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清“四唯”增“唯帽子”,“唯唯”何时能清完?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清“四唯”增“唯帽子”,“唯唯”何时能清完?

文/虹野

教育部近日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下简称“五唯”)的专项行动,并在本月19日前报送自查报告。

清理“四唯”变成“五唯”,可以看到教育部对高校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清醒的。但是不得不说,高校评价体系中的“唯”并不仅仅是这“五”个,比如还有“唯留学”、“唯项目”、“唯经费”、“唯投票”……这次专项活动清理了“五唯”,高校在评价体系中依然会用各种“唯”对教师职称、科研、教学进行评价,可能会变本加厉。难道高校再发起一次清理“七唯”、“八唯”专项活动?

显然仅仅清高校评价体系中的“四”、“五”,而不去改变产生这些“唯”的深层次原因,即便是以后清理了“七唯”、“八唯”,还是滋生出更多的唯。

高校在教学、科研和教师的个人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是“前置评价”和“间接评价”,缺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比如科研评价主要依赖于“论文”数量的多少和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面,对于论文对学科的推动和在学科中的地位毫不关注;再比如教学质量评价,只关注学生“投票”评价和观摩课,而不关心教师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以及学生学业水平高低;再比如职称评聘,只关心申报者奖项、论文、帽子多寡,而不关心聘用了之后是否适合教授岗位……

正是高校“前置评价”和“间接评价”使得高校教师难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也难以在评价中获益,评价也沦落为“鞭策”高校教职工的工具。

高校管理层需明白评价并不是为了证明过去如何辉煌,而是为了促进成长。只有好的评价体系,才会促进高校教师在评价中获益,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和岗位,在学术和教学中都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