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堂李鸿章之死~乱命不从(终)

 阳光大路 2021-02-21

  1900年6月,外国联军攻陷了大清北方海岸门户大沽口炮台,三天后,天津沦陷,联军以保护京师各国使馆为名,向京郊通州进发,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发往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吏率军北上勤王。

  五年前,大清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对手仅仅是弹丸之地的日本,如若顺从朝廷将“以卵击石,岂能幸免?”,李鸿章对朝廷的圣旨的回复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在获悉了李鸿章的电文后,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各省总督推举李鸿章为首,张之洞甚至打算在清廷一旦不保后,推举李鸿章为总统的主张。

  1900年8月15日,大清国京师沦陷,皇太后慈禧与光绪皇帝向西逃亡,之前朝廷一封加一封的电报催促李鸿章北上,与洋人议和,调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太后最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整个大清朝的命运交于李鸿章一人之手。

  9月29日,一直在途中观察形势的李鸿章抵达天津,直隶总督府已成废墟,10月11日,抵达北京,外国联军宣布只有李鸿章居住的贤良寺与参与议和谈判的亲王奕劻的府邸归大清管辖,其余京城各处,由各国军队分区占领。

  11月初,联军照会李鸿章和奕劻,提出谈判的六项原则:惩办祸首;禁止军火输入大清;索取赔款;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口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

  逃亡到西安的慈禧天天盼望着李鸿章的好消息~“望电报如饥渴”,虽然庚子年发生的巨祸,主要是由慈禧一手造成的,但是李鸿章必须在联军追责中维护住慈禧的权力,日复一日的在谈判卓上~“竭力磋磨”,事事必由李鸿章亲力亲为。

  李鸿章病倒了,最初是因为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漫天要价的联军得知李鸿章病倒的消息后,沉不住气了,占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

  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南方封疆大吏,反对在“议和大纲”上签字,李鸿章表示如果坚持不画押,谈判便会即刻破裂,结果只能是把大清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乱,李鸿章对“不明敌情”却非要“局外论事”的张之洞发了火。

  经过反复谈判,李鸿章终于让联军,既把慈禧剃除在“祸首”名单之外,又保住了慈禧的权力。

  慈禧得知后,久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回电给李鸿章:“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屈求全。”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奕劻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

   “议和大纲”签订后,国人大骂:“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吐血了,联军知道,一但李鸿章病亡,清廷再也派不出一个能与各国正常交流谈判的代表了,李鸿章尽最后的力气,顶住了联军要求对“皇亲”在菜市口正法的决定,改由大清自己处置;把赔款金额由10亿两白银,降到4.5亿两白银,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利共计9.8亿两白银。

  1901年9月7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奕劻是名义上代表大清的首席议和大臣,正要领头签名,被李鸿章拦了下来,说:“你还年轻,将来的日子长着呢。”,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奕劻在旁,忍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签字后,回到住所的李鸿章,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紫红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慈禧得知后,发电报安慰他“早日痊愈,容膺懋赏”。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没能等到“荣膺懋赏”,李鸿章已经是油尽灯枯,而妄图吞了东北的俄国公使还在病榻前逼迫他签约,被李鸿章拒绝,随后昏死过去,俄国公使无奈离开。

   过了一小时,李鸿章醒来时,身边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大清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

   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身边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

   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9岁。

李鸿章去世后,光绪皇帝下旨: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全文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