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野: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为啥还在谈“诸子百家”?

 虹野小书馆 2021-02-21

虹野: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为啥还在谈“诸子百家”?

文/虹野

谈及传统文化,立刻追溯到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四书五经历经千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当前被推崇的则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启蒙经书。在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全面进入之后,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纯粹的所谓“国学”几乎不存在。尽管不少人期望能够继承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是从孔子至今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看来,优秀的似乎依然是诸子百家,不禁想问,为何西方文明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逐渐发展,而已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为何依然站在“孔子”、“老子”诸子的肩膀上呢?

当然,我们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可以说两千多年前东方比西方伟大,也可以说一千多年前东方是世界的中心,可是我们更需要面对的是东方文明发展停滞的现实,更需要面对西方文明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西方文明的强势之下显得无比的脆弱,或许我们唯一可以依仗就是人多、市场大了。

为何我们没有在伟大的“孔子”、“老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比西方文明更伟大的东方文明呢?从有了“圣人”,我们一直都在遵循传统,任何踩在前人肩膀上的人,都被视为大逆不道,我们只能解释“前人”的道理,言毕“子曰”,“诸子百家”成为了民族最“可靠”的支撑。拥有了权威的人总是不希望别人违法自己的意志,即便是西方也有毕达哥拉斯把发现无理数的学生杀死的先例。只是西方没有出现如“孔子”般的“圣人”,前人总会有些弱点被后人当做“肩膀”踩在脚下,西方文明正是后人踩着前人的肩膀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后人也担心“前浪死在沙滩上”,更是把自己的创作做的经得起后人推敲和“践踏”,逐步出现了更加可靠的逻辑体系和公理化体系。

东方文明完全不担心“前浪死在沙滩”,质疑前浪的人总是上不了岸。当后浪变成前浪后,也只能被后浪拍死在大海中,都无法上岸。所以诸子百家之后的那些“前人”只解释“圣人”学说,而无法提供给“后人”可靠的“肩膀”,而这些解释又被“后人”用自己的理解“解释”。无法超脱圣人观点的两千多年来的“前人们”无法为文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东方文明两千年间没有太大的发展也就可以理解了。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