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志民:?麻烫

 文艺朝歌 2020-07-22

习俗

㧟 麻 烫

文图/陈志民

在豫北我的家乡,阴历五月有㧟麻烫(送油条)的习俗,就是闺女把麻烫当礼物,装一大篮子㧟着回娘家,俗称㧟麻烫。

每年五月端午前后㧟麻烫,正是在麦收农忙季节,过去日子缺油少盐,肉又买不起,所以就炸麻烫、炸糖糕,给生养自己的父母送去,以表孝心。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一年能吃上一次麻烫感觉就很幸福,如果谁家做炸麻烫吃,街坊四邻都能闻到喷香的麻烫香味,很是羡慕。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有一段关于炸麻烫的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也是在五月,一户姓殷的人家炸麻烫串亲戚,自家动手炸麻烫,炸做中间都没舍得尝一尝,等炸出了金灿灿、萱腾腾、香喷喷很诱人的麻烫后才发现,用的油是漆家具的桐油,谁也不敢吃,扔了可惜了白面,可惜了功夫,还耽搁媳妇回娘家,真是不甘心!这时有人说,拿一条麻烫让狗尝尝?所以后来就有了“老殷炸麻烫先让狗尝尝”的笑谈。

那时是穷,能解决温饱就是好生活,再能吃上一顿麻烫就像过年一样。那时吃的油都是生产队分的花籽油,凭人口分的很少,省吃俭用一年的油才能炸一、两次麻烫,花籽油炸出来的麻烫金黄金黄喷香喷香的,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随着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多彩,现在人们不再吃花籽油了,传说花籽油有节育功能,到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道理?

闺女五月回娘家,我想有几种含义:一是五月正是麦收的季节,回娘家可以帮父母干些农活;二是拿些麻烫让辛苦的父母补贴肚肠,麻烫当贴张带着下地干活,不用把时间花在路上;三是时近年半想念爹娘,借机看望父母嘘寒问暖增进情感。

麻烫炸好,借来柳篮,虚虚装满,盖上栾叶,换上新装,就要出发。这时我想起一首《回娘家》的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那种闺女想娘的心情无以言表。可是,那时没有鸡鸭只有麻烫,有的自己炸不起就买上几条麻烫,再拿些蔬菜、粮食或其它什么当礼物,回娘家照样心情舒畅满面春光。

架子车代步工具,享受丈夫爱的暖阳,有的家庭焦麦炸豆季节,丈夫收麦不能耽搁,只有媳妇自己步行回娘家,就那也会兴高采烈一路欢歌;后来有了自行车,穿上新(干净)衣服,㧟上麻烫骑着自行车,两口有说有笑直奔娘家;再后来生活富足,㧟麻烫只是个习俗,带上二斤不忘传统,到超市里拎上饮料、奶茶、蛋糕、火腿肠、点心、烟酒等,带足现金开着小卧车,不再受毒日直射或有雨挨淋,还有的再带上些鸡鸭鱼肉和小菜,午饭小酌两杯不用父母再去赶集孝心一片尽在其中。

有人问了:为啥走亲戚还要借篮子?为啥麻烫要虚虚装满?又为啥用栾树叶子盖篮子?这里说说其中原由:

一是那时都还不够富裕,买不起像样的好篮子,再则一年用一两次不值得每家都有,更重要的是街坊四邻关系融洽,相互走动“麻烦”增进感情。比方说借篮子:他婶,让用用恁的篮,今天儿媳妇回娘家。中,在伙房梁上挂着呢,用吧;你儿媳妇真好,人长的俊,说话也好听。嗯,心眼也好。几句寒暄,温暖心间。

二是麻烫压实装的多,那时没有那么富足,说白了还拿不出太多,就是拿的起也不能压实,压实了麻烫就不好吃了,满肚的蜂窝吃起来外焦里嫩香酥可口,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刚炸好的麻烫一定要先凉一凉,不能急着装篮子,那样会影响麻烫的口感,甚至使麻烫热闷不再好吃,所以一定要凉一下,待麻烫略带余温再装起来,就是这样麻烫在没有彻底冷却之前,到了目的地也要凉开。当然了,趁热吃口感更好。

三是用栾树叶盖麻烫篮子,叶子郁蓝形如橄榄美观耐看,且栾树叶有股青涩的气味,蝇蚊不敢靠近卫生安全。当然,有法儿的家庭再蒙上个崭新的花手巾,更显得好看体面。不过,栾树叶盖篮子还有个寓意,就是栾---鸾---恋---,寓意小两口恩恩爱爱,爱意绵绵,幸福长远!

此时,忽然想起用“一篮麻烫”回答生个女孩的情景:她婶,恁儿媳妇生了?生了。生了个啥啊?“带把儿的”。说明是个男孩。如果回答“一篮麻烫”,或“又一篮麻烫”、“有麻烫吃了”。那肯定是个女孩。如果谁家女孩多,就会有人说,你真有福气,将来麻烫吃不完。

㧟麻烫已演绎,老传统不相忘,回娘家在五月,孝父母理应当。

附:

炸  麻  烫

文图/陈志民

麻烫(油条)的由来:据《宋史》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秦桧一伙卖国贼,把精忠报国的岳飞害死,南宋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当时临安风波亭附近有两个卖早点的摊贩,各自抓起面团,分别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 称之为“油炸桧”。 天长日久,演变成为麻烫(油条)。

因为我馋嘴麻烫,那时我会经常站在麻烫撑旁边观看,有时父亲炸麻烫我会全程观察,所以炸麻烫的过程我也能说出一、二:

炸麻烫用白面、碱、盐、明矾和面,看和面感觉是一种享受。要把面和的软软的、筋筋的,抓一团面向上一提,一长溜不断线才算过关。事先要准备好一个大缸盆,按比例把白面、碱、盐、明矾放进缸盆,十来斤面的比例我记得当时有个顺口溜叫:“一两碱、二两矾,伸手来了一把盐”;碱面可以直接撒到面里,盐和明矾用温水化开,再和白面掺和均匀。

然后慢慢续水、拌面,把面拌成软软的不溜后揉成面团,再手沾水继续揉,直到把面揉出筋道;这时,就能在大缸盆里用劲摔面,摔的面与缸盆发出啪啪响声,有时面团会冲起一个大气泡,薄薄的透亮,淘气的我有时会快速地用手指去捅一下,气泡会迅速放气收缩消逝,当然我也会受到一声呵斥“手脏不脏?!”;有时看着气泡就会想起油条中间的蜂窝小孔,想起油条香喷喷的感觉,口水不能自控;当然,和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一般要有点气力的人才能上手,摔面的时候会沾手,所以要不时地用一些水把手利一下,继续再摔!重复多次,直至把面和匀不再粘手、粘盆,盖上锅盖让面醒一醒,这样和面就告一段落,等会儿就能下锅了。

面醒着,这时腾出手支上油锅、架好面板,做好准备工作。将面板用油擦抹一遍,从缸盆里掐一块面团,放在案板的一角,用带油的面刀,在面团上割下一溜,放到面前拉长压薄,再把面片折叠均匀拉长至宽度大约五、六公分即可,这时用刀在油锅里再沾一点油撒到面团上抹匀,把面块斜刀切成长约三、四公分的小段,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时就会发现,在切成小段面的同时,每段面团都会像拉抻开的橡皮筋一样向回缩,我想这一现象可能是主人和的面太筋道的缘故吧。

等油九成热,将两段面对叠同时拉抻放入油锅,这时只听哧啦啦声响,油浪翻滚随之麻烫飘起,这时候一定要用筷子敲打一下麻烫,这样麻烫会迅速膨起,然后翻炸两遍,待麻烫颜色金黄就可以出锅了,热腾腾的油条放在漏勺里,等油淋干香喷喷的麻烫就可以美餐了。

当然,有麻烫还有“麻烫匹”,有的也叫“蕉叶”,就是将一块面团拉成薄薄的长方形状,用刀在中间竖着划上几刀,然后掂起下锅,小火炸出来后,脆蹦蹦、焦撸撸的,一咬掉渣的那种感觉。现在的麻烫花样翻新琳琅满目,比如鸡蛋的、奶香的、香甜的、咸香的麻烫,以及不再用碱、明矾和面的麻烫,照样鲜美可口让人赞不绝口。

今年疫情期间,几乎每家都会炸麻烫了,在电梯间、人场堆儿经常会听到做炸麻烫经验之谈,自我陶醉之情在欢乐氛围中升腾。 

2020年7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