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乐山明.《东山桂香殿碑记》

 东方欲晓10 2021-02-21
明.《东山桂香殿碑记》

                上主峰东塔梁有一条林间小路处于山脊,往里一直延伸。上行百来步,看见有“挖山”的坑洞,右边一圆形碑顶露出来。“可能是汉墓古碑?”我这样一想,也随着探身一看。这一看可不得了,碑顶从右往左赫然用隶书写着“东山桂香殿碑记”。我想我的运气是不是太好了。我用脚蹬开荆棘,下到碑前,兴奋地作了一番初步的考察。
    桂香殿碑只有正面有字,碑身连同碑座斜靠在土坡上,仰面朝天受着日晒雨淋。碑通高210厘米,上部圆顶宽100厘米,龙凤图案,顶上有楷书“日”字可辨。碑身宽90厘米,下部掩盖着20多厘米厚的黄土,树根草根已经长进土里,土质异常坚硬难撼。二哥还发现碑座露出泥土,与乔版说的厚25厘米吻合。碑面上,不是传说中那样的风化程度——“上面刻有东山桂香殿碑记,碑文几乎风化无存,只勉强可辨出明万历三个字”。碑下部掩埋在土中的字,字迹尤其清晰。
    我开始了辨字工作,倒数第二列是立碑时间:“大明万历四十有七年……日”。明代万历四十七年,即己未公元1619年,距今393年。尾列有字:“生囗囗囗王氏囗率囗囗囗守立石。碑文残缺不全,不可通读。不过书法功底好的人,还是可以看出大概。第二天,我与二哥辨考了碑文,可惜功力浅,时间紧,只认得一些:“涪陵夙具形胜,四面山光囗也,远通……(元)帝庙存焉,原宇隘脆……以故囗昔囗黄初爱……日甚矣,余幼初孤,老母……施含是急,抚囗出……帝囗华囗数丈建殿三楹,朱……至尊不囗囗囗也需…………区囗是绿囗粒…………维未穷极…………庙峻……满…………以充……规……以世皆冯……【《直隶绵州志》记载:潘舆亭在东山观元帝祠侧,明郡学生胡光都建今亭,废碑存。《略云》:“涪陵夙具形胜,远尔创葺浮图,凌霄蔽野。而兹山之绝顶,则元帝庙存焉。原宇隘脆,岁久剥落。余幼孤,老母早凛冰霜,各尝辛苦,性嗜善,唯皈依施舍是急。光都仰体亲意,于庙前筑台数丈,建殿三楹,祀文昌于其中。又于岁时欢奉板舆,原以为憩息之所,爰立亭而以潘舆颜之。”】
      残缺碑文和县志反映出以下几点:东山观就在这一带,东山观包含了很多祠观,较高位置的元帝祠、桂香殿和潘舆亭连为一片,互为邻居。桂香殿和潘舆亭是明代本郡人胡光都所建。再加上山腰下的玉泉庙老者和沈家坝老年活动中心的大爷所述(见后),也侧面证明了这种可能
    这块最初由顾三兴2003年发现的明代古碑,历史距今近400年,为什么没有得到保护呢?这块石碑,是富乐山一部分历史的见证,特别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古建筑的见证。看现在富乐山的绵州碑林,全部是近现代作品,这样一块古碑,期待文管部门给予有力保护。    
文来自张冠李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