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虎毒不食子,与老虎吃猫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虎毒不食子,与老虎吃猫

文/虹野

闲暇看了动物世界,谈及狮子幼崽被一豹子看到,猜测豹子会不会吃狮子幼崽。令人吃惊的是豹子可能“母性大发”把幼狮叼走了。为何解说员会说吃惊呢?是因为在动物世界,同一科的动物尽管长的比较相像,但是并不是“亲戚”那样友好,而是被当做了潜在的竞争对手,遇到了必然会拼死相搏。哪怕是和老虎同科的毫无威胁的猫,如果与老虎相遇也会被毫不犹豫的给杀死。

同类相残,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毕竟同类生活习性相近,对资源的需求也相近,为了占有更多的资源,杀死同类远远比杀死异类更为重要。我们熟知的“两虎相遇,必有一伤”,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也熟知“虎毒不食子”,这种动物的母性和血缘主导下物种进化,则又是另外一个大自然的规律。

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血缘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尤其重要,不仅仅在原始社会依赖于血缘关系组成部落,即便是有文字记载的社会,血缘关系主导的社会历史也很悠久,尤其是在中国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伦理社会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淡化。

同样同类相残也同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始终。根据考古学家所言,各种直立行走的类人都在进化中被消灭掉了。不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便是同一个地区不同家族之间都会因争夺资源而大打出手、血流成河。争夺资源,依然是兽性的体现。

时至今日,进入了文明社会,社会达尔文主义却在有些地方日益盛行。争夺资源,教育、医疗等等无所不用极其,美名其曰“优胜劣汰”。而事实上则是演绎着古老的“资源争夺”的游戏。只是资源从过去的水、食物变成了教育、人脉、关系、权力……竞争的方式不比那些血淋淋的丛林社会“仁慈”,甚至方式更加多样化。

“内斗”,把人类中的“兽性”充分的释放出来了,每一个人都是“同类”竞争者,每一个人都热衷于争夺分配资源的权力,每个人都为消灭同类而努力着。以至于,如丛林世界中的老虎、狮子一般,只会消灭潜在的资源竞争者,而不会创造更多的资源。

在教育中,我们看到了高考残酷的竞争,但是没有人去同情那些孩子,尤其是高考失败的孩子们。人们热衷于掠夺资源,却不去扩充资源。


很多人说做大蛋糕,就没有那么多竞争了。这可能忽视了人类中兽性基因的强大,不等蛋糕分好,或许做蛋糕的就被干掉了。在文明社会如何让每一个人都热衷于为社会创造价值而非是在同类相残的基础上掠夺资源,或许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