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山省级文物(19):武阳故城遗址(老古)

 嘉绒遗民 2021-02-22

    名称:武阳故城遗址
    类别:古遗址
    年代:
    级别:省保(2007年6月,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彭山区武阳镇五一社区

    武阳故城,是指武阳县县城。但武阳县城究竟在何地,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而武阳县城兴建于何时,又何时湮灭,至今也还无法确定。
    《太平寰宇记》载:“故武阳城,在(彭山)县东北十五里。”《读史方舆纪要》载:“武阳城,(彭山)县东十里。”过去曾有学者从历史地理角度做过较详细的考证,如任乃强认为武阳城在今彭山区江口镇,即岷江与府河交汇带的南岸,而刘琳则认为应在岷江与府河交汇带的北岸,即今武阳镇。下图是武阳故城遗址地理方位示意图。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1962年,四川省博物馆曾在今武阳镇五一社区附近征集到一件新莽时期铜板,模铸有“西顺郡秦苻郎车山官”及刀刻“第二百三十八”、“重七十一斤”铭文。上世纪80年代起,今武阳镇村民在基建中发现古时的一些瓦当、陶瓷等物品,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后经考古勘探,一座北连牧马山、东距府河1公里,南北长约400米的三角形古城遗址初步确定。
    2006年3—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开展岷江中下游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对武阳镇古城遗址进行了田野踏查,至少发现了三处包含人制品及其他遗物的文化堆积层,有筒瓦、板瓦、罐类口沿、盆、带耳器等陶器残片,时代约在汉代,并初步推测这一带属于汉代武阳城遗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2007年6月,四川省在将武阳故城遗址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将其地址明确为今彭山区武阳镇五一社区,并将其年代明确为西汉。下图是汉代砖室墓。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2010年12月及2011年9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眉山市文物局、彭山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武阳故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实地调查,取得了一批重要收获,在其《调查简报》中说,“基本可以确认汉晋武阳城址就位于武阳乡平茯村与五一村(今五一社区)交界的牧马山。”这一结论与刘琳的观点较为接近。
    《调查简报》说,武阳城遗址位于彭山区城东北的武阳乡平茯村与五一村交界的牧马山尾二级台地上,海拔432.1米。遗址平面呈三角形,北连牧马山,西南距武阳江(今岷江)故道10—80米,东距锦江(今府河)约1000米,高出水面约10米,隔岷江与观音镇相望,隔府河与彭亡聚(今江口镇)相望。今实地勘测城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2000米,城东西各有陶窑一座,城东南百米处为屠宰房。至今当地尚有水码头、堆栈、城墙碥、城墙田、巷子口、盐井田等小地名称谓。下图是地层堆积。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遗址北部有多段高出周围地表的土埂,初步推测为夯土城墙遗迹。另外在遗址西南部临近岷江河谷滩地的边缘地带,根据当地生产施工开挖的两处1.5米x2米的深坑剖面发现有近2米厚的文化层堆积,并可以划分几个不同时期。在深坑附近采集到大量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及瓮、罐、钵、盆、甑、釜、灯、器足等生活用具。这些遗物多数为陶器,通过对这些遗物的考察,调查组认为武阳城遗址的主体文化面貌可能属于东汉晚期至蜀汉、西晋时期,是否存在年代更早或更晚的文化遗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考古工作来明确。下图是瓦绳纹拓片。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调查简报》还说,结合江口一带发现的大量墓群,基本符合秦汉六朝时期郡县城墓地多围绕在城外围,与居住区分离的大致规律。下图是瓦当纹饰拓片。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对武阳故城遗址进行了系统考古勘探,最后正式发布考古成果说,武阳城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武阳镇五一社区,距离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约一公里,属于汉晋时期的城址。下图是武阳城城墙示意图。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这座平面呈三角形、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城址,高出水面约10米。其城墙依地势而建,土结构,未见包砖。目前残存城墙长度约为2000米,残宽3-40米不等,地面以上的高度为0.8-4.5米。此外,在城址东侧与北侧均发现有壕沟,壕沟的宽度为30-50米,深度约为1.5米-4米。据推测,壕沟的形成,可能是为了取土修筑城墙,并起到防御作用。城址西面沿着岷江故道,因而没有城墙,在中段部分,设有城门、码头,为南河到岷江的交通要道。此外,还发现了与城址相关的城门和道路等设施。在城址周边,还发现有墓地和窑址,其中墓葬44座,窑址11座。下图是武阳城北城墙。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还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武阳为最早置县的地区之一。武阳城在西汉时期为县城,后来又成为犍为郡郡治所在地。武阳城址保存完好,城内外的布局结构清晰,是四川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晋城址之一。下图是武阳城墓砖拓片。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武阳县何时设置,史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自于葭萌拒之,败绩。王遯(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开明氏遂亡。”《读史方舆纪要》云:“武阳城,相传蜀国故城也。秦惠王使张仪伐蜀,开明拒战不胜,退走武阳,即此。秦因置武阳县。”秦国平定蜀国之后,“乃以旧蜀国地,置蜀郡”。当时的蜀郡,下辖十八九个县,武阳县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蜀郡置郡时间有争议,所以武阳置县的时间也无定论。或说置于秦灭蜀当年,即公元前316年;一说置于公元前285年,即周赧王平定蜀侯绾叛乱之后。
    最初的武阳城又是何人所建呢?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载:“武阳,战国蜀邑,后属秦。”《读史方舆纪要》也说,“武阳城,彭山县东十里,相传蜀国故城也。”《太平寰宇记·剑南西道·彭山》又云:“故武阳城,相传云秦惠王时张仪所筑。”
    根据上述三则记载,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猜想:由于武阳地处岷江、府河的交汇带,地当成都平原南面要冲,控两江之要道,东、南、西三面有龙泉山、彭祖山、天社山(新津县宝资山)等作天然屏障,对于防御成都平原南面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加之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在战国时期的古蜀国开明时代,这里就已发展成为了一个城镇,至少是开明蜀国的一个聚落或城邑,也是开明王国南面的一道屏障。或许也正是因为武阳具备了一定的城镇基础,所以秦国才在这里设置了武阳县。而当时率秦军灭蜀的张仪,可能主持了武阳县城的建设。
    但武阳城可能不是建置武阳县时完全新筑之城,而应该是秦国在武阳置县后,对原本只是初具城镇雏形的武阳进行了一定的改建和扩建,使之真正成为了一座县城。
    太初四年(前101年),时任益州刺史任安,又对武阳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改建后的武阳城,“周围千三百丈(约为3千米)”,不仅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进一步扩大增长,制盐、制陶、纺织、编织、冶铜、冶铁等城市经济也竞相兴盛,城镇商业也日益繁荣,一座繁华的城市终于兴起在成都平原之上。
眉山省级文物:武阳故城遗址
    武阳县,是眉山市历史上最早建置的政区,自秦置县起,历两汉、蜀汉、两晋、刘宋,其县域保持了800多年未变,且自新莽时起,又一直为犍为郡郡治近680年。到萧梁中期,随着武阳县地新的州郡县的建置,武阳县终成历史。

参考文献
1.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眉山市文物局、彭山县文物管理所《彭山县汉晋武阳城遗址调查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12年)
2.《四川日报》,《四川汉晋古城 历史烟云里的繁华和兴衰》,2018年03月02日
3.腾讯网,《四川新发现四座汉晋古城 “賨人”城址、蜀王被俘之地找到了》,2018年2月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