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人计形成的根源浅谈》

 東嶽雨石 2021-02-21

《美人计形成的根源浅谈》

      《三十六计》之三十一计“美人计”其来源是借鉴前上古史的故事总结诞生出来的一条媚谀麻痹人的方法。

        “美人计”,语出《六韬·文伐》:“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

         这条计策典型就是吴越时期,越王勾践使用的美女西施去浮华沉淫丧失吴王夫差的毅志。这条方策是文种提出来的对吴九策之一。

        这条计策,并不是没有原貌,凭空构思出来的,而是上古时期就已经出了,聪明的后人对它进行了总结,借鉴过来使用,并且进行改善完备,成为攻敌利剑。

         在上远古史肯定是有类似事件发生存在,只是因为没有文字遗留下来,只有夏王朝最后一位君王桀的事迹有文字记载,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竹书纪年》载:“后桀伐岷山,进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无子,刻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元妃于洛,曰末喜氏。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大夫关龙逢谏瑶台,桀杀之。夏桀一末年,社坼裂,其年为汤所。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这段文字记载的是夏桀征伐蒙山,(岷山,就是蒙山,并非当今甘肃南,四川北的岷山,是山东省蒙阴县境内的蒙山。)他征服了蒙山国,并得到了两位美貌的女子,这两个女子没有名字,夏桀就赐这两个美女名字,一个叫琬;一个叫琰,并把这琬字刻在苕玉上;把琰字刻在华玉上,表示他对这两位美女的宠爱之深诚。他得了这两个美人,日夜沉糜荒淫,不理朝政,冷落正妃末喜,引起朝臣不懑怨言,忠直大臣谏言而被杀,民心丧失,众叛亲离,因而被汤觑抓时机,利用机会,灭夏立商。

        这是一个前车之辙,怎么能不被旁观者和后人引以为诫呢?国家就是这样灭亡的,究其原因,就是过度宠嬖两个美色女子而遭灭亡的。有识之士通过此事得出经验,红颜勾魂,是原始的本能贪欲,这就是人性的虚弱之处,穴窍所在,可以利用,一招致敌,百发百中,万不失一。

        历史到了商王朝帝辛纣王时代,据《竹书记年》载:“武乙即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大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戒,克之。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天。文丁杀季历。”;“帝乙二年,周人伐。”;“帝辛六年,周文王初禴于畢。”

        文字记载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他开疆拓土,有所做为,因他的英勇,使周国的囯域不断变大,国势变强,引起了商天子帝乙的警惕,见他有野心,就要节制他的发展,首先把他囚禁起来,而后杀掉了。文王继位,还是秉承父志,征战周边戎翟,开阔疆土,帝辛也是不能容视,囚禁文王于羑里。这时,周国的大夫散宜生就想到了这条“美人计”,据《史记·周本纪》载:“崇侯虎谮西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背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历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对症下药是很管用的,药到病除,非常的灵验,周文王不但被无罪释放,还升官加爵了。

         周幽王时期,褒国的君主因为大夫赵叔带美言几句,被周幽王囚禁,他儿子褒洪德送美女褒姒救出父亲。据《东周列国志》载:“泾、渭、洛三川,同日地震。”幽王不理震灾,不赈民疾,让臣下寻求美女。大夫赵叔带上谏而被黜逐,褒国君主褒珦进谏而遭囚禁,其子褒洪德采用散宜生救文王之计,献美女褒姒,救父出狱。灵丹妙药,用一个病人就会治好一个病人,神乎其神啊!

        最典型的就是越王勾践用的伐吴九术了,《越绝书·内经九术第十四》载:“越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载:“大夫种曰:'夫九术者,汤、文得之以王,桓、穆得之以霸。其攻城取邑,易于脱屐。愿大王览之。’种曰:'一曰尊天事鬼以求其福;二曰重财币以遣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三曰贵籴粟槀以虚其国,利所欲以广发其民;四曰遗美女以惑其心乱其谋’……”;“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工索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纵观文种九术,有西岐散宜生、闳夭救文王之策的借鉴,另加添创新之意。文种,笔者认为他就是文子,虽然古人有文记载文子是计倪也叫计然,但观他给越王出的九术,此人非同一般谋士之见。古人载文子师从李聃,但是李聃不是纂集《老子》五千言的李儋,因两者年代相差百余年,绝不是一人。李聃,孔子曾谒见他而咨询葬礼法,他是周朝大史,此职为伯爵,主掌刑法和祭葬之礼法,世袭继承;后世的李儋是周朝外史,主掌三皇五帝之书。文子深得黄老道家之术,能够剥去事物缤纷繁杂的外象,卓见事物的本质发展脉络,如此清晰的神志是高超的洞察力,并且诞生出顺道斡旋的策略,给后世的战国时代的谋士辩士们赐予了智慧。他对于道掌握的非常透澈精细,以至于后世的鬼谷子以及汉初张良师从的黄石公传授的《素书》之精要,皆是黄老道家之宗旨。据说文子师从李聃,其实非也,周王朝时期,不像现在的著作如山似林这样繁多,那时的书籍著作并不多,也很单一,道家学说就是文人必学之经课,如周王朝大殿前的铜人铭文《金人铭》,就和《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此文比《老子》成书还早上几百年,此文是孔子去周王朝见到后抄录下来的,据说此大殿前本来有三尊铜人,到孔子时,只剩下了一尊,那两尊已经不存在了,由这一尊铜人铭文,就可知那两尊铜人也会有铭文,可惜的是没有了。春秋时期的人,还是奴隶社会,那时,只是认识字的人少而已,大多数是贵族人能够接触到,一般俗人民众,也就无缘学习文字了,更是接触不到《黄帝四书》这样的道家经文。

        越王勾践的“美人计”是成功的,利用了人性本能的弱点,一矢中的。以至于后世的人得以总结而发挥,使用此计千姿百态的出现在各个阶层和领域。汉末王允为了除掉董卓,用貂蝉设“美人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亲密关系,也是成功的,此计对于愚庸者是百用无失,对于智者则是失灵的,三国时的周瑜采用,却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寻常的社会官民场中,就广范地常见到色情交易,一个施展娇媚;一个贪色,一拍即合,达成协议,成了!一个自主的“美人计”,拴住了一个贪腐的腿,这是小小平常社会,“美人计”却是频频出现,屡显而畅。

        这也是供需所求的,一方嗜贪;一方投其所好,不能居安思危的,就笑纳沉迷在这里面,最终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被智者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上,身败名裂,落得一个悲惨下场,追悔莫及,令人叹息不已。

公丕刚/文

2021.2.21.9: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