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常识中易混淆的“三”与“四”

 备考小蘑菇 2021-02-22

(一)“岁寒三友”与“花中四君子”

岁寒三友: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因其在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经寒冬而不衰,而有“岁寒三友”之称。

花中四君子,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梅具有傲霜凌寒的特征,一身傲骨,傲而不俗;兰生于幽僻之处,但幽而不病,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刚直、谦逊,轻而不佻,不亢不卑,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美丽绝俗,但丽而不娇,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即四种植物表达了人世间的四种高尚的精神,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虽然两者都表达了高尚品格,但是指向不同,结果也就有所差异。

(二)“三冥节”与“四大祭祖节日”

1.“三冥节”

三冥节即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朔,此三个节日的共同特点就是祭祀祖先。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与寒食两者日期接近,清明也开始出现扫墓的习俗。及至明代,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节,祭祖、扫墓便成为清明节主要风俗事项之一。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盂兰盆节”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每年七月十五举行超度历代祖先的仪式。佛经中《盂兰盆经》以鼓励佛家弟子修孝顺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民俗信仰,所以在中国流传开来,成为祭祀祖先、追悼亡灵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农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朔”,与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是上坟祭祖的节日。一般说清明节是注重添土扫墓,中元节是注重送食施孤,而十月朔注重给已亡人送冬衣,所以十月朔又称为“寒衣节”。由于十月初一与十月十五的下元节日期很近,故有些人会将“寒衣节”混谈为“下元节”。

故三冥节即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朔,有时也会称为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2.四大祭祖节日

中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是指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这四个节日。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我国部分地区也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由于清明与寒食两者日期接近,清明也开始出现扫墓的习俗。及至明代,寒食节逐渐并入清明节,祭祖、扫墓便成为清明节主要风俗事项之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阴历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节”,又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