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育儿 | 小学生模仿世界名画:会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未来才有竞争力

 信洁rsljo1t5p4 2021-02-22

最近,一组小学生花式模仿世界名画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画风,从扮相到动作、表情都相当的惟妙惟肖。

这位眼神冷峻的“少年版苏珊富曼夫人”可是NG了40多次才完成的,据说妈妈费了好大的劲才说服孩子穿上女装。

家里找不到合适的裙子,最后决定穿妈妈的睡衣,没有其他帽子,只好用草帽来代替。

为了拍好这张“拿烟斗的男孩”,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发挥了想像力,原画背景有很多花,于是妈妈在后面撑着花围裙当背景,由爸爸来完成拍摄。

据说这是南京一所小学的美术作业,本来家长们觉得这种作业只是恶搞,可是亲自和小朋友一起完成后却觉得挺有意思。

与其在课堂上讲再多艺术的美好,不如让孩子亲自创造、体验,古人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意思。

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挑选名画、寻找道具服装、发挥想像和创意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一个游戏的过程。

在玩耍中体验、感知,提升创造力,未来才有竞争力。

一、

有一项发表于《发育心理学》杂志的经典研究,研究人员将90名尚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分成三组:

第一组小朋友可以从一叠纸巾、一个螺丝刀、一块木板、一堆纸夹等常见物品中,挑选4种自己喜欢的来玩耍;

研究人员要求第二组小朋友模仿工作人员,根据日常方法使用这些物品;

第三组小朋友看不到真实的物品,他们坐在桌前随意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10分钟后,研究人员要求小朋友们说出其中一种物品的使用方法。

结果显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说出的非常规的、创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两组孩子的3倍,这说明自由玩耍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而创造力是孩子通向未来的通行证。

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马云说:

“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

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

我们通过书本学到的知识,人工智能也能轻易获得,而且知识储备量比一般人大得多。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结果,但它无法做出超过知识体系以外的东西。

而我们优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在于我们能体验、感知,我们拥有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是知识的源泉。”

二、

在很多父母眼里,玩游戏只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并没什么用处。但是,游戏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曾写道: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比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得出来的感悟,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可能会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个叫爱德华的牙医,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他决定给四个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自由长大。

有一年,美国流行一部《星球大战》的电影,他的儿子马克非常着迷,想要自己也拍一部电影。

其他三个孩子都觉得马克是异想天开,可是父亲爱德华却二话不说买了一台手持摄像机,并且陪伴儿子一起创作。

一个多月后,马克竟然真的创作出一部恶搞片,让姐妹们笑得东倒西歪。

10岁的时候,马克受父亲的影响非常痴迷电脑,于是父亲送了他一台电脑。马克对电脑编程技术十分感兴趣,并无师自通地帮别人解决了许多电脑问题。

父亲看到了马克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于是请了一名家庭教师专门教他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12岁的时候,当其他小朋友还在打游戏,马克已经可以自己开发游戏了。

他经常利用电脑搞些恶作剧,比如入侵到姐姐的电脑里,模仿电脑病毒发出警告,吓唬姐姐。

虽然经济条件有限,但是父亲爱德华一直尽力支持孩子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后来马克考上了哈佛大学,创建社交网站Facebook,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他也数次登上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他就是马克·扎克伯格。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一个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玩,并且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孩子才会更有创造力。

三、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为了研究“玩耍”的意义,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不让它们跟同伴一起玩耍、嬉戏。

结果,这些没有玩耍机会的小猴子成年后,在性格和行为上,显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有时还会表现得非常敏感、易怒、暴躁。

这个实验说明玩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父母要怎么引导孩子玩呢?

1. 让孩子主导,家长配合。

首先,家长要明白一点:孩子才是游戏的主角,让孩子做主导,家长只要配合就好。

比如玩小卖部游戏,一开始家长可以先给孩子示范一下大致流程:准备货物,定价,顾客进店购物,结帐。

如果孩子不记得流程,可以稍微提醒下“老板,这个多少钱呀?”“我要找谁买单?”,不要指挥孩子“你现在过来扫条码。”“你该去结帐了。”

孩子不了解物价,定价当然不可能准确,不要过于纠结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

家长要做的只是配合孩子完成游戏,让孩子享受当老板卖东西的乐趣。

如果想让游戏体验更真实,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让他观察真正的店员是怎么工作的,了解物品的价格。

2. 玩游戏不要带有目的性,不随便打扰孩子。

有些父母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喜欢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不然就感觉白玩了。

比如在孩子专心搭积木的时候,喜欢问“这是什么颜色?”“哪个是正方形?”。

这么做其实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不能集中精神玩耍,而且这种游戏方式也无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家长只要安静地看着就可以了,不要随便打扰孩子。

让孩子愉快的玩耍才是游戏的真正目的,学习只是顺带的,不要勉强。

3. 让孩子自由的玩耍。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玩耍,不一定非得按规定来。

例如玩填色游戏,家长只要教会孩子怎么使用水彩笔就可以了,让孩子自己选择涂什么颜色。

家长不要总是在旁边说“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你怎么乱涂呀?”

在孩子的心里,正是因为没这么多的规定他们才能发挥想像力,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4. 选择提高动手能力和激发创造力的玩具。

现在玩具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对于幼儿来说最好选择需要他们自己动手拼装的玩具,三岁以下的孩子为了安全注意不要选择小颗粒玩具。

比如做手工、橡皮泥、七巧板、乐高积木、魔方、磁铁片之类的,这些玩具没有固定的玩法,需要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完成。

同时也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手部精细动作。

5.创造玩的环境。

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准备好食物和玩具,家长可以暂时到别的房间,把空间让他们自由玩耍。

在小区、公园里有儿童设施可以玩,还可以自己带上运动器材,比如轮滑、羽毛球、足球等等,玩的同时可以锻炼身体,说不定还能发现孩子的运动天赋。

节假日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去玩耍,可以去爬山、参观动物园、去果园摘水果等等,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户外运动可以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的心胸变得更宽广。

龙应台说,“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变得更有创造力,将来更有竞争力。

个人简介:曼珠沙华 学习用笔记录生活,喜欢看书,喜欢发呆,喜欢宅。

心理咨询 / 心理讲座 / 心理团辅
▼如有需要,请添加小助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