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有些人,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天下丛林 2021-02-20

前几天,约了朋友去电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部电影是贾玲为了怀念她意外离世的母亲李焕英而创作的。

贾玲说:母亲去世后,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好,我再怎么怎么样,我都始终很难开心起来。

每每提起母亲,贾玲都会泣不成声,母亲的离开对她而言,是一个遗憾,很多次午夜梦回,她都会想起母亲的模样。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不只是贾玲,也是我们这一辈子最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原来,这句话这么真实,这么扎心。

父母在,尚有恩情可奔赴;父母去,再无岁月可回头。

01

电影里,贾玲用她擅长的喜剧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但越往后看,你就会发现:前面有多好笑,后面就有多好哭。

在这个梦里晓玲帮妈妈买到了第一台电视机,一定要妈妈参加女排比赛,跟厂长儿子相亲……

电影近结束,晓玲才在一个补丁中恍然大悟:李焕英才是这个梦的创造者。

弥留之际,她抚平女儿的自卑和自责,晓玲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李焕英都看在眼里。

她确实做到了“让妈妈高兴”,只是这份快乐就像昙花,包裹着它的是夜晚,是疼痛的遗憾。

故事越试图去躲避,反倒使得最终遗憾来临之时,疼痛扩张得愈加猛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晓玲穿越回妈妈的时代,何尝不是母亲对女儿的回忆呢?

总以为,平凡一生,就愧对妈妈的辛苦;总想着,有了出息,妈妈就该高兴了。

其实,我们都想多了,妈妈一生所愿,不过是儿女健康快乐,就行了。

总以为父母会一直陪伴在身边;总以为,就算到了要走的时候,兴许还会有一丝征兆、一声道别;可真实的人生,多的是猝然离场。

人间来来往往,不会再有一个人像这样拿生命去爱你。

世道畅通无阻,却再没有一条路能抵达妈妈的身旁。

父母子女一场,不过短短几十年,最终难逃一场别离。

02

《百年孤独》里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席子。”

父母不仅要给予我们爱与保护,还要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寄托。

不管我们多大,在父母的眼里,我们还是那个做事毛毛躁躁的孩子。

即使所有人都要我们直面成年世界里的现实和残酷,但父母总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港湾。

从前总以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可他们的双手也会变得颤抖,他们走路也不再利索,从前扛着我们上下楼都不费劲的他们,如今扫个地也会疲惫不堪。

岁月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痕迹,但我们从未做好跟他们分别的准备。

我们不能也不敢想象,当意外比明天先到,那会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

想起一位朋友曾说:十年了,她一直保留着母亲的手机,每个月扣着手续费,不愿意去销卡。留着手机,就好像母亲还在身边一样,母亲只是出门了,只不过这次出去的时间有点长……

听说,如果一直思念一个人,就会把这个人留在这里。我相信,一定是这样。

只可惜,我们终究没有直达天堂的电梯,那些挥手作别的人,再也无法相见。

在《朗读者》里,董卿曾说过一句话: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而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如果说失去是生命必须经过的历程,我希望每一次失去,都能让我们深深铭记,为的是避免那些迟来的悔过。

03

听说,一个人只要过了25岁就会发现,身边的亲人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地离开。

一次生离死别,余生伤痕累累。

《林徽因传》里,有一段话:

“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对生死之事毫无执念的人是幸福的,只因还未经历过真正绝望的别离。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一定会懂得:路上剩下的那个人,很苦。

一件礼物,一声呼唤,一条微信,多么容易,却成了此生永远无法完成的遗憾。

所以,别等什么来日方长,就珍惜此时此刻吧。

人生在世,浮云落日,终有归处。

别在最好的时光里,缺席最重要的人生。

好好珍惜对你好的人,弄丢了,找不回来。

好好珍惜你爱的人,不计较,不怨恨。

好好珍惜你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自己好好活一次。

愿你余生,所有的珍惜,都不用靠失去来懂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