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冈山抒怀 郭进拴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21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吟咏着毛泽东主席的《重上井冈山》,我们踏上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井冈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它独具红色的耀眼标志,的确,这里是红色的土壤。这是1927年到1930年之间的革命断代史。1930年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而丧失,后虽力图恢复均未奏效。建国之后,人们提到井冈山,多是景仰的口吻,正是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才有后来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在这片红色土地中寻找到了当年的力量,这的确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心目中,这里具有非同寻常的典型意义,他们希望后人能够明白创业的艰辛,能够体会当时的浪漫。

  我们一行正是带着这样的崇敬心情上山的。导游小姐说,毛泽东第一次上山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那是1927年。第二次上山时毛泽东已是国家最高领导人,那是1965年,坐汽车只用了一天。我们的时代是21世纪,高速公路异常发达,正常情况下,从我们河南平顶山到井冈山只需要十几个小时。

  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的秋收起义惨遭失败,5000人的队伍仅存1000人,竟出现了枪多人少的局面。行军至罗霄山脉中段,听闻此处井冈山的两大地头蛇袁文才和王佐的经历,决定用他的雄才大略去拉拢他们,送给他们急需的枪支。这二人对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异常赞赏,接纳了这支队伍,让他们休养生息。那时国民党不满井冈山武装,数次围剿,伤员很多,于是有了我军的一个医院,小井红军医院。在医院的药铺里,发现都是草药,原来国民党对此区实行经济封锁,根本弄不到西药,只好完全用中医的方式来治疗,真正是靠山吃山,据史书记载这片大山里采出的药材不仅供给伤员用,一些居民也到这里来买药。伤员的草铺挨着,条件艰苦,吃的食品是红米饭、南瓜汤,这些东西在当时已是上等的饭菜了。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功了,但时间仅有几天,8月7日即被迫离开,于是朱德部队遥遥来到井冈山,实现了伟大的汇合。不管是赣南三整还是三湾改编,都不仅是历史课本的符号,而是现实中我党我军领导管理的一次良好经验积累。至于后来的九月“洗党”,由于三六九等的人物混进党内,使党的威信遭到质疑,他们毅然决定洗党,纯洁了队伍,锻造了作风,更是展现了高超的领导风范,对于党员的管理起了很好的作用。由于朱毛会师,队伍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也是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浪漫爱情在八角楼盛开。导游饶有兴趣地讲起了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说贺子珍是当年永新一枝花,而且文武双全,是耍双抢的,甚至连他们之间的偶尔争执也描述得颇有兴味。

  革命的残酷,一方面在于险峻的生活和军事环境。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人们不得不互相厮杀抢夺,按照自己的伦理逻辑和思维习惯来区分是非、判断成败。就说黄洋界战役吧。我军设壕沟、用毒竹针来对付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士兵,并通过很多巧妙的办法击退了敌人,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民党痛恨到骨髓,发誓不放过井冈山一根草,要井冈山人换种。我们登临黄洋界,叹云海之美,纷纷拍照,又感慨山势之陡,即便站在防御工事面前,也无法想象当年战争之残酷。革命的残酷,另一方面还在于人员的牺牲。黄洋界保卫战役的指挥者,这些功臣,大多夭折于此后的战斗中,还有在井冈山历史博物馆中见到的诸多面孔,均殒命于战场,可见新中国的建立,有多少热血儿女铺路啊。

  井冈山,天时地利人和,养育了革命队伍。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请进城,而是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作为伟大思想的诞生地,井冈山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课文从小就让我们感动。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们在一个下午里参观了五龙潭,在参观五龙潭瀑布时,我和几个队友一起徒步上下,得山水灵秀,心情豁然开朗。心想那时红军的革命激情,也许与这种锻炼有关。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井冈山红色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离别了美丽祥和的山村,离别了付出收获的红土地,离别了红色故土的井冈山,离别了淳朴热情的乡人,又见彩云的红,不见白云的白,翠绿连绵的山脉,蒙上了一层水雾,台阶般的水田,静静地躺在这些神秘的山谷,一泉山水叮咚在云间。我忘不了那随风而动的悠悠青草香,忘不了田垄间到处氤氲着的迷人绿意,忘不了井冈山人民的热情淳朴,更忘不了井冈山人的点滴喜怒哀乐。只缘独爱诗意的画面,井冈山给予了我无尽的诗情与画意,井冈山人给予我剪不断的多愁与善感,山里孩童给予我曾经的童言与稚趣。

  坐落于山间的房屋零星地点缀着那一份份源于自然绿意中,显得人与自然充满了和谐,仿佛静谧的山水画般,将我骚动的心牢牢地抓住了,内心也多了几许宁静。当我们抵达了期盼已久的井冈山,然而发现有许多的不一样,村里以及我们来的路上,干净整洁的土地,却不是如同记忆中农村卫生情况存在很多问题那样;还有这里的人口偏少,却不是农村热闹的景象那样……乡民的淳朴与热情,一股脑儿涌向了我的眼帘。

  山谷间传来了狗吠声,鸡鸣声,山村依稀能够看见几处袅袅炊烟,田野中,道路上,那是勤劳的村民。井冈山的早晨,山的那头俏皮地趴着橘黄朝阳,四处都蒙上一层层水雾,晨曦也爱凑热闹,掺和在这和谐的乡村。前方的路途,我不曾知道会是有小桥流水,或是崎岖山路,这里对于我来说太陌生了,可是它的热情会让我很快去熟悉那山那水那妖娆。

  夜晚,在不知不觉中下过了一场大雨,推门出去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远处的山上云雾缭绕,山峰被层云笼罩。脚下成片的水洼,明镜散落映照出天光云影。低而密集的白云在风中疾走,雨后苍翠的山峰不断变幻着俏丽的身影,山里的雨尤如一幅绝妙的画卷。我行进在画卷里,眼前的雨、山峰、植物在我脑海里编织着一个个故事,我在充满想象的故事里慢慢的一路欣赏。

  第二天雨渐渐停息了,淘气的太阳从云间探出了头,此时,彩虹犹如出浴的女子,悄悄然立在山峰之间,手持金黄的太阳对镜梳妆,山边的云雾便是她飘曳的秀发,淙淙的山泉便是她款款的笑声。

  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等多处红色旅游景点,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地浓郁的红色文化。当抬头仰望那些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时,心中一股汹涌澎湃之情油然而生。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瞻仰当年革命人们的革命事迹,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当年硝烟弥漫的革命时代。

  那天,我在井冈山顶,心潮激荡,热血沸腾,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是的,当我站在井冈山顶,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

  当我站在井冈山,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井冈山的人和事;

  我爱红色摇篮井冈山,我爱可如生命的记忆。

  ——如果我过奈何桥,就绝不喝孟婆汤。因为,我爱回忆,那些残留在心灵深处,花一样华美,有如花一样脆弱的记忆。

  那些记忆或黑或白,或大或小,或完整或残缺,但都是属于我自己,即使是撕破了的碎片,也张张记录着井冈山的历史。

  他们,不,应该称呼为她们,拥有永恒不变的美丽容颜的她们,恍如月光下的薄冰,虽然不堪一击,却仍然透明,如此的单纯不已。她们散发出令人心头一颤的微光,她将辉煌的照耀我们将来的传奇,一个个被标上未知数的奇迹...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我该欢笑,还是哭泣?

  如果钢铁如记忆般腐蚀,那这是欢城,还是废墟我拥有回忆,一寸寸渐渐拔节,再渐渐腐朽的回忆。

  我拥有回忆,一枚枚缓缓升起,再缓缓坠落的回忆。

  我拥有回忆,一朵朵悠悠挪移,再悠悠止步的回忆。

  我拥有回忆,一注注慢慢清澈,再慢慢浑浊的回忆。

  我拥有回忆,一绺绺徐徐扬起,再徐徐散落的回忆。

  我有过去,宛如蔷薇花热烈绽放的流年。

  我有过去,恍如水晶石砰然断裂的年华。

  我有过去,犹如羊皮纸悄然泛黄的时代。

  让我们留住记忆!雕刻记忆!

  鲁迅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路,大的路、小的路,直的路、曲的路,长的路、短的路,经的路、纬的路,空中之路、地上之路,大河之路、大江之路……

  路,宏阔向阳,是这方山水间的民心所向!

  路,稳定持久,便于承接载物,便于纵横发展,也便于向远方延伸!

  路,却是那般盘曲起伏,那般坎坷泥泞,多么像一首绵密冗长的抒情史诗啊!

  多情却素昧,冷酷却热烈!

  现实写成了历史。

  现实已写了多年。

  现实还在书写着!

  关于路,长歌短吟,仿佛都在并不平仄的绕口令之中;关于路,短吟长歌,却又好像在抑扬顿挫的和谐之中!

  英雄的井冈山人民,已形成了克难攻坚,不断进步的文化。井冈山人靠着自己的雄才大略,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之路,那也是一条通往成功之路,希望之路!

  这里,原来也有一条乡间小路。但那是山风刻出的路,树叶飘飞的路,弯弯扭扭,像遗弃在乱石草莽中的一条草绳。这条路穿过荒草丛生、萤火明灭的乱坟岗子。小路边,一片枯黄的蒿草在山风中颤栗着,很少有行人敢于穿越。我的思绪没有停留,越过时间的空间,飞向了毛泽东当年在井冈山浴血奋战的时期。山风怒吼,车骑交辙,刀剑撞击,我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喊杀的声威。雄将劲卒,争霸一时,留下尸骸遍野,血骨狼藉,一切又归于沉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无人再来问及。沉寂呵,沉寂了多少年,冬风夏云,雨雪霏霏,白苹衰草。岁岁枯荣,谁人问津?

  如果让时针倒转回当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终年被云掩雾埋,沉睡在地老天荒的深山野谷之间。这里的山民以土地为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袭着古老的方式生息着。人们只知道地面农作物的长势、收成、春播秋藏。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井冈山在沉睡了亿万年之后,才终于苏醒过来了!

  是的,过去的岁月,对于每一个井冈山人来说,其所表示的意义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年号本身。昨天,井冈山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些丰功伟绩引动着井冈山人为昨天的牺牲而微笑,也激励着他们为明天的战斗而扬眉。谁看了,谁就添了劲儿,长了胆略,无论多重的担子,都敢挺起腰板儿挑上肩去,无论多远的路程都敢一步一步从头迈起!

  井冈山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奋斗史!

  巍巍井冈山,壮歌一曲曲。这是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是时代风雕凿镌刻的群像。这不仅仅是歌赞的篇章,而且是艰难崛起的铮铮足音,认识这些革命者,使人感慨不已!

  当初,这里曾是一片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地方。井冈山人用血肉之躯,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巍峨林立的高楼拔地而起,排排松柏含翠欲滴,簇簇鲜花争奇斗艳,亭台长廓,  曲径通幽,座座楼房,廊腰蔓回。井冈山人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有着豪爽、大度的气魄。井冈山人面前的图画是那样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他们用芬芳的鲜花编织青春的花环,用美好的希望绘制人生的蓝图,欲效雏燕凌空,欲慕鲲鹏展翅,欲学骐骥驰骋。从他们身上,人们会真正感受到大山的沉重,红土地的厚实,感受到岁月的艰辛,更感受到井冈山人的的胆识与气魄,男子汉的坚韧与顽强。他们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披肝沥胆,立下鸿鹄之志,弄潮于涛峰浪尖;面对千难万险,他们挺身而上,不屈不挠。

  而今,当你抚摸那些井冈山当年的遗物,吟读那些文化名人留下的华章词赋,你难道没能因井冈山历史文化的恢宏气韵而魂魄颤动吗?!

  悠悠历史,长长话题,从来如此,依然如此。

  井冈山历史文化的磅礴气韵,浸透了这方山水的血脉骨骼,因此,她显得博大精深,气宇非凡。

  然而,井冈山却从不甘寂寞。

  历史永远有一扇敞开着的小窗,就像一个简朴的画框,嵌着昨日的天地,昨日的阳光。尽管这绵绵的眷念被不尽的岁月渐渐地冲淡了,但它留下的却值得我们回想。

  所有的故事,都连接着历史。在岁月年轮碾过的地方,井冈山的革命者用生命造就出一片金黄色的灿烂,他们使井冈山这片厚重的红土地上有了多姿多彩的欢乐,至今仍在感染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并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线。

  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文物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

  每一件井冈山革命历史文物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每一件井冈山革命历史文物都闪烁着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光辉!

  透过历史的烟云,仿佛还看得见井冈山人民那曾衣丰食足时的盛喜姿容,听得清丰收共庆时的欢愉之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然而,若沿着中华民族发展的长河溯流而上,会使你感受到这里奔涌着激荡着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进步的历史狂澜。

  井冈山的红色革命文化越发显得文明、灵性、大气和厚重!我为自己能在有生之年来到这块红色革命文化积淀丰厚的土地上而庆幸,我为能汲取到井冈山历史文化的琼浆玉液而自豪,我为能耳濡目染井冈山如此厚重的地域文化而骄傲!

  文化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需要土壤和环境,更需要为其甘愿奉献和牺牲的人们。

  井冈山曾是一片诗的丛林,井冈山的山川秀水哟,是多么的醉人肺腑,摄人魂魄,魅力无穷啊!

  观赏着这些令人难忘的革命历史文物,梦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怎不让人奋发前进呢?在这里,我看到了井冈山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创业史,更是一部奋斗史!在井冈山史书的页缝里,每一座桥梁,每一条道路,无不渗透着井冈山人的汗水。井冈山,你是井冈山人树起的丰碑,他们创造了你,他们更不会忘记你——你将永远昭示后来的井冈山人!

  ……我仿佛听到天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松柏之语,如清涧之音,幽美而深沉;我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仙鹤,鹤鸣清远如无言之歌,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我仿佛登上霞光浴照的峰巅,一览众山,清风徐来,涤澄心胸……

  我站在井冈山顶,寻找着井冈山人的足迹,也探寻着井冈山人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蛊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一部深深吸引我的大书。

  这是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这是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井冈山人,大地所生,大地所养,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爱情,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革命的事业。他们历尽苦难,百折不悔。他们走过曲折坎坷的小路,也走过铺满鲜花的坦途;他们尝到过摘到果子的甘味,也品过吞下黄莲的悲苦;他们是一群大江东去、大浪淘沙式的人物。其间,他们的劳累,他们的爱憎,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襟怀,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影响,都深深地凝结在了井冈山的泥土山石之中……

  此时此刻,在雪亮的强烈的“聚光灯”下,突现在“观众”眼里的是一长串标志着井冈山人成功的数字,一串沉默的数字。

  生活旅途上的风雨、泥泞;艰难地跋涉过的丛莽和沼泽;命运的危舟勇猛撞击过的激流旋涡;奋力攀登过的事业的悬崖陡壁;在云层中射下来的一束束振奋人心的阳光……现在都悄悄地退后了,变成了色泽模糊的背景。

  哦,背景,那和井冈山人的命运连成一片的背影,其实早就融进了井冈山人生命的年轮!

  井冈山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不朽的史诗!

  这是一卷浩繁的史诗,它书写了井冈山人的气魄和才干;它书写了井冈山人的无畏精神;它证实了井冈山人的力量完全可以排山倒海,顶天立地!

  井冈山精神万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