。

使用化疗药是要最大稀释药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确认针头完全在血管内时再给药,静推时要边推边抽回血,确保药物完全注入血管内,防止药物外渗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坏死。

2.操作:尽量选择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穿刺,避免在血管中反复多次移动造成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

常规安尔碘消毒,范围 8 cm*8 cm,取 15°至 30°,缓慢直刺血管,有回血降低操作角度,沿血管方向再进针 1~2 mm。一手固定针芯,一手缓慢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

3.固定:注意无张力粘贴,穿刺成功后,将松弛的皮肤绷紧,选用 3M 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预防因皮肤褶皱引起渗液。

4.留置针选择与留置时间:根据标准,将留置时间统一为 72~96 h,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依据此标准执行。

对于非高渗、高刺激、高浓度、高分子药物的输液患者一般采用型号较小的留置针,针尖细而短,漂浮在血管中,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小,不易引起局部渗液。

5.沟通: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留置针的用途、优点、操作方法及保存期间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尽量延长留置时间,预防渗漏。

嘱患者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齐平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避免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而引起的针尖处渗血、渗液的发生。

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加强床边守护,防止输液侧肢体躁动,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而引起渗液。

6.观察与处理:

静脉留置期间,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针尖是否有脱管、堵管等现象,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

(1)立即移除外周导管,不要对该区域施加压力;

(2)使用皮肤标记,画出有明显渗液迹象的区域,以评估变化;

(3)对该区域拍照,以识别组织损伤的进展或恶化;

(4)通知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并开始已设定好的治疗程序或治疗医嘱;

(5)抬高患肢以促进对液体、药物的再吸收。

引起外周静脉输液渗液的因素较多,护士更应该增强责任心,掌握正确的输液技巧和用药知识,提高技术,合理选择,加强巡视

尽早采用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避免渗液的发生,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高质量护理。

参考文献:
1.2016 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