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专家发掘一座汉墓,挖到一件陪葬品后激动地说:终于又找到了

 小珏说历史 2021-02-21

1992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县政府接到信息,甘泉乡发现了古代墓葬。省市文管部门立即行动,组织了考古专家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初期判定,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墓葬。要知道汉代盛行厚葬,往往会出土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然而,这座墓葬在历史上多次被盗,陪葬品已经所剩无几,让文物专家也充满遗憾。

然而,当有一件文物出土时,先是让人惊讶不已,这种东西怎么会出现在汉墓之中?随后,经过短暂的讨论和分析,现场工作人员兴奋不已,甚至还有专家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又找到了它!

这些专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按理来说不应该如此失态。到底是什么文物,让他们一惊一乍呢?您看看配图,就能明白了,它虽然锈迹斑斑,却不难辨认,是一把游标卡尺。

只不过,现代的游标卡尺,往往是塑料的、不锈钢的,或者是黄铜的,而它却是选材于青铜,所以被称为东汉青铜卡尺,也被称为东汉铜卡尺。

这件古代的铜卡尺十分小巧精致,它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尺的长度约为13.3厘米,固定爪的长为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在固定尺的上方有一个长度约为13厘米的鱼形柄,中间开有凹槽,附有一根销钉,可以顺着凹槽左右移动。销钉与下方的活动尺相连,活动尺和活动爪之间又有一个环形拉手,可以拉动活动尺测量长度。

从原理上来说,它与现代的游标卡尺非常接近。固定爪和活动爪接触时,即为铜卡尺的零点。古人可以一手拿着鱼形柄,一手拿着拉环移动,就可以轻松测量物体的长、宽、高甚至直径。据说直到今天,它的转动还很灵活,完全可以使用。唯一遗憾的是,上面原本的刻度因为年代久远,已经不可辨识了,这也让我们对当时长度计量的确认少了一个依据。

然而,专家们对这件文物的断代,却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根据晚清学者吴大澄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王莽时代已经发明了青铜卡尺,而且这两本书中,还有五件卡尺的拓本。王莽是两汉之间“新”朝的创立者,东汉墓中出现卡尺,也是情理之中,完全说得过去。

只不过,《权衡度量实验考》和《秦汉金文录》中的只有卡尺的拓片,那五件卡尺原物,早在建国前就已下落不明。后来,国博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分别征集到了两件青铜卡尺,但因为来自民间,没有流承记录和出土记录,缺乏可信的实物链。

所以,当东汉墓葬中出土了青铜卡尺之后,专家才会如此激动,才会失态地说“再一次找到了它”。它们再一次佐证了游标卡尺的发明,证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现代意义的游标卡尺,普遍认为是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在1631年发明的。王莽时代是公元8年前后,在那么久远时,怎么会出现游标卡尺类似的青铜卡尺呢?

这是因为,王莽虽然在历史评价不高,但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能力。从儒家的观念上来说,他是西汉王朝的终结者,也是篡位者。但是,封建王朝的腐朽、衰败和灭亡,根源在于制度的必然规律,直接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无能。作为新王朝的建立者,王莽与其他开国皇帝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且,王莽具有独创性的改革方法和坚忍不拔的革新勇气。他多次对币制进行改革,而且还革新田地所有制,规定盐铁专营。除此之外,他对科学技术也非常重视,当听说有工匠安装翅膀之后可以滑翔数百步,他第一反应就是亲临观摩,不但没有嘲笑,而且还赞许了这种行为。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王莽对科技的重视,所以他也被网友戏称为“穿越者”。即便过了近两千年,晚清的统治者依旧故步自封,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面对西方科学技术而无动于衷。相比之下,王莽领先了他们几千年,所以在他的时代,出现青铜卡尺是情理之中的。

一件小小的文物,代表着中国量具领域的进步。同时,它也代表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冲破桎梏的勇气。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要做时代的领航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