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境—三晋名家六人展全国巡回展”丨王爱忠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没骨山水相传为张僧繇所创,唐代杨昇擅用此法。明后多用来表现花鸟,因而传统山水中石头坚硬,且多棱角,故后世人少有没骨山水面世。

当王爱忠从西画方向转型到国画时,怎样在传统山水画中寻求新的突破成为他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山水画发展到当代,随着新的艺术理念和探索研究的发展,传统中国画技法和理论,显然很难诠释新的图式思维理念。他曾长时间醉心于纯笔墨韵味的传统山水,也曾下工夫于徐悲鸿式的“素描+笔墨”的创作范式。正是在这些尝试性的磨练砥砺中,王爱忠找到了中国山水传统的原点,同时也以前辈画家的得失作为自己纠偏的坐标,找到了从传统突围、走向现代性的起点。

王爱忠倾向于描绘理想化的自然山水,凭借其独特的绘画思想和鲜明的绘画风格,他尝试把没骨写意结合,把两种技法融汇在一起。结合自然形态当代元素的节奏。意图达到一个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念,表现黄土高原的新表现方法。他的作品风格创新,跳脱于传统之外,把浪漫的想象与虚实的变化,融入几何式的块面构成。以取代历来传统山水所推崇的形式和固定造型等,绘画上力求以更主观的方式来表现黄土地的丰姿。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说:“凡画,气韵本忽游心。”画容纳了想象的结晶,方能画尽意在,象应神全。王爱忠的作品中浅淡朦胧的笔墨,吸收了中国美院浙派水墨氤氲的中国画画风,利用树木和山块的轮廓线,营造笔意朦胧、块面变化、墨点节奏跳跃的黄土意境。这种平淡自然的美改变了人们对黄土地苍凉荒芜的传统印象,他用自己的笔触向受众证明——黄土地同样是美丽的土地,美的特别,特别的美。

《又是一事春风时》2017年 187cm x 97cm

《泉声带雨》2017年 69cm x 69cm

《溪山鱼隐图》2017年 69cm x 69cm

《泉声带雨图》2017年 69cm x 138cm

《天地之悠悠》2017年 138cm x 69cm

《舍南舍北皆春水》2017年 69cm x 138cm

王秦生  裴文奎

孙海青  王爱忠

李贵文  张 伟

— 藝 无 止 境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