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现在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图为现藏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秦代铜车马,是目前我国考古史上体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 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 7米多深处。 图为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虢季子白盘,此文物铸于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重器。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图为现藏于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的战国水晶杯,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宝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 图为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属战国早期的文物,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工艺精湛。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被称为稀世珍品。 图为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代凤冠,共出土四件,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的。看上一眼就美得令人窒息。 图为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战国彩漆凤鹿木雕座屏,此座屏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只动物,包括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这件座屏在艺术上极为成功,历来被艺术史家看成是楚国漆工艺品的代表作。 图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铜鼎,属商后期,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图为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它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 图为现藏于新疆区考古研究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它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禽兽纹样,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每组花纹循环为7.4厘米,上下两组循环花纹之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小篆文字。 |
|
来自: CITSLINC66 >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