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1

 九龙池dn5pzqmi 2021-02-21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1

一、

王文正教授治疗咽痛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一般咽痛的发生,其原因大体可分为外感咽痛和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内伤咽痛外感咽痛根据临床表现常分为风热咽痛风寒咽痛两大类。

风热咽痛由风热毒邪内侵而导致肺失肃降,肺气不宜,邪热塞结,上蒸咽喉,出现咽喉红肿疼痛。易患风热咽痛者,必素有内热,即所谓同气相召。治疗既要清内热,又要解表。清热是主要方面,里热得清,表邪易解。但清热不要一派苦寒,药宜辛散之味,如升麻、薄荷、蝉衣、生石膏等,在辛散基础上可酌加黄芩、黄连、山豆根等苦寒清热之品。热邪上冲,结于咽喉,是风热咽痛的主要病机,所以在治疗上药用辛散,选用清轻透灵之味每多获效,若见邪热上冲结咽,药用一派苦寒之品,每易导致冰伏内结,痰瘀阻咽,病情缠维难愈。临床常见到的慢性咽炎患者,多因失治或在急性期过量用寒凉之品所致,应引起重视。若肺胃热结,或阳明腑实症见,可用酒大黄、元明粉、酒黄芩、薄荷,射干等,泄热通腑,仿釜底抽薪之法,收效甚佳。

风寒咽痛是感受风寒之邪,肺失宣降,寒邪凝结。治疗上要以辛温解表为主法,同时要在辛温解表基础上加清利咽喉之品。最好方剂是麻杏石甘汤麻黄最好用炙麻黄,或在杏苏散中加干金黄芩汤(黄芩、枯梗、甘草)。咽为肺系,肺为娇脏,因此,不要过用辛散。

内伤咽痛多因情志不遂、内伤于肺,肝失条达所致。因肝胆经循于咽之两侧,临床以两侧咽症为主,并随情志变化而加重。拟解郁治法,以小柴胡汤加味。该方为调和之剂,可随证加减。若肝郁化热,火热上炎,咽喉干痛者,可加木蝴蝶、桑娥(桑耳)。射干、急性子等,若肝气郁结,气病及血,气血结聚,咽喉隐痛,可加赤芍、丝瓜络等血分药,不要过用寒凉若肝郁脾滞,水液内停,聚积成痰,痰气互结,自感咽痛多痰,咽喉不爽,有异物感,情志抑郁则加重,以妇女多见,可用半夏厚朴杏仁汤;如体胖、痰多、苔腻,可加二陈汤去茯苓,加姜汁、竹沥汁。因痰气内结所致,禁用寒凉之品。

少阴咽痛多因久病或过劳,或房事过度,或过服湿燥药物而致伤阴,或请志内伤,以致阴精耗损,咽喉与脏腑失却濡润及滋养。在临床上,若见患者机体状况,消瘦,脉细,咽痛时间较长,局部不甚红肿,首先考虑是否少阴咽痛,有时表现阴虚及阳征象,患者经常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治疗可用补肾法,以六味地黄汤加滋润咽喉之品。本类药物除木蝴蝶外,最好是金钗石斛、青果大青盐。石斛种类很多,有木石斛、草石斛、水石斛等,但疗效都不及金钗石斛,该药有滋阴润咽之功。常以此代茶饮服可使咽喉爽利、声音洪亮。若阴损及阳时,可以少加肉桂(以桂楠或官桂为佳)引火归源,以1.5克为宜,不要量大,以防助邪。少阴咽痛禁用苦寒,以免伤阴。

二、

张仲景有三句话:“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平脉辨证。”“勤求古训”:是继承前人经验,学好理论,坚持读书。“博采众方”:是吸取前人或别人经验。“平脉辨证”:是自己的实践,通过实践把来自前人别人间接经验化为自己的经验。

三、

名医金子久说:“医者之对于病家,天职所在,无可或亏,不拘于地,不限于时,有召必往,有法必施。”“大凡热病之后,须宜注重津液;留得一分津液,便是一分生机;津液复得一分,热邪退得一分。”肺脉通会厌,而肾脉挟舌本。肺主气,声有气而发,肾藏精,精足则能化气,精气充足则上承于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故有“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之说。

四、

张山雷中风证治八法:闭证宜开,开其灵窍;脱证宜固,固其虚脱;肝阳之扰,宜于潜镇;痰涎壅塞,宜于开泄;气逆于上,宜于顺降;心液肝阴,宜于培养;肾阴之虚,渐宜滋填;半身不遂,宜于通络。

五、

涉县中医院申德文老师一清二活三补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一清即初起清解邪热利尿,药用银花、连翘各12g,薄荷6g,炒栀子5g,白茅根15g,生甘草10g,泽泻,车前子各12g,二活即在卫分邪热已解,水肿消退但尿常规检查仍有蛋白尿或红细胞者拟话血化瘀法。药用:枳壳 、丹参,赤芍各10g,生地、丹皮、茜草各12g,三补,即尿常规检查红细胞及管型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或有微量蛋白尿,而体质虚弱,再以补气健肿益肾之法善其后。药用:生黄芪15g,白术、茯苓、生山药、桑寄生、杜仲各12g,甘草10g。

六、

清晨咳嗽是气动宿疾;上午咳嗽多属胃中有热;午后咳嗽属阴虚;黄昏咳嗽火浮于肺,当敛降;夜半咳嗽为阴火升动,宜滋阴潜阳;五更咳嗽乃胃中食积之故。(赵俊杰老大夫经验)

七、

对于泄泻“治法自宜升清降浊,培土制木,除黄芪、党参、升麻、柴胡以外,东垣则常用防风一药,祛风能胜湿,升阳益脾之意。其中防风陈修园谓其禀喜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以和木气。”王好古谓其“搜肝气”;李杲谓其“土中泄木”,并在《脾胃论》中立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散火汤等方;刘草富创制痛泻要方,均以本品为主药,自可盖见其妙。

八、

河北省中医院葛建立老师外科外洗自拟方,此方由黄柏30g、蒲公英30g、白矾15g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若热毒甚者用蒲公英60g,湿热甚者重用黄柏60g,渗液多者则用白矾,另加苦参15g,对伴有瘙痒者,可加白藓皮、蛇床子、地肤子等;瘀血者加红花,功能障碍加伸筋草、透骨草等。应用时以本方药物清水浸泡60分钟,武火急煎10分钟,去渣取汁1000毫升,待温洗患处或湿敷,每日1剂,日洗3次,每次30分钟。

九、

据临床体会,川牛膝、益母草不但能化瘀通络,且能利水道,引水下行,改善肾功能,(对肾性水肿,肝性水肿,都有一定效果。)二者配伍,相得益彰。但其用量宜重,川牛膝、益母草分别至少在30g以上。

十、

白薇味苦咸,性寒,多用于治温邪虚热,取《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意。盖白薇,苦而能敛,咸而可收,凡阴虚血热而致肝阳浮动者均宜。临床凡见头眩目糊,口苦心烦症,均伍白薇臻滋阴敛阳之功。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2.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