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原创 | 9岁男孩剥核桃皮日挣20元:最好的教育,是养出一个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

 信洁rsljo1t5p4 2021-02-22

最近,有一个小男孩儿,每天晚上陪着妈妈剥核桃皮,困了就睡在核桃堆旁。

看到一堆堆的青核桃,被小男孩儿一个个剥好后放进筐里。

不禁让我想起假期的女儿,上辅导班靠拖,写作业靠吼,收拾书包靠哄。

大人天天累得筋疲力尽,孩子却不见成长。

看到这个小男孩儿,既让人有些心疼,又从心底对男孩儿的妈妈有些羡慕。

网友评论:虽然生活很苦,但有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也值了!

是啊,懂事的孩子将来不会太差。

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书中曾说:“我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知道人需要坚毅和努力,这要归功于我的母亲。”

作为职场中的父母,深刻体会到竞争的压力。我们总是拼尽全力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很怕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落败。

做父母的,哪一个不希望孩子有出息,哪一个又不是在忍辱负重,我们总是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孩子,最艰辛的一面留给自己。可是在我们“孩奴”式的培养下,孩子却慢慢地长成了“巨婴”。

原来,最好的教育,是养出一个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

   

01

   
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会更有责任感

一个在生活中具备了责任感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具备足够的韧性与担当。

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从哪一刻开始,你变得更有责任感了?

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我高中以前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眼里从来看不到父母的辛苦。

高一时沉迷游戏,每天晚上都跳墙去校外上网,实打实的学渣+人渣。

高三一天晚上,正要跳墙出去上网,看到了白天来给我送生活费的父亲,因为没赶上车,在校外的墙根下蹲了一宿。

我愧疚不已。

意识到自己努力学习,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父母负责。从此我变了一个人,不仅主动做家务,而且学习极为刻苦,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工作后把父母也接到了身边。

现在身为老师,责任感一定是我给同学们上的第一堂课。

责任感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标志,当你开始懂得了父母的不易,你就在责任心的驱使下成长成熟。

有网友这样评论:责任感是一个人向上的动力,它可以使学渣变成学霸。

是啊,学渣与学霸之间,差的可能仅仅就是一个责任感。

就想朱明然说的:“有一种力量是从你那个跳动的心中发出的,它会指引你去做你认为重要的事,并且一定会竭尽全力,这就是责任心。”

   

02

   
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会更懂得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而最根本的是对父母的感恩。

前不久,株洲市天元小学附近,有一个叫做陈恬的女孩,每天都和做环卫工的母亲来此清洁路面。

她说:“妈妈太辛苦了,都是为了我……”说着说着,陈恬不由得流下了眼泪。母亲赶忙上前来为女儿擦去泪水,脸上满是心疼和牵挂。

懂事的孩子一般都很优秀。

今年18岁的陈恬,9月份就正式进入大学。

 她说“马上就要离开家了,这么多年,最感谢的就是妈妈”,她要用暑假尽量多帮妈妈分担一些。

网友评论:体验母亲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也是她上大学前成人礼的“第一课”,优秀懂事的孩子是给予家长最大的幸福!

只有懂得对父母感恩,才能去感恩一切给我们帮助的人和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被别人接受和认可,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尼采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王符说:“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会更理解父母,会更懂感恩。

   

03

   
最好的教育,是养出一个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

曾经有一句话很流行:“最好的关系是我理解你的辛苦,你懂我的不易。”最好的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培养出一个懂父母不容易的孩子,才是我们最高级的教育方式。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培养呢?

1

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前几天,我无意中问了下朋友,“孩子这次奥数比赛怎么样,是不是又拿了一堆奖状回来?”朋友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次比赛没让家长陪同,孩子在吃早餐时,碰洒了牛奶杯,带了好几件换洗的衣服也不知回去换,就带着一身的牛奶去了考场,成绩受了很大影响。

从小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做,孩子慢慢地就没有了自理能力。

调查显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

父母过分的束缚、过量的保护,以爱为名的牺牲与奉献,只能成为子女的枷锁与牢笼,让孩子永远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2

带孩子去体验生活

7月暑期,微博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河北尹女士为了让6岁的儿子好好学习,于假期带他来到工厂,体会妈妈每日工作的辛苦。

孩子的动作有模有样,认真劲儿丝毫不输大人。不过,孩子干了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告诉妈妈挣钱不容易,今后要好好学习。

带孩子体验生活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它是说教所无法相比的。

就像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引导孩子全身心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

3

设计一个家庭目标,让孩子与父母共同完成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莎拉,为了让三个孩子独立自强,改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态度,她把春卷批发给三个孩子,所得利润归他们自己。

腼腆内向的他们,一开始并不顺利,但在她的鼓励和坚持下,三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她这种良苦用心的教育方式下,最终培养出三个优秀的孩子,她自己也成为两个亿万富豪的母亲。

正如莎拉所看到的,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生活奋斗中的那一刻,孩子就真的长大了。

设计一个家庭梦想,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可以被信赖、被依靠的,对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感、自信心、独立性都有很大帮助。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最好的教育,不是拼爹,不是上名校,而是让孩子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在学会爱与责任中长大成人。

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不能做100分的父母,80分足以,留下20分让孩子去成长!

作者简介:读叔,80后爸爸,奋战于育儿第一线,善于思考、探索、发现、总结,在旷日持久的陪娃过程中,学会了写诗、作曲,练就了满身武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