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乾訸书苑 2021-02-22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主张集中体现在《孟子七篇》里面。《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周游各个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因为时代需求不一样,所以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思想主张用于我们个人的修身处事,却大有裨益。

孟子在游说诸侯国的时候,在梁国期间,有一次他去拜见梁惠王。梁惠王正在花园中观赏美景。因为孟子是个穷人,一没做官,二没有钱,还劝梁惠王不要谈利益。所以梁惠王对孟子的态度就有些傲慢。他一边左顾右盼地欣赏着花园中的珍禽野兽,一边漫不经心地问:“象你们这些不谈利益的贤人们觉得这园子中的风光怎样吗?你们也以此为乐吗?”话中充满了奚落的味道。

孟子却揣着明白装糊涂,他顺着梁惠王的话借题发挥。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沿着这两个方面的话题,孟子用周文王和夏桀的典故,提出了管理者应该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给梁惠王生动地上了一堂仁政的课。

仁慈的管理者“与民同乐”,所以能真正享受快乐。这是孟子的正面观点,他借助《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来加以论证。大意是:周文王建造花园的时候,天下的老百姓知道后,都自己主动来帮助建造。很快就完成了。文王游览花园的时候,母鹿见到文王后顺从的趴在草丛中,满池的鱼儿见到文王欢心跳跃。周文王因为能够与民同乐,所以虽然动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也是长久的快乐。

残暴的管理者,独享其乐,所以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对于这一个论点,孟子借助了《汤誓》中的诗,说的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桀,因为残暴,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想和他同归于尽。所以虽然他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却最终和他一起毁灭了。说明了夏桀的快乐不长久。 

“与民同乐”是领导者的大智慧。孟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与民同乐”的仁政观点。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君王,对于现在的各级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中掌握着权利的人,是一心只想着中饱私囊,贪婪无度,还是为了部下的福利着想,带领大家一起进步?是为了个人利益去欺下媚上,还是做事考虑全局?从长远来看,这一点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是否真的能够快乐。象那些贪官,有了权利以后,贪婪无度,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捞了大把的钱之后,藏在家里不敢花。整日提心吊胆,最终还是进了监狱。这其中是毫无快乐可言的。有的人为官期间,对下一匹狼,对上一条狗,等到退休之后,却是满目凄凉,无人理睬,其实也谈不上快乐。

“与人同乐”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与民同乐”应用在我们普通人身上,就是“与人同乐”。人是社会性的,不是独立于他人的鲁滨逊。在立身处世中,尽力帮助他人,与人为善,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社会人脉圈是非常必要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有权有钱,风光时目空一切,从来都不会帮助任何人。可是晚景凄凉,连个朋友都没有。有的人一生贫困,却能处处热心,乐于助人。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侠肝义胆的好朋友。他的生活总是其乐融融。

与人同乐,分享善心。生活才能充满真正的快乐。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易经      周二    孟子

       周三    列子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