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悠悠瞧亲戚

 wps0321 2021-02-21

♣ 张仁义

亲戚,关系上一般是上辈人结的缘,或是今生定的情,血脉相连,姻缘相牵。像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亲戚之间是必走动的。

瞧亲戚,也说走亲戚、串亲戚。大年初二只是开头,瞧亲戚活动像流水席一样能持续到正月十五。老亲戚不讲究,拿啥不拿啥,见面说个话,“不出正月还是年”,礼数到啥都有了。过年瞧亲戚是晚辈看长辈,亲戚之间要瞧都瞧,七大姑八大姨,尽可能都走到,不能瞧大舅不看二舅,最忌讳厚此薄彼,眼往上看,一旦落个“巴结中用亲戚”那就不美了。

出嫁的闺女过年回娘家,是瞧亲戚活动中的重头戏。同样是闺女回娘家,新婚头一年和往后大不一样,头一年是“新客”,享受的自然是贵宾礼遇。双方所有近门亲戚都得挨家瞧,这是传统礼数。还有就是,结婚当天太忙,又化了妆,确实不好辨清面目,利用过年瞧亲戚也好让双方亲人好好瞅瞅新人长啥样,免得日后见面不认识尴尬。

头一站肯定是女方家。进屋后鸡蛋茶一喝,香烟一撒,寒暄话一说,便不敢多停,被女方父母领着,带着礼物前往女方外婆家、舅家、姨家、姑家、姐家、哥家。马不停蹄转一圈后,晌午饭女方家早已安排妥当。村里有名的做菜“老师儿”一早就被请到府上,把“整场儿”的水席做得有板有眼。新女婿是“新客”,女方自然要拿出最高礼遇进行招待。陪客阵容也是相当强大,女方家有头有脸的亲戚绝对悉数到场,当地村长、支书若能喊到场说两句,就更有面子了。瞧男方这边亲戚,肯定是男方父母领着瞧了,在亲戚面前把新媳妇夸得花儿一样。等一对新人把两头亲戚瞧完,没有不疲惫的,但一看兜里的红包鼓囊囊的,劳累便顿消大半。

再往后过年回娘家,就是传统路线了。不一定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但大包小包的礼物是少不了的。还没到娘家门口,爹娘便有了心电感应,老远路上迎着,接礼物,抱外孙儿,胡子拉碴地就往外孙儿脸上贴,直亲得小孩子东躲西闪。闺女多的,若挤一天回去,吃饭时得多拉几张桌子。女婿们单独一桌,女方家找来的,伯啊,叔啊,哥啊,绝对都是久经沙场的,端了碰,碰了端,猜枚抹牌,不醉不休。

那时候物资匮乏,瞧亲戚也确实拿不出像样儿的礼物。除了一“3号篮儿”油条,就是盒装的果子、点心。这些吃食今天看来真不惊人,但在那时候却是稀罕物。家里收到节礼后是舍不得吃的,油条重新装篮儿,连同几盒果子,会被接着送往下一家亲戚,甚至亲戚的亲戚。趁父母不在,禁不住掀掀果子盒儿,一来二去,果子盒儿越来越瘦,大过年的,父母一般不会大动干戈,吃了就吃了,但没吃的绝对不能再拆。

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瞧亲戚,人小也是客,吃饭时主家也会安排坐桌。尤其是十来岁之后,亲戚瞧不开时,父亲常会安排我和哥代表他们瞧亲戚,这种经历确是一种锻炼,这时候方显出“小大人”身份之尊贵。

过年饭好做,一会儿工夫,荤的,素的,热的,凉的,大盘子,小碟子,一桌子。“小大人”这座上宾是跑不脱了。亲戚盯着你的碗,还没喝完呢,就起身准备给你接着盛了。“到亲戚家,懂点事”!想起临行前父母的交待,便“作假”起来,看着想吃的菜,也只是夹一筷头,细嚼慢咽,生怕吃出动静。

我有过多次“作假”的经历,但我还是喜欢瞧亲戚。因为亲戚会赶在吃饭前,给在场的孩子们发压岁钱,并指明说让拿钱买糖吃。嘴上说着不要不要,一想到糖内心便甜蜜起来。两块钱也是美哩,更何况开代销店的大舅一出手就是十块!随着个头越长越高,压岁钱是越来越难挣了。

关于瞧亲戚,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的瞧法。过去端午节送油条、送扇子、送毛巾;中秋节送月饼、送石榴;春节送果子、送点心、送油条、送礼肉。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场超市遍布城乡,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手头一有钱,人就讲究,瞧亲戚的礼物变成了成箱的糕点、饮料、纯奶、水果。闺女过年回娘家,除了节礼之外,再揣条烟、搬件酒,喜欢抽烟喝酒的老爹就更欢心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瞧亲戚瞧的是亲情,礼轻意重,其乐融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