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两宋道统,开北宗新境—何延喆

 三品美术馆v1 2021-02-22

“吾·境——天津湖社六家展”将于2018年9月8日在三品美术馆北京馆拉开帷幕,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何延喆先生应邀参展。此次共计展出其山水佳作十一件,接下来我们将与您一同望眼于何延喆的山水新境,领悟北宗画法之堂奥。


何延喆 1946年生于天津

先后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和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客座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名誉理事、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湖社画会副会长、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多年从事传统山水画创作、教学和中国画史论研究、教学,创作成果和学术成果颇丰。

中国的绘画发展源远流长,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始于六朝,隋唐以后逐步走向成熟。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的“南北宗论”,构建了以南宗文人山水画为绘画高境界的理想模式,而北宗画派逐渐式微。

剥极则复,北宗山水在国画名家陈少梅、孙天牧等诸多先生的努力下,有所复苏。而天津著名山水画家何延喆先生,得承北宗山水之津要,尊崇两宋道统,开北宗新境,著书授教,惠及京津、辽沈乃至全国多方子弟。

他的山水画意构精巧,用笔严谨细致,干湿得当,山石得苍润之气,古闲清悠得意笔之功,敛舒有度具精约之致;而画中气象标峻,格调清新,风致清逸,气势恢廓,平画求长,得意象之妙;其境悠悠,诗意虚极缥缈,有一唱三叹之音,卓识高见得综合素养之利,参灵酌妙,动与神会。

少年时期的何先生,受教于津门名家李鸿樾、严六符两位先生。二位先生功力深厚,章法严谨,得湖社名家刘子久先生亲传。时雨春风,何延喆先生此时得名师相授,确信早岁得益之功,终不可脱。而由湖社发行的旧物《湖社月刊》中对于北宗山水的介绍颇为详尽,其北宗所创造的博大气象,远古苍桑,线条刚劲老辣,笔墨清警健爽,点面皴斫崚嶒倏烁之风骨特质,又使得何先生深以为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何先生先后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校和天津美术学院,师从赵松涛、穆仲芹、孙其峰、刘君礼、王颂余、李智超等诸位先生,进行系统的绘画学习,又从阎丽川先生学习美术史论。使其技法逐渐稳固,在取北宗山水津要的同时,个人风格也渐渐形成。

“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何延喆先生遍临荆浩、范宽、郭熙、李唐、马远、夏圭等古人名作后,将古人之笔墨蕴藏于胸,融情意理趣于情感尽致之中,得骋峻峰绝巘,峡谷烟岚,丘壑悉从笔墨而成。

若论画达求以笔尽意的程度,除具备娴熟的技法外,亦要求画者文化底蕴深厚,术有专攻兼具综合素养,因此何先生在注重笔墨技法的同时,开始转向对于北宗写意观念的探究,使其艺术表现力充分提高,继而将研究所得著书、发表,并远播海内外。

 “会得古意法理严,造化神奇天地宽。因心构境写林壑,山川情韵息相连。”何先生以文心雅韵体悟自然,力图对真山真水饱游饫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于天津美术学院执教至今。在创作、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他步丈全国各地的名山大川,以传统技法写生,并进西藏体验生活。这使其积累了大量素材,融入时代因素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北宗山水的图像符号和表现技法,师古拓今,以传承传统与时代创新并重为要旨,建立和完善北宗山水画的理论系统,其后又得北宗山水大师孙天牧先生的指导,笔墨技法与艺术观念已然脱骨成型,实现了对北宗山水的创变。

遂孙天牧先生之夙愿,他又执教于以北宗山水创作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为树立北宗山水的学科地位和造就北宗山水的新生血脉,做出了不懈努力。

何延喆先生虽在国内画坛名声大噪,但他仍不流于现状,转而开始迈向世界,赴以色列、韩国、美国、台湾等地进行讲学与学术交流活动,在展现了中国画魅力的同时,更为国画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上作出了贡献。其作品又多次入选全国性大展,并有数十篇论文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更有《中国山水画技法学谱》、《北宗山水画技法》、《改琦评传》、《中国绘画史要》等二十余部专著问世,实为人所叹。

“立定坚凝磐石安,天机挥洒起云烟。” 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的何先生倾心挥毫,俾夜作昼,潜心研学,使其作品再拓北宗之境,技法纯熟,具清逸隽雅之韵味。

《茅屋春深》

《茅屋春深》之中,山体锋芒出露,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茅屋掩映,溪涧隐显,曲岸高低,方折顿挫之间,意存笔先傲然天成。

《深居逸趣》

《深居逸趣》画间,瀑布直下,水落疾行,下笔之间从容放逸,不做凝滞,气厚神清,意笔草草写胸中之逸气。

《松泉高士》

《松泉高士》图,则于运笔纵逸之间,人物高古风流,山川树石皆灵动非凡,氛围虚静恬淡,意象空灵淡宕。

《花下醉眠》

《花下醉眠》图,笔致疏放,用墨清雅而着色新奇,扁舟漫移,江渚舣憩,高士卧游其间,骋怀游目,仰观宇宙之大,独占高古意境。

何延喆先生给自己的画斋起名“两知山房”。两知者,一曰知足,二曰知不足。每当在学海的艺途感到寂寥和困顿时,他便以“两知”为驿站小憩一下,想想对生活的知足和对艺术的知不足,然后放开胸怀独自徒步前行。

倾尽半生,究画论,勤北宗,殷以创作,德以育人。何延喆先生是一位画家,又不止于一位画家;是一名学者,又不止于一名学者。而恰恰是这样身份的复合,使得他在艺术创作上,复有艺术家的创造力和学者的严谨修养,得承道统,开北宗山水新境。

吾境—天津湖社六家全国巡回展

策展人:倪加福、黄海林

参展艺术家:孙长康、陈冬至、关尚卿

胡嘉梁、何延喆、史振岭(以年龄长幼为序)

北京展:2018年09月08日-09月16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普度寺前巷普度寺

贵阳展:2018年10月14日-11月22日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

深圳展:2018年12月08日-12月16日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三品文化广场千金方大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