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哲学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木香草堂 2021-02-21

李祥德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目标的落实、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都要靠具体的班级去落实和体现,都离不开班主任对班级的认真细致、科学正确的管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各个方面的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班主任工作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只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器,才能使班级管理取得良好效果。

一、班级管理要求从实际出发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不同,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各异,他们的个性特长、思想认识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加之实行分层教学,各班的层次不同以及在初中阶段接受教育的方法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摸清每个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问卷调查、查看初中阶段的学籍档案、走访家长、与科任教师交流、向同桌和同学了解、与本人谈的方法就是查看学生的日记和周记(这不是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很多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写周记和日记并上交检查),许多学生都会在自己的周记和日记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多多少少总想告诉你什么,换言之,班主任多多少少会从中获得点什么并启示你去做什么以及怎样作,当然,我们不能为了了解学生而到学生书桌里去找他们属于自己的不愿公开的东西。

对学生的了解不能指望一劳永逸,从接班到高考结束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地做这项工作,因为他们是变化的。

二、班级管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切忌不分大事小事,不管是普遍的还是个别的,统统一个尺度,一样要求,或者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往往不会有多大效果,棍棒教育、武力征服更会适得其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和引导。个别教育要不同方法、不同途径交叉使用,巧妙把握,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最常见的也是大多数班主任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个别谈心交流。只要运用得当,会使许多学生认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是对自己的偏爱,甚至有些学生以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单独谈话为荣。曾经有几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看到其他同学一次次被班主任喊去谈话,我好羡慕,这次被叫的为什么又不是我呢?”但个别谈心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只在学生犯错误有问题时才找他们,更不能把这种谈心扭曲为“整人”,否则,他们会害怕被班主任“传唤”,会在心底形成与老师的排斥心理,从而削弱教育的渗透力。(2)不能只找学习好的同学谈心,这可能会使其他被冷落的学生心理不平衡,对被叫的学生冷嘲热讽,甚至学生走出教室后,里面会发出一遍嘘声。因此,班主任要把谈心惠及到每一个学生。(3)要多种方式交替使用,不能老是从教室喊到办公室,可以在放学后和教室人少时走进教室,可以深入到餐厅和宿舍,可以课余时间到操场和校园“目标”可能出现的地方,还可以在学生上学及回家的途中有目的地去“不期而遇”。(4)在教室、宿舍或是办公室谈话时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学生到办公室要尽可能让他坐下,到教室或宿舍教师尽可能坐下,这样会有更强的亲和力,更利于学生接受你传达的信息,这与学生站在你面前和你站在学生面前效果会不一样。(5)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时不要见面就说“你应该怎样,不能如何”、“你又怎么搞的”等等这样的语气、这样的思维,最好是先与他们闲聊,逐步巧妙表达出对他们的要求。(6)在办公室谈话应尽可能在没有其他人在场或是在人少的时候进行。

除了面对面的谈心外,还可以随时给学生写纸书,可以在学生作业包括其他各科作业特别是学生的周记和日记上传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写信在假期寄到学生家中,我曾经在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后没有给学生写操行评语,而是给每个学生(共85名)写了一封信连同成绩一起邮寄到学生家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使他们在内心深处形成“不好好学习,不听老师的话会愧对老师的关爱”,有了这种效果,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一自觉自愿的行为,进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当然也有极少数学生,不管你怎么关心,他都不能被感化,对这种人可以冷落处理,不会过多久,他们会因受不了冷落,而主动找老师沟通的。

三、辩证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一)辩证地对待教室的安静。学生思考、作业都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过份的安静并不是好现象。课堂上需要安静,也需要积极活跃的气氛,需要学生勇跃提问和讨论;自习和课余时间教室需要安静,但更需要相互之间积极请教和商讨,俗话说得好:“水常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虽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如果只为了给外界一个所谓的好印象而追求表面的“静”,会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不利于学生效率的提高,不利于整体成绩的上升。当然这又离不开班主任有效的监督检查,防止个别学生“趁混水摸鱼”。

(二)辩证对待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要考大学,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珍惜时间。但要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遵循大脑的思维活动规律,要劳逸结合。班主任不能对学生的时间要求太苛刻,使学生没有活动锻炼甚至充分休息的时间,就不得不按班主任的要求,在白天两顿饭后无奈地提前走进教室。特别是高三后期,不能要求学生在白天饭后必须在几点几分之前进教室学习,晚上必须在几点几分之后才睡觉,而是要求白天饭后必须在几点几分之后才允许进教室,晚上必须在几点几分之前睡觉。这既体现了人本思想,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辩证看待学生成绩名次。老师一般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但仅凭这一点极易陷入片面。一是不同试题有难易的差异,二是要注重分析学生本身是否已尽力。做为班主任千万不可因学生某次考试名次的偶然下降而大惊小怪,更不能因此而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指责和埋怨,诸如“怎么搞的,又没考好”、“怎么没上次考得高”等等。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指出努力的方向,如果学生本身已很努力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进步,给他们自尊,帮他们自信。

(四)辩证地看待男女生的交往。早恋是中学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潜心学习和健康成长,必须坚决纠正。但又不能把男女生的交往统统认定为早恋,从而加以阻止。有许多男女学生关系融洽,他们更多的是相互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相互激励、互相监督,以求共同进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班主任不能草率做定论,更不能不加区分地挖苦、讽刺,只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五)辩证地处理夕会。夕会是学校安排给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安排班务的专用时间,可实际上学生在夕会前提就早就进了教室,刚进教室,学生心绪还不很稳定,精力还没完全集中,班主任可在这时完成夕会任务,在正式夕会时间,学生已很专注地学习思考,就不必去影响他们。

总之,班主任的管理虽然只是面对一个班,范围不大,但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未成年中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应该既是“教育家”又是“哲学家”,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眼光观察,用耳去倾听,这是对学生知其行的过程,用脑去分析、总结,这是知其心的过程,用嘴把要求传递给学生,去说服、调动学生,腿要勤,要多下班,多跟班。只要坚持不懈,班务管理一定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