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打灯笼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2-21

邮箱:3125136050@qq.com


打 灯 笼
作者 时三文

小时候,刚一踏入腊月就整天搬着手指头算计着过年的日期,盼望过年时能吃上好吃的,穿上新衣服,能放鞭炮,走亲戚;还能打灯笼、放天灯、看社火、吃元宵,让人感觉无比的幸福。其中,打灯笼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打灯笼 自新华网

我舅舅有五位姐姐,光外甥就有十五个,再加外甥女共有二十九个,还不算二姨和三姨家将两位表妹自小就送给了人家。所以,打我记事起每年过春节打的灯笼都是父母亲手制做的。

舅舅家在渭南地区的华县(今华州区)莲花寺镇长寿坡村,村庄靠近小敷峪口盛产竹子。每到冬季农闲,舅舅编竹笼破篾时都会有许多下角料竹簧,竹簧是制作灯笼骨架的好材料,母亲每年总会让舅舅给我们家送来一些。

进入腊月后,父亲和母亲就开始给我们做灯笼。父亲利用礼拜天回家休假的时间先将各种灯笼的骨架制作好,再帮着我母亲做灯笼上面的纸花。每逢过年,我们家大门顶上总会挂上一对非常漂亮的莲花灯笼护佑全家人平安。

记得七岁那年(1971年),父亲用一块宽25公分,长35公分,厚2公分的木板给我做了一只免子灯笼。父亲在木板下面三分之一处固定了一个木轴,然后在木板左右两侧安上木制的轱辘,再在木板上面扎好一只兔子的骨架,并在兔子的脊背上留出一个10x15公分的长方形孔口安放蜡烛。母亲则给兔子穿上一身雪白亮丽的新装,只见兔子的两只耳朵高高竖起,一双眼睛黑亮黑亮,胡须迎风抖动,项上的毛色就象冬季里姑娘们脖子上的红围巾十分醒目,短而毛绒绒的尾巴特别逗人。我拉着小白兔在巷道中一跑立马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大人们不禁啧啧称奇。
柳枝农村的兔子灯笼 刘文涛摄
九岁那年,爸爸妈妈给做我做了一只船灯,船头上坐着两个小人,船尾有一位老头撑船。黑夜里打着灯笼,船灯在空中迎风摆动,中间的烛光一闪一闪就象小船真的在水中划行,妙趣横生,令人难忘。

十岁那年春节,父亲又搞了一个大胆的创意,他将一根1米长的细竹杆,先从顶端破开分成5绺1公分宽、40公分长的竹片;再用竹簧制成5个大小遂渐递增的圆环;先将大圆环固定在竹片的底部,再在向上10公分处对称的两根竹篾中间用剪刀尖钻上孔,将一个两端削尖中间钻好孔的竹片插入两根竹篾的孔中用来固定蜡烛。然后依次向上、间隔距离后将其余的3个圆环绑好,最后将最小的圆环绑在竹片顶端,一个玉米棒子的骨架就做好了。糊上白纸,底部中间留出装蜡烛的方口,用调配好的橙黄色彩汁,画出一行行一排排玉米粒,最后在玉米棒子下面做好一对绿油油的玉米叶子,一个造型别致的玉米灯笼才算做好。

我举着父亲亲手为我制作的玉米灯笼,领着一帮小伙伴在村口围成一个大圆圈,大家打着灯笼唱着歌儿不停转动,灯笼就象一条舞动中的火龙心里别提有高兴。

一晃就过去了五十年,当年爸爸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意,令我潸然泪下……

2021年2月20日,写于青岛,华州人时三文。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